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他文官出身舞刀剑,几次御敌于国门之外,最后为守家乡而亡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他文官出身舞刀剑,几次御敌于国门之外,最后为守家乡而亡
收藏 0 0

孙承宗是名臣,他出生于高阳西庄,少年时便因聪慧在当地闻名遐迩。到了万历二十二年成为举人,获得了前往大同教书的机会,在这次征途中,孙承宗却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他对军事萌生了兴趣,在赴异地任教的路上寻访了大宁三卫,一方面和这里戍边的将士交朋友,同时还对军队的布防情况进行了深入思考。

到了万历三十二年,孙承宗成为进士,进入翰林院任编修,他短时间内就获得升迁。

他文官出身舞刀剑,几次御敌于国门之外,最后为守家乡而亡

当年爆发了梃击案,案件影响深远,而孙承宗则向大学士吴道南提出建议,认为“事关东宫,不可不问,事关贵妃,不可深问。”,于是该案了结。可是到了第二年,孙承宗在主持应天府的乡试过程中得罪了太监,他受到攻击,孙承宗负气告假回乡,直到天启元年才又封为礼部侍郎。

此时辽东的边患日益严重,后金一连攻克了大明在辽东的几大军镇,对京师造成了负面影响。由于孙承宗平日里喜欢看兵书,又喜欢与同僚讲起边关的事,于是皇帝命他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主要负责边关事务。

孙承宗认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边关的将领受到重重掣肘,没办法行使职权,于是他像皇帝上疏奏,要求给予边关将领便宜行事的权力,指出,“将兵临阵,而以文官指发,以武略备边,而日增文官于幕。”

由于军事失败导致辽东一线的经营几乎功亏一篑,在担任了兵部尚书后,孙承宗宣布在辽东大肆屯田,同时严明军队赏罚,当时还是兵备硷事的袁崇焕向孙承宗提议,要在锦州,松山和宁远城构筑永备工事,修筑防线,建议得到了孙承宗的批准。

他文官出身舞刀剑,几次御敌于国门之外,最后为守家乡而亡

在他回京之后正式向皇帝奏报要亲自到辽东督师,整军备战。皇帝对孙承宗的想法非常支持,还赐给了尚方宝剑。

孙承宗到任之后巡视了辽东所有战线,同时对军队进行了系统的普查,将老弱残兵进行淘汰,又补充了新人。孙承宗督关外的几年时间,把辽东构筑成了铜墙铁壁,修建了45座地堡和9座城池,同时训练了11万官军,开拓了5000顷良田,有了这些资本,锦州和宁远得到了稳固,不过此时魏忠贤已经崛起。

他和孙承宗之间很快爆发了不愉快,也因为受到排挤,孙承宗愤而罢官回家。

可是魏征贤的高光生涯也仅仅8年就过去了,到崇祯上台,辽东战事又再度紧张,此时朝廷无能人可用,孙承宗再度被启用。面对后金军的节节逼近,孙承宗临危受命,在第二年五月便接连收复了多处失地,后金在关内驰骋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再度被逐出关外,京城外围也得到了暂时纾解。

他文官出身舞刀剑,几次御敌于国门之外,最后为守家乡而亡

由于在后金的千里大跃进中劫掠了大量的物资和人口,一时间军威大壮,也导致辽东的军事斗争形势急转直下。

到了第二年,孙承宗派遣祖大寿前往大凌河防线,修整城池,并在此驻守。但是城池尚未修缮完成,后金就已经开始围城,后来的一段时间明军源源不断前来支援,结果后金围点打援,明军遭遇了大量伤亡。守城的祖大寿被围困数月之久,最终因为弹尽粮绝选择投降。

由于是孙承宗点将让祖大寿前往大凌河城,因此孙承宗在朝堂上广受非议,遭到弹劾,他见情势不妙再次向皇帝辞职。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孙承宗虽然走了,但辽东的形式却没有丝毫的改观,他怎么也想不到,时隔几年之后,自己没去辽东,后金居然打上门来了。

他文官出身舞刀剑,几次御敌于国门之外,最后为守家乡而亡

崇祯九年,已经改了国号的大清再度南下,结果一直攻到了孙承宗的老家高阳城下,孙承宗虽然已经致仕在家,可是迅速的组织子弟兵防守城池。11月,由于寡不敌众,高阳城被攻破,孙承宗被清兵俘虏。

此战中,孙家的每一个子嗣都没当孬种,11个孙子战死,6个儿子殒命,孙承宗望着汹涌而来的清兵只是冷笑说道,“快些杀我!”,清将则故意羞辱他,给了孙承宗弓玄让他自尽。到了崇祯十七年,已经感受到亡国之风吹来的崇祯又想到了孙承宗,于是就在北京城破前,他追赠孙承宗为太傅。

参考文献:明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上一篇

李清照的所有作品中,为何从未提及抗金英雄岳飞?

下一篇

诸葛亮六出祁山,祁山是什么地方?为何它的军事意义如此重要?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