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南北朝史:献文帝遗落世事“常有遗世之心”?其真实原因又是?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南北朝史:献文帝遗落世事“常有遗世之心”?其真实原因又是?
收藏 0 0

据小编所知,献文帝拓跋弘一岁半多一点即被立为皇太子,他的母亲李氏也被赐死,其后未见其有乳母,大约是被常太后或者冯氏亲自抚养成人。假如献文帝就是冯太后亲自抚养的,那么,当其得知一直是自己敬爱的“母亲”竟然如此不堪,这一打击应该是非常沉重的,这似乎也可以为稍后不久献文帝遗落世事“常有遗世之心”做一个注脚。献文帝年纪轻轻就这样,其真实原因又是什么?是万念俱灰还是什么?

南北朝史:献文帝遗落世事“常有遗世之心”?其真实原因又是?

史书给出的答案是:他喜欢黄老之学,总是与和尚们混在一起,谈论玄理,然而,这一答案似乎只是表面现象,北魏皇帝很多都是这样,献文帝并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的。另外,当献文帝打算禅位时,一度非常喜爱皇太子的他竟然做出了不禅位给皇太子,而禅位给弟弟京兆王拓跋子推的决定,假如没有更为深层次的问题,这自然令人匪夷所思。再者,从以后孝文帝的一系列改革上,很多时候似乎完全站在了汉人的立场上,对鲜卑贵族打击很大,难道他生前其实也清楚自己就是李奕的儿子?

南北朝史:献文帝遗落世事“常有遗世之心”?其真实原因又是?

据学者考证,冯太后身上有0.25的汉人血统0.25的鲜卑血统、0.5的乌桓血统,假如孝文帝拓跋宏真的是冯太后与李奕的儿子的话,那么,他的身上就有0.625的汉人血统、0.125的鲜卑血统和0.2的乌桓血统,可以说是一个汉人了即便冯太后的这段艳情故事并没有结出果实,孝文帝的确是献文帝之子的话,孝文帝拓跋宏身上其实所流淌的汉族血液可能会更多一些,这是因为:拓跋宏的七世祖拓跋珪是十足的鲜卑人,他与匈奴族独孤部刘氏生下了明元帝拓跋嗣,拓跋嗣身上鲜卑、匈奴血统各半;拓跋嗣与汉人魏郡杜贵嫔生下了太武帝拓跋焘,拓跋焘的身上就有0.5的汉人血统,各0.25的鲜卑、匈奴血统;拓跋焘又与鲜卑贺氏生下了景穆太子拓跋晃,拓跋晃的身上0.625的鲜卑、0.25的汉人、0.125的匈奴成分。

南北朝史:献文帝遗落世事“常有遗世之心”?其真实原因又是?

拓跋晃与柔然郁久闾氏结合生下文成帝拓跋浚,因此,拓跋浚的身上就有了0.5的柔然、0.3125的鲜卑、0.125的汉族、0.0625的匈奴血液;拓跋浚与汉人梁国蒙县李氏生下献文帝拓跋弘,那么,拓跋弘的身上就有了0.5625的汉族、0.25的柔然、0.15625的鲜卑、0.03125的匈奴血统;拓跋弘与汉人中山李氏生下孝文帝拓跋宏,则拓跋宏身上就有了0.78125的汉人、0.125的柔然、0.078125的鲜卑、0.015625的匈奴血统。

南北朝史:献文帝遗落世事“常有遗世之心”?其真实原因又是?

正如上面说过的那样,孝文帝的身世恐怕永远是一个未解之谜了。不过,反常即为妖这句话,倒是一句颠扑不破的真理,从献文帝一朝中冯太后、献文帝以及后来孝文帝的种种不同寻常的表现上看,再结合史料透露出来的蛛丝马迹和欲言又止的文风,也许我们能够在内心确信孝文帝就是冯太后与李奕所生之子,这一说法大概也并非空穴来风吧。冯太后还政于献文帝后,她对北魏朝廷的影响力似乎并没有减弱,这从后来北魏朝廷发生的诸多事件中都能够得到印证以情理推之,冯太后也不会撒手不管的。

南北朝史:献文帝遗落世事“常有遗世之心”?其真实原因又是?

我们暂时根据万斯同的《北魏将相大臣年表》来看看,从皇兴元年到皇兴四年献文帝禅位之前这四年里,北魏朝中大权究竟掌握在哪些人的手上。皇兴元年北魏大臣分别是:太宰李峻、太尉源贺、司徒刘尼、司空和其奴、中军大将军拓跋道符、抚军大将军陆叡、都督中外诸军事拓跋云、征东大将军冯熙、征南大将军慕容白曜、征西大将军李惠、镇南大将军薛安都、镇东将军尉迟元、镇西大将军拓跋石、尚书令拓跋丕、尚书左仆射拓跋目辰尚书右仆射慕容白曜、中书监李敷、中书令高允、侍中刘昶、拓跋孔雀、陆定国、陆俊(吏部尚书)。在此期间,皇兴三年李峻和和其奴分别去世。

南北朝史:献文帝遗落世事“常有遗世之心”?其真实原因又是?

