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朱德同志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的历史贡献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朱德同志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的历史贡献
收藏 0 0

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八个月的时间,总共3,000多里路程。在这期间,我们不仅找到了中国道路的正确方向,而且解决了方法和路径问题。具体说就是完成了三个最重要的历史转变:由城市到农村;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由国民革命军到工农红军。这三个转变促成了中国道路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个正确的方向。从此,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沿着这个方向,经过22年的奋斗,实现了中国道路第一个阶段目标——中国人民站了起来!这段时期也是人民军队的初建期。我的爷爷朱德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以坚定的信仰、敏锐的眼光和无畏的气概,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文|北京 朱和平

朱德同志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的历史贡献

朱和平

今年是建国70周年。回顾历史,最宝贵的经验就是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中国道路。什么是中国道路?习近平主席讲:中国共产党95年的历史就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寻找中国道路的历史。这条道路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开篇。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只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严格按共产国际指示开展工作。八一南昌起义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关键时刻,在共产国际不赞成、不支持的情况下,由中国共产党人投票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决定自己命运的第一次,所以是开篇。

虽然有了开篇,但并没有解决前进的方向在哪、往哪走、怎么走的问题。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八个月的时间,总共3,000多里路程,这是中国道路最艰难的一段,因为当时革命的火种随时都可能熄灭!在这期间,我们不仅找到了中国道路的正确方向,而且解决了方法和路径问题。具体说就是完成了三个最重要的历史转变:由城市到农村;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由国民革命军到工农红军。这三个转变促成了中国道路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个正确的方向。从此,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沿著这个方向,经过22年的奋斗,实现了中国道路第一个阶段目标——中国人民站了起来!

井冈山会师后,毛泽东与朱德的名字紧密连在一起,成为中国革命的旗帜。这段时期也是人民军队的初建期,主要解决了我军名称、性质、宗旨、任务、纪律、建军原则,编制体制、力量结构、战略战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探索中国道路提供了方法和路径。我的爷爷朱德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以坚定的信仰、敏锐的眼光和无畏的气概,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朱德同志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的历史贡献

朱毛会师纪念雕塑

主持茂芝会议,

找到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去农村

八七会议是在1927年8月7日召开的,八七会议最大的贡献:一是承认了南昌起义的正确性,选择了武装斗争;二是提出了土地革命的思想。

虽然有两大贡献,但问题也很严重:

第一,会议是共产国际主导的。既然我们选择了中国道路,为什么还要听共产国际的?因为当时党还不成熟。

第二,盲目照搬苏联经验,以夺取大城市为目标。造成的直接后果:一是秋收起义失败,二是南昌起义失败,最后广州起义失败。秋收起义后,毛主席一看打长沙严重脱离实际,决定去井冈山,秋收起义的火种因此得以保留。南昌起义后则直奔广东汕头想占领出海口,结果失败了。接着就是广州起义的失败。这三大起义的失败,都与八七会议有关,因为前进方向错了。大好的革命形势立刻进入低潮,南昌起义的时候23,000多人,最后就剩了1千多人,秋收起义最后剩了不到1千人,广州起义全军覆没,仅剩200人,太惨重了。

第三,是盲目的乐观。主持人瞿秋白同志当时左倾思想严重,在他的影响下,会议认为中国革命的高潮已经到来。

第四,就是会议没有明确提出党对军队的领导,没有提出党如何领导、管理和指挥军队等。

朱德同志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的历史贡献

朱德率南昌起义军馀部行军路线图

再说流沙会议。流沙会议是在南昌起义主力南下途中,进行汤坑之战失利后,10月4日在流沙召开的。参加会议的有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张国焘、郭沫若以及贺龙、叶挺、刘伯承、聂荣臻等。流沙会议召开的时候,起义军虽然遭遇了重大失利,但是至少还有3千多人,比朱德的部队人还多。但流沙会议结论是南昌起义失败了,主要领导分散转移。

最后说茂芝会议。茂芝会议是在流沙会议三天后,10月7日召开的。会议由朱德主持,参加的有周士第、李树勳、黄浩声、陈毅、孙树诚、王尔卓、周邦彩等师、团领导20多人。当时南昌起义前委已不存在,部队士气低落,朱德坚决反对“解散部队,各奔前程”的主张,他在会上坚定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我有责任保留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还说:“我要保存这支军队,作为革命种子,就要找一块既隐蔽又有群众基础的立足点。”然后,他提出了我党在大革命时开展农民运动较好的、当时又是三不管的地带——湘南。与会同志经激烈讨论同意了朱德的意见,作出了“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重大决策。

