历史故事

探秘中国古代剪刀的形成历程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探秘中国古代剪刀的形成历程
收藏 0 0

剪刀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通常用来剪纸、裁布。而在古代中国,剪刀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女子裁布制衣了。可问题来了,目前我们所见最早的剪刀出土于西汉时期,而更早的阶段,似乎还没有剪刀的出现。那么在秦汉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没有剪刀,又该如何裁割布匹呢?今天我们就此话题来探讨一下。

中国古代男子耕作,女子织布作衣,所以女性对于布匹的裁剪理应是最熟悉的。加之考古出土周代的丝绸服饰相当华丽,那么周代女子用什么来裁剪布匹呢?我们有必要先来寻找那时的织布女红。2007年江西靖安李洲坳春秋晚期墓出土的22具木棺中都发现了年轻女性遗骸。她们下葬时都使用丝织品包裹尸身,棺内随葬品除了有竹木纺织工具、陶纺轮外,还有青铜削刀等。考古工作者认定这22名女子的身份都是纺织女红,那么她们随葬的削刀很可能就是用来裁割布匹的。

探秘中国古代剪刀的形成历程

战国铜削刀

削刀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极为常见。在一些贵族女性墓中随葬的梳妆用的漆奁里,往往都有一把削刀,应主要是用于修剪头发和裁割布匹。而男性墓中出土的削刀则更多是文官用于刮削简牍上的错字的。用削刀刮削简牍上的墨迹和错字显然十分方便,但用削刀裁布却有一定难度。因为削刀只有一面刃,且刃面为微微的弧形,看起来更容易切割成卷的布匹,而对于展开的布匹切割起来就显得比较困难了,所以女子裁布用的削刀亟待改进。

我们看出土的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剪刀,从形制来看,它们正像两把削刀刃面相对,彼此取消了柄端的环首,两刀柄交股相连并拧成“γ”字形和呈“8”字形。显然,用两把削刀在布匹的上下方同时对切更为省力,所以这种“8”字形剪刀便应运而生了。由此可以认定,中国古代的剪刀必定与春秋战国时期女性所使用的削刀有渊源关系。

已知最早的剪刀是广州淘金坑西汉早期墓出土的铁剪刀。西汉早期流行Aa型Ⅰ式剪刀,呈“γ”字形。以广州淘金坑出土的1件M17∶25为其代表,刃部为扁条形。到了西汉中期,在山西和山东出土的剪刀呈现直背,直刃。整器细长,刀体扁平,尖端斜抹,形制较小。

探秘中国古代剪刀的形成历程

到东汉晚期,剪刀已经从“γ”字形演变为“8”字形交股。形制较原始的“γ”字形剪刀有所变化,开始出现突显的刃部,刃口也逐渐增长,剪刀柄呈圆形,弧背。此种形制的剪刀出土数量最多,流行时间从西汉中期直到金代早期还在延续。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剪刀的形制,开始普遍出现“8”字形交股剪刀。这应是由于唐时纸张和雕版印刷术的普及,剪刀除了用于裁布以外,也同时大量用于剪纸,所以剪刀在此时使用更为普遍。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一诗末句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表明此时的剪刀早已深入寻常百姓家。

探秘中国古代剪刀的形成历程

唐代银剪刀

到了宋代,为了裁剪更为省力,开始出现了双股剪刀。此型剪刀在两股的中部用铆钉钉连,双环形把。此型剪刀一直延用至今,成为剪刀形制的主流。目前北京老字号的王麻子剪刀的标准形制,就是典型的双股剪刀。而交股剪刀的痕迹,在如今的生活中还有所保留。如长夹、镊子。此外,传统的剪指甲刀还出现了U形连股的形制。

探秘中国古代剪刀的形成历程

王麻子剪刀

中国剪刀从春秋战国时女子使用的削刀,演变为汉代的“γ”型单股剪刀,发展为魏晋至隋唐的“8”字形交股剪刀,又到宋代及以后的双股剪刀,经历了长达两千多年历史。近现代剪刀的形制和用途又被不断扩大,如剪切植物枝叶的大剪刀、手工小剪刀、剪头发用的理发刀、剪指甲的指甲刀等层出不穷。相信未来还会有全新的剪刀问世,造福人类。

文/段颖龙

上一篇

长征故事:战友情在长征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