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大唐高僧玄奘西行记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大唐高僧玄奘西行记
收藏 0 0

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是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这多半的功劳是吴承恩的《西游记》,但那只是一部神话小说,并不能用来了解这位法相宗创始人。

大唐高僧玄奘西行记

玄奘(602年~664年),俗家姓名“陈祎(yī)”,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玄奘为追寻佛教学说的真理,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重点是一个人),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大唐高僧玄奘西行记

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了他在西游时,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玄奘是东汉名臣陈寔的后代,玄奘幼年跟父亲学《孝经》等儒家典籍,“备通经典”,“爱古尚贤”,养成了良好的品德。父亲去世后,二兄陈素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即长捷法师。隋大业八年(612年),玄奘时年11岁,受大理寺卿郑善果激赏,于东都洛阳净土寺出家。玄奘出家后,首先在洛阳净土寺,跟景法师学《涅槃经》,从严法师学《摄大乘论》,达六年之久。

大唐高僧玄奘西行记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由于战乱,玄奘与兄长一同离开洛阳去往四川,在空、景两法师处学习。次年,玄奘到成都听宝暹(xian)讲《摄论》,随后,又学习了《阿毗昙论》和《发智论》。玄奘居蜀期间,师从当时多位高僧,研习大小乘经论及南北地论学派、摄论学派各家的学说,学业大进,渐为人钦慕。

南北朝时,佛教学术界就开始了“一阐提众生有无佛性”的论争。到玄奘时代,北方流行已久的《涅槃经》、《成实经》、《毗昙》学与真谛在南方译传的《摄论》、《俱舍论》,构成当时南北佛学的主流。但玄奘师通过学习,深感真谛等古德译著不善,致使义理含混,理解不一,注疏也不同,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分歧很大,难以融合。特别是当时摄论、地论两家关于法相之说各异,遂产生去印度求弥勒论师之意。

大唐高僧玄奘西行记

贞观元年(627年)玄奘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终于,在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二十七岁的玄奘,为探寻瑜伽唯识学的究竟,开始了他的西行之路。

在途中经兰州到凉州(姑藏),昼伏夜行,至瓜州,再经玉门关,越过五烽,渡流沙,备尝艰苦,抵达伊吾(哈密),至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县境)。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礼遇。后经屈支(今新疆库车)、凌山(耶木素尔岭)、碎叶城、迦毕试国、赤建国(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之东)、葱岭、铁门。到达货罗国故地(今葱岭西、乌浒河南一带)。南下经缚喝国(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揭职国(今阿富汗加兹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犍双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乌伏那国(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区),到达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行程13800余里。

大唐高僧玄奘西行记

公元643年,玄奘载誉启程回国,并将657部佛经带回中土。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玄奘到达长安。这时,唐太宗为了辽东战役,已驻跸(bi,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洛阳。太宗得知他回国,立即诏令在洛阳接见他。玄奘奉诏匆忙上路,当月二十二日启程,二月初一在洛阳宫仪鸾殿受到太宗接见

玄奘从印度及中亚地区带回国的佛典非常丰富,共526筴、657部,对佛教原典文献的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

现在,随着中外文化的频繁交流,玄奘高僧西行求经的故事,也传到了欧美多国,于2019年1月25日晚,大型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在美国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上演。生动的用中国传统民族器乐向美国观众讲述了玄奘西行的传奇故事,再次有力的弘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大唐高僧玄奘西行记

玄奘法师,在印度求学时,受到了当时印度举国上下的尊敬。返回长安后,又受到唐朝太宗皇帝的亲自出迎,并希望法师出任大臣,但被玄奘法师婉言谢绝,后法师圆寂时,朝野送葬者竟达数万人,玄奘法师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堪称“民族脊梁”。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

苏美尔文明到底有多先进?

下一篇

拿破仑死后,留下2个儿子,后来情况怎样?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