朱德同志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的历史贡献

起义军在上堡留下的革命标语

“隐蔽北上”,就是要下决心保留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穿山西进”就是要改变战略战术,用游击战运动战的战法,大范围的机动转移,在运动中调动敌人,摆脱敌人,跳出包围圈。“直奔湘南”,表明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方向和目标,就是去农村。

南昌起义两个多月后,在革命处于低潮的艰难时刻,作出这么重大的选择,是非常不容易的。茂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它在中国革命最为关键的时刻,及时作出了重大的战略调整,找到了正确的前进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去农村。茂芝会议选择了去农村,秋收起义以后,也选择了去农村。为什么毛泽东与朱德两个人是中国革命的旗帜?因为他们在中国道路迷失方向、最危机的时刻,勇于担当、力挽狂澜,不约而同地找到了中国道路正确的前进方向。

开展“赣南三整”,

明确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有了正确的方向,还要解决方法和路径问题。这个方法和路径就是:“创建人民军队,打赢人民战争。”

南昌起义时朱德手中兵力最少,以军官教导团的骨干为主,不到千人。为什么他能保留下最后的革命火种?我们从八一南昌起义前夕朱德军官教导团的毕业证书中找到了答案。这个毕业证书清楚地印着“誓为人民服务”六个大字!为人民服务是党的信仰,人民军队唯一的宗旨。一支有宗旨、有信仰的队伍,才能打不散、拖不垮。正因为如此,在三河坝分兵时,当叶挺把25师交给朱德指挥,两支部队能迅速融为一体。500个骨干,一个人带五个兵,就是2,500人,这就是战斗力。

其实,早在朱德留学欧洲期间,在详细地研究了德国由工农组成的“红色前敌”的组织形式和人员情况后,他就曾说:“看来,革命要取得成功,第一要有人民的军队,第二要有人民群众的支持。”留欧归来,朱德已有了中国革命须与工农运动相结合的思想,并在实践中探索如何建立一支新型人民军队。

1926年底,朱德受党委派在南昌创办了军官教导团,相当于我党创办的第一所军校。军官教导团重点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确立信仰;二是官兵一致;三是军民一致。这些都成为人民军队的突出特色。军官教导团曾请方志敏、恽代英、郭沫若等来讲政治课,还到农村去实践,配合农民运动。

建军先铸魂。党指挥枪就是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开展了“三湾改编”,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支部建在连上;二是实行官兵平等的原则;三是宣布了三大纪律。

茂芝会议后,朱德开展了“赣南三整”。“赣南三整”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天心圩的思想整顿;第二阶段是大余的组织整编;第三阶段是上堡的军事整训。

天心圩的思想整顿主要是进一步确立信仰,明确了的一个重要的原则——革命靠自觉。大余的组织整编,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整顿党的组织,党员重新登记,发展一批新党员,同时把这些党员派到基层连队;二是整编部队,通过调整编制,将部队重组为7个步兵连和一个迫击炮连,使这支部队编制更为合理,分工更加明确,更为机动,能适应游击战和运动战。上堡军事整训首先是整顿纪律,宣布一切缴获要归公和不许侵佔群众利益等,使人民军队的性质和特点更加明确,为深入农村发动群众,打土豪、分财物,建立农村根据地,进行人民战争奠定了基础。其次是军事训练,开展了游击战术的训练,小课天天上,大课两天一次,学习新战术,使全体官兵熟练掌握了游击战运动战的基本战术。

朱德同志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的历史贡献

1927年11月20日,朱德受中国共产党组织委托,通过谈判,同范石生达成了合作协议:同意朱德提出的编制、组织不变,要走随时可走的原则。图为谈判旧址——湖南汝城储能学校

“赣南三整”是对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重大探索与实践,不仅明确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而且明确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任务、纪律、战略战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据粟裕同志回忆:经过“赣南三整”以后,部队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团结成了一个比较巩固的战斗集体,此时全团虽然只剩下七八百人,比起饶平出发时只剩下了三分之一,但是就整体来说,这支部队经过严峻的锻炼和考验,质量提高了,是大浪淘沙保留下来的精华,已经成为不灭的革命火种。