皇兴四年,刘尼被免职,李敷、慕容白曜被杀,因此,到皇兴四年,北魏重臣分别是:太傅冯熙、太尉源贺、司空陆定国、抚军大将军陆叡、都督中外诸军事拓跋云、征西大将军拓跋长寿、征北大将军拓跋休、镇东大将军尉迟元、镇西大将军拓跋他、尚书令拓跋不、尚书左仆射拓跋目辰、中书令高允、侍中陆定国、赵黑。这些人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属于冯太后的人:他们有太尉源贺、司徒刘尼、征东大将军冯熙、尚书令拓跋丕、中书监李敷、吏部尚书陆俊等人太尉源贺、司徒刘尼二人与死去的陆丽均为诛杀宗爱、拥立文成帝的功臣,在文成帝一朝受到重用,其中,源贺还参与了冯太后清除乙浑的政变。他们应当被视为冯太后的人。冯熙,冯太后哥哥。拓跋丕、陆俊,参与了诛杀乙浑的行动。李敷因弟弟李奕的关系,当然属于冯太后一党。

南北朝史:献文帝遗落世事“常有遗世之心”?其真实原因又是?

赵黑,是一名宦官,会游刃于两宫之间,但会倾向于冯太后。第二类属于献文帝的人:侍中陆定国。他是陆的哥哥,从小就被养在官中,与献文帝是亲密的玩伴。第三类立场因事而会摇摆的人:都督中外诸军事拓跋云是献文帝的八叔,甚至包括献文帝的其他叔叔们,是宗室的代表;拓跋目辰曾与哥哥拓跋郁阴谋袭杀乙浑,他个性严正,也是宗室的代表;司空和其奴也是如此。第四类对中枢朝局影响较小的人:主要有李峻、陆叡、李惠、高允、刘昶及慕容白曜等地方大员。李峻是现任冯太后的丈夫文成帝的贵人李氏之兄,李贵人是献文帝的生母(与孝文帝的生母、献文帝的李夫人不要弄混淆了)。

南北朝史:献文帝遗落世事“常有遗世之心”?其真实原因又是?

从辈分上说,李峻是献文帝的舅舅,他们从刘宋辖境的家乡梁国来到北魏,在北魏上层并无多少根基,以其为太宰,更多的是荣誉上的。从史料的记载上看,李峻亦无多少事迹,由此也说明了这一点。另一值得注意的是:当冯太后清除了乙浑之后,即将原太宰常英调出中枢,调任平州刺史,这似乎也意味着昭太后常氏家族影响力的减弱。陆訍是陆丽的次子,继承了陆丽的抚军大将军、平原王爵位,但此时年纪才十几岁,谈不上有左右朝局的能力。李惠,皇太子拓跋宏的外祖父,亦在地方任职,属于冯太后打压的人物。高允基本上是秘书长的角色,虽能建言献策,但并非朝中举足轻重的势力。刘昶刚从刘宋叛逃过来,虽受到尊重,但无足轻重。由此可知,到皇兴四年献文帝的势力虽有所上升,但冯太后在朝中依然拥有很大的影响力。

南北朝史:献文帝遗落世事“常有遗世之心”?其真实原因又是?

皇兴三年东阳城被魏军占领后,到了第二年北魏又发生了三件大事:一是讨伐吐谷浑;二是讨伐柔然;三是诛杀慕容白曜、李敷等人。如今的吐谷浑王是十二任王拾寅,他是八任王树洛干的儿子,他继位后,对北魏并不友好。皇兴三年十一月,吐谷浑的别帅白杨提度汗率领部众归附了北魏,大约向北魏朝廷透露了吐谷浑的内情,于是,三个月后,皇兴四年二月,献文帝即以吐谷浑“不供职贡”为由,命令使持节、征西大将军、上党王长孙观率军前去讨伐。

南北朝史:献文帝遗落世事“常有遗世之心”?其真实原因又是?

四月十五日,魏军与吐谷浑军在曼头山(青海省共和县西南一带)展开了一场大战,魏军获胜,拾寅与麾下数百骑兵狼狈逃走,他的堂弟豆勿来、部将匹娄拔累等人率部投降。接着,拾寅派遣别驾康盘龙前往平城朝贡,但献文帝下令将其关押了起来,拒绝回复。

上一篇

子贡一人搅动风云的关键一步,说服越王

下一篇

包拯也就是遇到宋仁宗,换成其他皇帝,他或许早没命了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