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无刘不成村——山东东墩村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无刘不成村——山东东墩村
收藏 0 0

东墩村位于山东省荣成市宁津街道。东濒黄海,西与东苏家和南泊村毗邻,南与镆铘岛截海长堤相接,北与所前王家村交界。至 2015 年末,有居民510 户1350 人,占地 320公顷。村中绝大部分人都姓刘。

无刘不成村——山东东墩村

无刘不成村——山东东墩村

据《刘氏谱书》记载,远祖刘德渊兄弟三人在明朝初年从云南蒲台迁移至登郡,后来德渊的子孙又搬迁到了文登城。一直到了后世子孙刘宝才在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从文登高村迁此定居成村,后来因为沿海地区多有烟墩,且最为临近东边的那个,因此将村子命名为东墩村。

无刘不成村——山东东墩村

无刘不成村——山东东墩村

东墩村刘氏乃是客岭刘氏的分支,如今东墩村中央有着一座刘氏宗祠,宗祠始建于清朝初年,正房 3 间,有门楼、院墙。占地面积 100 平方米。1940年被日寇烧毁,2012年投资六万多重修,将宗祠换上了琉璃瓦和新院墙、门楼。

无刘不成村——山东东墩村

门楼上有着’刘氏家祠‘的牌匾,室内悬挂着行辈对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业长”、“ 煇基钟汉相,焕境锡清荣”。

无刘不成村——山东东墩村

每逢春节,外村刘氏族人和本村刘氏族人便会来到家祠拜祭先祖,祭奠供品,烧纸焚香,敲锣打鼓,鞭炮齐鸣,热闹无比。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刘氏族人之间的感情。

无刘不成村——山东东墩村

无刘不成村——山东东墩村

如今东墩村有着完整的《刘氏谱书》,谱书包括《总谱》一本,《支谱》三本。这些谱书已经成为文化遗产,被保存在了”谷牧旧居“展览馆内。

东墩村与其他刘氏村不同的一点是,当地民居非常有特色,东墩村的民居房被称为海草房,因为建房子有大部分原料乃是石块和海里的苔草,苔草的特点是不易湿、不易散,极其适应海边气候。

无刘不成村——山东东墩村

海草房屋顶坡度很大,但是有一个极其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冬暖夏凉,唯一的缺点就是采光性比较一般。

无刘不成村——山东东墩村

东墩村诞生了众多名人,如国务院原副总理谷牧(原名刘家语,参加了抗日战争等大型战役,因害怕连累家人而改名。),少将刘念远、海军北海舰队原副司令员刘惠卿等人。

无刘不成村——山东东墩村

东墩村解放前,贫困落后,古老破旧。民谣唱道:“甲子山区三穷村,八河南港头和东墩。”到了1996年,东墩村开始建设楼房,至2015年,东墩村新建楼房已经有13幢。

这些楼房被设为公寓大楼,其中有着一座“孔子学堂”作为教育基地,除此之外,村委还建设了文化广场,公园。其中设有大量健身器材等娱乐设施。

无刘不成村——山东东墩村

如今的东墩村早已焕然一新,是个经济与文化都极为发达的村子,同样也有不少人来此旅游,如今东墩村刘氏族人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好,这是我们刘氏大家族都喜闻乐见的事情!

上一篇

唐朝为什么不仅在政治上对回纥忍气吞声,还跟他们做了绢马交易?

下一篇

从送牛羊到分兵抵抗看清朝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山东海防政策的变化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