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浅析儒学地位的演化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浅析儒学地位的演化
收藏 0 0

导语:儒家学说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学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得以屹立于世界的根本所在。那么儒学是如何在百家学说中脱颖而出走上统治地位的,请看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一儒学地位的演化。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浅析儒学地位的演化

孔子

百家争鸣中的儒学

东周时代,周朝由强转弱,周王室日益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群雄纷争,连年征战伐戮。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遭到极大破坏,致使整个社会处于礼乐崩坏的大变革时期。社会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机,动摇了传统文化的权威性。这时候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阴阳家等学派先后出现,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各种不同的思想主张在互相批评中不断的融合,创造了中国古代史上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让人们在崩塌的废墟上看到了冲破旧尊卑等级束缚的新时代曙光。为秦汉以后的社会治国思想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浅析儒学地位的演化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家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创始人孔子倡导“仁义礼智信”,主张推行仁政。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后世称之为六经。

《汉书·艺文志》记载:“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叙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

“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是儒学的主要主张。这一主张包含了不同的解释模式和发展方向。据《韩非子·显学》记载,孔子之后,儒家内部分化出八个派别:

  • 子张之儒 以孔子弟子子张为代表,八儒之首。
  • 子思之儒 以孔子嫡孙子思为代表。
  • 颜氏之儒 以孔子弟子颜回为代表。
  • 孟氏之儒 以孟子为代表。
  • 漆雕氏之儒 以漆雕开为代表。
  • 孙氏之儒 以荀子为代表。
  • 乐正式之儒 不可考。
  • 仲良氏之儒 不可考

虽然各派之间的观点不太相同,但都自认为是代表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他们时刻关注着政治和社会秩序,其中影响较大和被后人熟知的是孟子和荀子一派。

作为百家争鸣中最重要的一家,儒家没有在春秋战国时代得到统治者的认可,但是儒学对于人道的认识使其在思想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浅析儒学地位的演化

秦始皇焚书坑儒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周朝的分封制,在全国实行郡县制。一些儒生和游士经常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而当时六国贵族,也借着儒家的“克己复礼”妄图恢复周朝的分封制,从而取得失去的权势。

(公元前213年),在咸阳宫举行的宫廷宴会上,博士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当场予以反驳,并向秦始皇提出如下建议:

《史记·秦始皇本纪》: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并下令:

  1. 除《秦纪》、医药、卜筮、种植之书、诸子和其他历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府销毁。 令下三十日后不交者,处以黥刑并罚苦役四年。
  2. 谈论《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3. 有愿习法令者, 以吏为师。

第二年,秦始皇又以妖言惑众的罪名,在咸阳逮捕并坑杀了儒生和方士460余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事件。

秦朝焚书坑儒的本质是为了统一思想,“定法教于一尊”,其手段有些过激,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各地的茅盾冲突,最终引发了更大规模的暴动,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当时的汉字尚处于雏形期,不具备准确表达的功能,正统的儒家思想已基本消失。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浅析儒学地位的演化

焚书

西汉初期儒学复兴

西汉建立后,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提倡清静无为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到当权者的重视。汉初的统治者不好儒术,相传汉高祖刘邦厌恶儒生,甚至讨厌儒服儒冠。文帝景帝也不重用儒生。然而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儒生们没有放弃复兴儒学,也没有抱残守缺,他们开始讲习和传授经典,不断地提出新的理论,从而创造性的发展了儒家学说。其中代表人物主要有:

  • 陆贾:汉代第一位力倡儒学的思想家,著有《新语》一书,他针对汉初特定的时代和政治需要,以儒家为本、融汇黄老道家及法家思想,提出“行仁义、法先圣,礼法结合、无为而治”,对汉初转变统治方式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得到了汉高祖的肯定,为西汉前期的统治思想奠定了基础。

陆贾的思想虽然有道家的色彩,但其基本理论和口号都是儒家的,迈出了先秦儒学向汉代儒学转变的第一步。

  • 贾谊:著有《新书》,受荀子影响很大,他曾经激烈的批评汉初政治,后又冲破文帝时道家黄老之学的束缚,将儒家学说推到了政治前台,制定了仁与礼相结合的政治蓝图,得到了汉文帝的重视,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 董仲舒:汉武帝时期最重要的儒学大师,在汉武帝寻良问策时发表了著名的《天人三策》,完美的解决了统治者的需求,提升儒学的政治地位和影响,是儒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这些儒学大师们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转变了统治者对儒学的态度,从无为到有为,从道家到儒家的曲线救国策略对儒家学说成为后世帝国的官方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浅析儒学地位的演化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效仿文帝命群臣“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为国家出谋划策。

当世大儒董仲舒上策三篇作答,提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思想,被后世称为《天人三策》。董仲舒的主要思想为:

  •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 三纲五常 以德治国
  • 建立太学 选拔人才

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建议:凡是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的各家学说,都要从博士官学中清除出去。董仲舒的理论适应了当时封建统治的需要,着眼于巩固整个封建国家的政权,对儒学进行了神学化的改造,汉武帝对董仲舒的这种大一统思想非常赏识,采纳了他的各种建议,随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而确立了儒学的统治思想地位。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浅析儒学地位的演化

结尾

儒学独尊后其它思想学派并没有被禁止,儒学本身也广泛吸收了法家、阴阳家等各家学说,统一的思想带有一定的综合倾向,并因此获得成功。儒家兴学,把教育、考试与选官结合起来,逐渐渗透到社会各方面,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范式。

参考文献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史记》卷九七《陆贾列传》

《汉书》卷六《武帝纪》

《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

《汉书·艺文志》

上一篇

明末之大英雄,非袁崇焕,与岳飞齐名,可力挽危局,惜乎造化弄人

下一篇

古代黑科技(第10期)|防盗系列之创意鬼工程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