朱德同志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的历史贡献

朱德同志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的历史贡献

湘南起义军佩戴的臂章和胸章

“赣南三整”后,部队状况显著改善,但仍存在诸多困难,时至严冬,起义军还穿著单衣,而且没有后勤和补给,怎么办呢?正好得知湘南郴州、汝城一带驻守的是国民党16军,军长范石生是朱德在云南讲武堂时的同学。于是,朱范二人就开展统战合作,起义军以47师140团的编制藏在了范石生16军下。通过约法三章,确保部队仍然受共产党领导,可以说走就走。但是范石生还得给钱给装备。有人说,范石生真讲义气!其实不是。当事情暴露,蒋介石命令范石生立刻缉捕朱德时,范石生立即通报情况,并给朱德写了最后一封信,信中的最后一句话是:“最后胜利是你们的,我现在爱莫能助。”朱德当时只有一团人马,但范石生通过对这支新型人民军队的观察和了解,进而对朱德放弃高官厚禄、选择革命道路表示钦佩与认可。

领导湘南起义,

突破了当时中国道路的瓶颈

如果说茂芝会议的最大贡献是找准了方向,那么湘南起义的最大贡献就是突破了中国道路的瓶颈。中国道路的方向是否选对了?方法和路径是否可行?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只有胜利,才能让人民拥护、全党认同。湘南起义的成功,取得了多方面的突破,及时地提供了最好的证明:

首先,朱德领导的湘南起义是我党在土地革命中领导的规模最大的起义,涉及到20多个县,一百多万人口,军事上获得大胜。湘南起义建立了四个师,包括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师、第四师、第七师,还有三个独立团,共1万多人。秋收起义的部队后来被任命为第二师。井冈山会师后,新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编为三个师八个团,即:第10师、第11师、第12师,共12,000多人。秋收起义的部队编在第11师31团,1,000人;王佐、袁文才的部队为32团,800人;其余所有的部队都是朱德带上山的。

第二,湘南起义将八七会议提出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这两个纲领结合在一起,创造了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相结合的全新斗争形式,同时还开展了统一战线和范石生的合作,完成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没能完成的战略任务。从理论和实践上找到了通往胜利之门的钥匙。

朱德同志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的历史贡献

湘南起义期间耒阳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发行的劳动券

第三,湘南起义掀起了蓬勃的苏维埃运动。一共建立了八个县的苏维埃政权,积累了许多建设和巩固政权的有益经验,为以后各地的红色政权的建设,提供了最直接的经验。所以湘南起义可以称为红色政权的摇篮。

第四,坪石大捷是我军开展游击战争的第一个经典战役。湘南起义从智取宜章拉开序幕,国民党高度警觉,派许克祥率主力一个师辖六个团前来围剿,当时我军只有一个团,朱德採用的诱敌深入游击战术,将敌拉成一字型长阵后,一鼓作气打下去,一口气吃掉六个团。许克祥最后仅带著七、八个人仓皇逃跑。坪石镇是他的师部,所有给养均被我缴获,湘南起义组建的部队,装备物资大部分是许克祥提供的。1958年,解放军总政治部编写《星火燎原》,因为要考证16字诀的出处,给陈毅发去了一封信,陈毅批示得很清楚:“根据1927年冬和1928年春初的游(击)战经验即形成十六字诀”。

第五,湘南起义首创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农军赤卫队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武装力量结构,成为人民军队的重要特色,并且一直延续至今。人民战争的历史已证明,这个三位一体的武装力量结构,是缺一不可的。

朱德同志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的历史贡献

庆祝井冈山会师的标语

正如萧克将军所说:历史已经证明,有了湘南起义,才有井冈山会师,才有巩固的井冈山根据地,甚至可以说才有光辉的井冈山时代。

历史告诉我们:走中国道路需要中国精神。中国道路第一次伟大历史转折发生的时期,是中国革命最困难的时期,当年先辈们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和勇气所展现出来的:忠贞不渝的理想信念,一往无前的牺牲精神,敢为人先的艰难探索,无坚不摧的乐观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公僕情怀,正是后来形成的红军精神中最基础、最精彩的核心!是中国精神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习主席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深刻阐明了我们党是从哪里来,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出发,面对未来,面对挑战,我们还要干什么,到何处去。这是我们了解中国道路的意义。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要时刻铭记和传承引领我们走向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作者系解放军少将,朱德元帅之孙;小标题为编者所拟)

本文发表于《紫荆》杂志2019年8月号

上一篇

为何说大国是没有投降选项的?看看当年俄罗斯的遭遇

下一篇

最能加班的皇帝、不加班的国家,闲聊一下加班那些事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