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显赫一时的楚庄王,遇上了鼎鼎有名的晋景公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显赫一时的楚庄王,遇上了鼎鼎有名的晋景公
收藏 0 0

本文乃作者工关系高低杠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楚、晋是当时两个实力相当的强国,楚国的势力向北扩展,晋国的势力向南扩展,中原地区便成了楚晋争霸的战场,地处中原腹心地区的郑、宋等国,则成了楚晋争夺和征讨的主要对象。谁争得了郑、宋等国的归附,似乎就争得了控制中原、打击对方的主动权。公元前600年,楚庄王发兵征讨郑国,晋成公急忙派郤缺出兵救郑,晋郑的联军在柳芬打败楚军。从此之后,郑国看到晋强则依附晋国,看到楚强则又投靠楚国。晋、楚两国则出兵伐郑。公元前599年,楚军伐郑,晋派士会带兵救郑,在颖(今河南登封)打败了楚军,并将诸侯的联军屯驻在郑国,以防范楚国。

显赫一时的楚庄王,遇上了鼎鼎有名的晋景公

地图

公元前598年楚庄王再次伐郑,郑国的大夫子良认为:“晋楚两国都不务修德而只是以武力相争,郑国可以看谁来进攻就归附于谁。既然晋和楚都是不讲信用的,郑国又何必讲信用呢?”于是郑国又投靠了楚国。接着,楚又征服了陈国。楚庄王召郑穆公、陈灵公在辰陵(今河南西平西北)会盟会盟刚刚结束,郑穆公又表示愿意臣属于晋。郑国既投靠于楚,又依附于晋,成了一个“南北两属”的国家。晋军渡过河后,将领们对是否和楚军作战的问题仍意见不一。这时,郑皇戍来到晋军告诉将领们,郑所以降附于楚,只是害怕社稷灭亡,对晋国并无二心。

显赫一时的楚庄王,遇上了鼎鼎有名的晋景公

楚庄王雕像

现在楚军将士已经骄傲起来,而且久在外地,锐气已消,军备不整,如果晋军发动攻击,郑军随后继之,必能打败楚军。先縠听了这番话更加得意洋洋,认为败楚服郑,决心一战。栾书则认为楚庄王自消灭庸国以来,无时不在教训国人,加强战备;无日不在修造武器,训练军队;并用商纣王征服东夷后骄傲自大,放松戒备,终于被周武王的军队灭亡的历史教训教育将士。象这样的军队,不能称之为骄兵;楚军训练有素,不能说没有准备。栾书还认为,郑国已经投降了楚国,师叔到楚进行了会盟,郑楚的关系已经十分亲密,现在却来劝我与楚作战,必非真心对待晋国。

显赫一时的楚庄王,遇上了鼎鼎有名的晋景公

楚军

赵括、赵同听不进栾书的劝告,一力支持先的意见。晋楚两军已经接近,楚庄王一面派使者向晋求和,一面又派人到晋军阵前挑战,以迷惑晋军。晋人魏锜曾向晋侯请求列为公族,未得许可,赵占也曾求卿而未得,两人都心怀怨望,不愿两军讲和而希望晋军失败。晋派魏锜、赵旃去楚军商定和谈之事,二人却向楚挑战,故意激怒楚军。郤克看出二人心怀不满,建议先做好战斗准备,先却置之不理。士会指挥上军作了准备,设下七处伏兵,以防不测。赵婴齐却派他的兵先在黄河备下船只,准备渡河逃跑。晋国三军将帅军令不一,四分五裂,各自为阵,摆出了一副准备挨打、逃跑的架势。

显赫一时的楚庄王,遇上了鼎鼎有名的晋景公

赵婴齐剧照

魏锜、赵旃在楚军阵前挑战之后,楚军怒而追逐。恰巧晋军唯恐二人激怒楚人,派出兵车要把二人追回楚军将领望见晋方兵车扬起的尘土,认为晋军已经发起进攻,便指挥楚军列阵出击,战车在前,徒兵随后,车驰卒奔,直向晋军阵地冲去。晋军将帅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荀林父急忙鸣金退却,传令说:“先渡过河者有赏。”晋军顿时大乱,中军和下军的士兵纷乱地向河边溃退,抢着上船北渡黄河。船已满载,未上船的士兵仍然扒住船帮想往上挤,船上的士兵唯恐超载舟沉,且急于往回逃命,便挥动刀剑乱砍扒船人的手臂,被斩断的手指、手臂掉在船中不可胜数。

显赫一时的楚庄王,遇上了鼎鼎有名的晋景公

古代船只

中军、下军全部不战而溃,损伤大半只有上军在士会指挥下在河南岸沉着御敌,没有溃退楚将潘党和唐惠侯指挥楚、唐二国的联军进攻晋国上军。士会看到晋晋军吃了大败仗,伤亡惨重,荀林父自知罪责重大,请求自杀,晋景公想要答应。士贞子向晋景公讲述了城濮之战楚军大败,大将子玉又被处死,使楚国力量严重削弱的历史教训,指出晋军已经大败,再杀死象荀林父这样忠实于国家的统帅,使楚国获得在战场上没有得到的胜利,晋国岂不是要一蹶不振,失去争霸中原的能力吗?况且将帅打败仗也是常有的事,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认定他无能。

显赫一时的楚庄王,遇上了鼎鼎有名的晋景公

晋景公剧照

晋景公觉得士贞子的话很有道理,对荀林父仍予以重任。公元前595年,楚庄王又发兵围攻宋国都城。晋国慑于楚军势力强大,未敢出兵救郑。楚军围困宋都达五个月之久,宋国城内储粮已尽,出现了“易子而食,析骨而炊”的惨状,但国人宁愿尽死,也不接受屈辱的城下之盟。楚庄王看到宋国军民顽强不屈,如果宋国民众都死了,楚国只不过得到一座空城,并无价值,便答应和宋讲和。公元前591年,显赫一时的楚庄王死去了。在楚庄王统治楚国的时期里,征服和周围的许多小国和部落,扩大了楚国在江汉地区的势力,并且多次北上争霸,形成了楚晋南北对峙的局面。

参考资料:《中华历史》

上一篇

西藏历史上百年黑暗——“朗达玛灭佛”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下一篇

到江桥抗战纪念地,重温当年重创日本侵略者的历史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