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胡适和郭沫若哪个学术水平更高、文学上的影响力更大?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胡适和郭沫若哪个学术水平更高、文学上的影响力更大?
收藏 0 0

在1948年,中华民国第一届院士选举中,胡适与郭沫若,分别在中国文学、考古学两个学科内当选为院士。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郭沫若是被胡适推荐的,胡适是承认郭沫若的甲骨文成就的。胡适和郭沫若都是院士,这说明两人的学术地位在当时都是相当厉害的。

胡适和郭沫若哪个学术水平更高、文学上的影响力更大?

这俩人的学术水平谁高谁低呢?不好比较,因为胡适和郭沫若学术范围不同,胡适主要在文学哲学,郭沫若主要在甲骨文历史。要比较只能比较俩人在各自学术圈的影响力有多大。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白话文运动的领袖。胡适对自己曾有过较为客观的评价。1924年,他在答章士钊的一首诗中写道:“但开风气不为师,龚生此言吾最喜。同是曾开风气人,愿长相亲不相鄙。”

“但开风气不为师”,胡适对自己在现代中国思想和学术史上之地位的自我定位和价值评估,应该说恰如其分的。

胡适创造了文学史上好多个第一。

胡适第一个发出了“文学革命发难的信号”,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有名的“八不主义”。

胡适最先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要在三五十年内替中国创造出一派新中国的活文学”来。

胡适出版了中国新文学初期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并最先用白话文翻译欧洲的短篇小说,其中包括高尔基、契诃夫、莫泊桑、都德、史特林堡等不同国籍的著名作家的作品。

胡适是提出戏剧改良的第一人,他所创作的《终身大事》,被人视为中国话剧的开山之作。

胡适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力可见一斑,一般毫无异议。最具争议的是胡适的学术著作。

旅美学者唐德刚,对胡适学问也不以为然:“胡适之那几本破书,实在不值几文。所以我们如果把胡适看成个单纯的学者,那他便一无是处。连做个‘水经注’专家,他也当之有愧。这便是海内外‘专’——不论‘白专’或‘红专’——之所以低估他的道理。”

章太炎瞧不起胡适的哲学,“哲学,胡适之也配谈么?康梁多少有些‘根’。胡适之,他连‘根’都没有。”

钱穆对胡适的印象也不好,认为此人“是个社会名流式的人物,骨子里不是个读书人”,“以言以人,两无可取”。

鲁迅、陈西滢都指责胡适的提倡整理国故是开现代科学倒车的作法。胡适研究专家周质平认为:胡适所提倡的整理国故,对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无积极推动的作用,还把一批青年人引上乾嘉考证的老路。

胡适的确是社会名流,但在学术能力上还不是顶尖的。胡适的专业是哲学,却没有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和冯友兰金岳霖这些人一比就差多了。

郭沫若是少有的全才,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古器物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在20世纪文化界只有郭沫若一人而已。

郭沫若的学术范围和深度上要比胡适强。当时人们把郭沫若(字鼎堂)与著名古文字学家罗雪堂、王观堂、董彦堂合称为”四堂”。甲骨四堂,代表了当时甲骨文的最高水平。

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出版,轰动一时,标志着郭沫若以唯物史观史家的学术姿态登上中国史坛,也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拓荒之作。

史学史专家大多数认为民国时期的历史学有三大流派。第一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新史学流派,第二是以王国维、陈垣、陈寅恪为代表的新考证史学或曰实证主义史学流派,第三是以郭沫若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史学五老”之一。

郭沫若在考古学上有多厉害呢?,当时凡是不认识的文物,就去找郭沫若来论证一下。

在文学上,胡适是理论派,郭沫若是创作者。

胡适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文学理论上,文学写作水平实在一般。1917年2月,《新青年》又发表了胡适的一组白话诗,其中的《两只蝴蝶》被学者考证为我国第一首白话诗。这首诗是这样的: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这组白话诗是胡适为文学改良身体力行的新诗尝试,也是中国白话诗的开山之作,在当时挺轰动的。今天读起来,文学艺术的价值不大,和白开水一般。

郭沫若是以诗人走上文坛的。1921年,《女神》的发表,奠定了整个中国新诗的发展方向和基础。闻一多说:”生平服膺《女神》几乎五体投地,不仅艺术上是新的,而且精神上完全是20世纪的时代精神。”周扬也说:”郭沫若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是第一个可以称得起伟大的诗人,他的《女神》称得起是第一部伟大的新诗集。”

沈从文曾这样说过:”郭沫若对翻译、诗、小说、散文、戏曲,皆能玩其一角,而且玩的不坏。”

胡适和郭沫若哪个学术水平更高、文学上的影响力更大?

郭沫若不但是个诗人,还是个剧作家,翻译家,书法家。人们称是百科全书式人物,郭沫若的确是个才子。

胡适的最大影响力不是学术和文学,而是他的思想。胡适已经成为一百多年来的知识分子的领袖和偶像,胡适是自由和民主的象征,全力倡导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出版自由等,争取人民有批评政府的合法权利。有人说“错过胡适,中国错过了100年”,可见对胡适的崇拜到了什么程度。

现在人们好像一提郭沫若就是不屑一顾,“铁骨铮铮郭沫若”,文字弄臣南书房行走,郭沫若的后半生也真是一言难尽,岂不知郭沫若的水平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上一篇

中原到底有多大?中原都包括哪些地方?

下一篇

高拱:明朝“匪气十足”的阁老,他用了什么方式,令贪官叫苦连天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