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历史上也有因“抢人头”才成为了全场MVP的故事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也有因“抢人头”才成为了全场MVP的故事
收藏 0 0

我们从小就知道秦始皇是我国第一个建立大一统的皇帝,每次谈及到统一六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秦始皇,这其中我们几乎把所有文治武功都归功于他,似乎这样才能配得上“千古一帝”这个称号。然而,秦始皇是在公元前247年即位,然后在公元前238举行冠礼并亲政,最后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从即位到统一六国这26年间,真的是秦始皇凭借自己的雄才大略将秦国从西陲边境的小国缔造成秦帝国么?事实真的如此么?

首先看一下秦始皇即位时,秦国的基本情况是怎么样的。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李斯为舍人。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很显然秦始皇接手秦国这个大盘时至少从国土面积上来讲并不是什么“西陲小国”。而且早已有了“欲以并天下”的战略目标。秦始皇俨然就是以一个“富二代”的身份继承先辈的遗产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么大的家业既然不是秦始皇从无到有打下来的,那么又是谁打下来的呢?为此。我们翻开史书,重新温故秦国统一六国这一历程的豪迈壮举,然后在其中寻找我们要的答案。

历史上也有因“抢人头”才成为了全场MVP的故事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秦国的雏形诞生。《史记·秦本纪》记载:“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後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这是周孝王对非子说的话。也就是说在舜的时期,由于秦的祖先世驯兽驯的比较好,被舜赐姓嬴氏,到了西周时期秦先辈非子为周王养马,并且得到周王的赞赏。这使秦国在周孝王时期成为周王室附属国。

公元前771年,申侯与犬戎伐周,秦襄公奋力救周,有功。平王东迁洛邑时,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并且对襄公承诺说:犬戎不讲究,入侵并抢夺我的岐地和丰地,你们要是能把犬戎驱逐出去,他们的土地就归你管了。说完就和襄公盟了誓,封了襄公爵位。此时的秦国在襄公的努力下正式上升成为诸侯国的一员,开始正式建国了,并于其他诸侯国互通往来。与此同时,伴随着平王东迁,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幕已经拉开。

秦国创业前期除了打一打西戎人,没有什么大的起色,一直到公元前659年秦穆公即位,秦朝才开始在各大诸侯中露个脸。但奈何同时期的楚国是楚成王执政,齐国是齐桓公在位,而晋国是大名鼎鼎的晋文公,四面强敌的环境让秦国的扩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虽然晋文公死后,结束了秦晋之好的蜜月期,但秦晋之间的战争互有胜负,打了几十年几乎没啥大变化,被晋国看的死死的。向东“看海”的愿望在刚出家门口就破灭了。但值得注意的是,秦国从一个东周初期建立的小国,在经历过春秋时期频繁的兼并战争筛选后,竟然活下来了!这是最重要的。诸侯争霸兼并的“竞赛”此时拖入了下半场——战国时期。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启了战国时代。晋国的衰弱与瓦解使秦国走出家门口有了可能性。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他与一位叫做卫鞅的人擦出了火花,一致认为秦国需要变法。说干就干,孝公三年的时候开始实施变法,从此秦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秦国开始真正的强大了起来。开始为自己“看海”之路障碍的扫除做好了准备。

秦孝公在位期间,对魏国进行了几次大举进攻,获得了不小的收获。然而,这些只是秦国爆发前的一次小小的预热,肆无忌惮的扩张才刚刚开始。

孝公的儿子是惠文君,于公元前325年正式称“王”,史称秦惠文王。他在位期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起用犀首、公子卬、樗里疾、司马错、魏章等人为将。大胆任用张仪、乐他为相。在惠文王七年的时候派庶长樗里疾在修鱼成功的打败了由韩、赵、魏、燕、齐以及匈奴的六国之兵,俘虏其将申差,打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这时秦国的flag算是立住了。

惠文王的儿子是秦武王,位时间只有四年。原因是他一直嚷嚷着要看周的王宫长啥样。几个将领合计了一下,结果当年秋天,他的将领就把宜阳打下来了,打通了通往周王宫的道路,没想到贪玩,比赛举鼎时把腿砸折了,由于这事不久就死了。砸死了不说而且还输不起,把跟他比赛的那个人杀死了。

