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此人和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曾经情同手足,到最后却只能叛逃匈奴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此人和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曾经情同手足,到最后却只能叛逃匈奴
收藏 0 0

大家好,我是如风的历史,讲述一段历史,一起如沐春风。


可以说,每个人出生之后,总会因为两家父辈们相互交好的关系,结交到一些玩得好的小伙伴。但是,如果说到小时候能够玩在一起,等到长大之后还能够在一起同甘共苦的伙伴,那就很少了,而这样的伙伴被人们称为“发小”。

此人和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曾经情同手足,到最后却只能叛逃匈奴

▲卢绾剧照

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出生于沛县,他也有一个从小玩到大的发小,而且这个发小居然和他同年同月同日生,这真的是无巧不成书啊。那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后来被封为异姓王“燕王”的卢绾。卢绾和刘邦从小玩到大,后来追随刘邦在沛县起义,一路坎坷一路艰辛,终于等到了自己的好兄弟刘邦开创了汉朝。

今天就来讲讲,刘邦的这个发小,是怎么从一个同甘共苦的兄弟,最后沦落到叛逃匈奴,客死异乡的叛臣的。

起义之前,刘邦在发小关系中已然占据主导地位

公元前256年的某一天,沛县两户相互交好的人家,居然在这一天同时喜得子嗣,原本就非常要好的两家可以说因为这件不知是偶然还是必然的事件,关系变得愈加亲密。这两个降生的孩子,一个就是汉高祖刘邦,另一个就是卢绾。两人长大后还一起读书,在父辈关系的影响下,两人关系非常好。

此人和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曾经情同手足,到最后却只能叛逃匈奴

▲卢绾和刘邦剧照

在沛县响应陈胜吴广起义之前,刘邦和卢绾的关系可以说是铁哥们儿的关系,那除此之外,两人之间又有什么更加具体的关系呢?我们或许可以从史料的只言片语中感受一下,据《史记》记载:

高祖为布衣时,有吏事辟匿,卢绾常随出入上下。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刘邦还没有发动起义之前,还没有被封为“沛公”之前,因为犯了事儿,不得已东躲西藏,而卢绾这个没有犯事儿的人,却总是随同在刘邦左右与他一起奔走。这句话虽然简短,但是可以从中得到两点比较隐晦的信息:

  • 卢绾虽然和刘邦是发小,但是刘邦才是主导
  • ②卢绾本身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有大把的空余时间
此人和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曾经情同手足,到最后却只能叛逃匈奴

▲刘邦剧照

从这两点我们知道,刘邦没有发迹之前,其实卢绾就已经把刘邦当作自己的大哥了,即使他们俩的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卢绾经过这么多年的相处,知道刘邦能力、胆魄和气运都比自己强,跟着刘邦是他最好的选择。

这就是这对发小最初的关系,虽为发小,但是却有主次,刘邦占据主导。

刘邦夺取天下的路上,两人虽为君臣,却情同手足

刘邦在沛县起义之后,身为发小的卢绾一定是誓死跟随的。刘邦于是带领着一帮同乡兄弟和朋友就开始了和项羽的较量。但是在刘邦成为“沛公”之后,刘邦并没有给卢绾封任何官职,而是给予卢绾“宾客”的身份,相比之下,刘邦将樊哙、萧何等人都封了官职。有人可能说这不是看不起卢绾,认为卢绾不能当大任吗?其实恰恰相反!

此人和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曾经情同手足,到最后却只能叛逃匈奴

▲卢绾剧照

别看宾客不是什么官职,但是却体现出了刘邦对卢绾的爱护和信任,谁打仗随身带宾客?那只是因为卢绾是刘邦的心腹,所以可以帮刘邦做一些秘密的事情,而且刘邦为了不让卢绾过早上战场以免送命,所以才给他宾客身份。面对这个“发小”兼“小弟”,刘邦不可谓不爱护。而且从后面的封赏和相处也可以看出刘邦对于这个发小的独特优待,《史记》记载:

及高祖初起沛,卢绾以客从,入汉中为将军,常侍中。从东击项籍,以太尉常从,出入卧内,衣被饮食赏赐,群臣莫敢望,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绾封为长安侯。长安,故咸阳也。

此人和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曾经情同手足,到最后却只能叛逃匈奴

▲樊哙和卢绾剧照

所以,卢绾起初是宾客,等到刘邦成了汉中王了,就把他封为“将军”(某个将领),等到打项羽的时候,直接封为“太尉”(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而且依旧是常伴左右,随便出入刘邦居所,完全不设防,各种被优待,可以说待遇完全高于其他有功的文臣和将领,比如说萧何、曹参、樊哙等。而等到刘邦称帝,卢绾又被封为“长安侯”,封地居然是在咸阳,那可是原先秦朝的首都啊!所以,可想而知这个时期刘邦对于卢绾的爱护和信任有多么深重

因为太过于被宠爱,被抬得太高,导致了卢绾最后的背叛

这有点矛盾,太过于被宠爱不是更加感恩戴德吗?怎么还会背叛。这就不得不说到,卢绾这个人的功绩了,卢绾虽然和刘邦一起打江山,但是其功劳实际上比不上许多其他的将领和文臣。《史记》中有一句话这样记载:

欲王卢绾,为群臣觖望。

刘邦想要把卢绾封为异姓王,但是怕群臣们怨恨不满。所以可以知道,卢绾的实际功劳是不能够支撑他封异姓王的,但刘邦对这个发小是真好啊!最后还是给他封了“燕王”,可是,这也为后面卢绾不得不反埋下了伏笔

此人和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曾经情同手足,到最后却只能叛逃匈奴

▲卢绾剧照

公元前196年,刘邦意识到自己年老,要为后世子孙扫除中央集权的障碍——异姓王,所以连续消灭了“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后来又消灭了“淮南王”英布。大概是由于刘邦扫除异姓王的速度太快了,卢绾最终心里开始害怕了,因为他也是异姓王。于是他错误估计了刘邦这个发小对于自己的爱护程度,居然帮助汉朝叛军联合匈奴侵扰边境,想通过“以战养战”的方式体现自己的价值,借此保命。

此人和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曾经情同手足,到最后却只能叛逃匈奴

▲卢绾和刘邦剧照

可还是被发觉了,刘邦震怒,但还是再次确认之后才下令攻打卢绾的燕国,仁至义尽啊。卢绾最后终于服软,死就死吧,所以前去长安请罪,但还没等见到刘邦,刘邦就驾崩了。卢绾害怕吕后害他,便逃到了匈奴,被封为东胡卢王,最后客死异乡。

巧合的是,卢绾死的那一年,正好是刘邦死后的一年,这俩发小,就这样了一前一后的共赴黄泉,不能不说真是天意。

总结

卢绾其人,能力有限,但是因为和刘邦是发小,情同手足才做到了“燕王”,这是上天对他的眷顾,但最后终究还是辜负了刘邦的好意。前期足够忠诚,后期却分不清楚君臣的关系,丧失了“发小”的情分,虽然最后悔悟,却为时已晚,最后抱憾而死。


此人和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曾经情同手足,到最后却只能叛逃匈奴

上一篇

最后一位御医,比溥仪多坐10年牢,出狱后把300年祖传秘方上交

下一篇

归葬:陈寿按照母亲遗言将其葬在洛阳为何会遭非议贬官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