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超越千年的改革家——王安石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超越千年的改革家——王安石
收藏 0 0

北宋到王安石时,已经病得不轻。

一是边患频频。西夏和辽国不时南侵,北宋不敌,岁献巨金及物质议和。

二是国库空空。神宗即位时,三司使(财政部长)韩绛报告:“百年之积,惟存空簿”。庆历以后每年赤字在三百万贯,此时,赫然为一千五百七十万贯。

所谓“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此之谓也。

群臣束手无策。

这时,有一个人站了出来,胸有成竹的说:“我可以改变这一切!”

这人就是王安石。

王安石自幼好学,除四书五经,更无所不涉。他以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经世致用。其诗文史上一流,却一生不以此为然。

其父亲是个县令,一生四海为官。从小随着父亲,王安石遍迹天涯。

二十一岁考取进士(殿试第四名)。从此,他也为官四海。所到之处,无不政绩显著。官至江宁知府。

二十五年地方官的经历,使他深刻认识到社会的弊病,并苦思出一整套“医疗方案”。

于仁宗在位时,他上奏过一本万言书,痛陈利害,呼吁改革。仁宗不纳。不想,却深深打动了另一位读者——太子!对时艰,皇上不急太子急!当然,太子只能是干着急。

等到太子即位,立即召王安石火速入京,“越次入对”,任为宰相,着手改革。

当时的太子现在叫神宗。

王安石的改革措施繁多,但归纳起来只有四个字:“富国强兵 ”。

不料交付朝议,居然举朝反对,其中有大名鼎鼎的司马光,甚至可爱的苏东坡。

反对的理由很可笑:“不合祖制”!这是北宋版的”两个凡是”。实则,改革触犯了广大官僚和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

大殿之上的改革派只剩下俩人:神宗和王安石。

怎么办?

王安石朗声说道:“天命不足畏,众言不足从,祖宗之法不足用”——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神宗一咬牙:“好!你放手去干吧!”

王安石放手干了五年。

改革的主流是好的。但,执行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偏差。不管什么问题,如果用放大镜去看——都是大问题。保守派抓住这些问题,无限放大,上纲上线,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对浪潮。

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何况是一千人在重复!

终于,神宗扛不住了,罢免了王安石的宰相职务。

第二年,念起王安石的好处,又恢复了他的职务。

第三年,听信谗言,再罢。这次,王安石没能上演“王者归来”的续集。

但,王安石不在相位,神宗在世时,还是部分执行了王安石的新政。改革羞羞答答持续了十五年。十五年后,神宗驾崩,哲宗即位,新法全部被废,吹过春风云又来。

即便是后来大打折扣的新政,也取得了预想的效果:

一是国富了。不仅抹去了积欠多年的财政赤字,增加的收入可供国家二十年之用,还建立起五十二座战备物资库,直到徽宗时还“余财羡泽,至今蒙利”。

二是兵强了。“收复5州,拓地2000余里,受抚羌族30万帐”。

列宁叹曰:“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王安石的青苗法甚至被1930年的美国政府仿效,拯救了经济大萧条时期饥饿的美国农民。

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说:王安石的思想超前了一千年。

也许正因为如此,王安石一直不见容于他身处的时代,国人对他的诋毁亦延续了一千年。

直到梁启超,才开始对他作出公正的评价:“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唯公庶足以当之矣”!

七律 王安石

百年积累惟空簿,胡马时来忙献金。

遍迹天涯寻救药,清谈何用笑群臣。

革命当须几分拗,吾颅甘换九州春。

千秋功业垂成败,未洗骂名直到今。

超越千年的改革家——王安石

下一篇

吕布赵云到底谁更厉害?虽然从未交手,但曹操刘备都心知肚明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