如果说把秦扫六国的时间点比喻成百米赛跑的话,那么孝公就是起跑阶段,惠文王、武王就是加速阶段,而昭襄王就是高潮的匀速阶段。

历史上也有因“抢人头”才成为了全场MVP的故事

由于武王没有儿子,就立了武王的异母弟弟为君,这就是昭襄王。昭襄王的母亲是楚人,芈姓,号称宣太后。没错,这就是芈月的原型。昭襄王即位前期可能出于内部朝局不稳的原因或者扮羊吃虎的假象,主动归还一部分楚国和魏国的土地。但是从昭襄王六年开始,鲸吞蚕食的吃相就显露了出来,他用了五十年左右的时间,有记录的杀敌就在100万以上,攻城略地更是不计其数。把其他六国挨个至少打一遍:

韩国:公元前293年秦国一挑二的伊阙之战,斩首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俘虏了公孙喜,攻占五座城,此后,韩国精锐战斗力损失殆尽,向东“看海”的门户已经被打开。

齐国:公元前284年秦国参与五国伐齐(后来楚国也参与了,也可理解为六国),几乎灭亡了齐国,虽然有后来的田单复国,但五国大军平推过后的齐国基础设施毁于一旦,齐国再无力与单独他国一战的可能。

楚国:公元前278年秦攻占楚国都郢,楚都东移陈城,楚国从此元气大伤,再无力与秦对抗。对了,屈原就是在这个时候跳江的。

魏国:公元前273年秦与赵、魏的华阳之战,秦军大胜,一举歼灭魏军13万人,生擒3名魏将,魏国宰相芒卯败逃。对于魏国来说这无异于雪上加霜,虽然魏国的衰弱是由于自己前期“浪”造成的,但无论如何此时的魏国更是没有任何翻身的希望,剩下的只有认人宰割,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有个成语叫“抱薪救火”,可能这就是当时魏王的无奈之举吧。

燕国:虽然燕国远离秦国,但秦国也没有放过,公元前272年韩、魏、楚三国伐燕,在这背后就有秦国的参与支持。

赵国:公元前260年与赵国的长平之战,先后干掉赵国的45万大军,摧毁了赵国基本面,让赵国失去了再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让韩国失掉了大片领土,这也是整个战国时期的重要转折点。

可以说昭襄王在位期间,一个人几乎把统一六国的决定性的战役都打完了,此时统一六国剩下的就是时间的问题。尤其韩、魏两国在昭襄王晚年时就已经委国于秦了。就连著名史学家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中也曾说过,“昭襄王末年……秦对六国的斗争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上天为了成全秦始皇“最强捡漏王”的称号,可谓煞费苦心。昭襄王死后,其子孝文王即位。孝文王即位刚刚三天就去世了,庄襄王即位,庄襄王在位仅仅四年就去世了,这时才到秦始皇嬴政登场,不能不说这是上天对秦始皇莫大的眷顾。

最后我想说,秦统一六国的过程就像一场游戏。

秦穆公就是抗压辅助,吸收伤害,前期顶住了被兼并的的压力,为后期发育争取了时间。

秦孝公就是全场经济最佳,商鞅变法,为后期秦统一六国做足了经济准备。

秦惠文王就是全场带节奏,积极利用经济的发展,巩固胜利果实,带动全场节奏。

秦昭襄王就是全场输出最佳,成吨的伤害打在六国的脸上,打散敌方站位队形,让六国无力再团战。

秦始皇就是人头收割者,面对六个“血量”大残的选手,进场后一顿疯狂操作,毫不犹豫的开始精准收割。最后幸运的成为了全场MVP。

当然,从上面描述来看,虽然说统一六国的并不是秦始皇一人功劳,而是由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俗话说“编筐窝篓贵在收口”,即使将每一个敌方打的剩一丝血,如果不消灭他,那也将毫无疑义。显然秦始皇并没有给他们“回城”的机会,此时的秦始皇抓住时机进场,开始了收割“人头”的表演。最后漂亮的“六杀”团灭、推高地水晶无疑是由秦始皇完成的。这必然成为全场的瞩目。

历史上也有因“抢人头”才成为了全场MVP的故事

上一篇

刻在石头上的王朝——失去了开国皇帝的王朝怎样继往开来?

下一篇

帝国骑士哈特曼最后的征战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