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学习历史必须具备的基本常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学习历史必须具备的基本常识
收藏 0 0

历史知识,人人想学爱学。它蕴含广泛,内容丰富,具有意思性、自有吸引力。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乍看起来,距我们的生活十分遥远。其实,历史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掌握了入门的常识,一定会把历史学得更好。

(一):公元、纪年、世纪、时代

这些都是学习历史的专用术语,是学好历史知识首先应该掌握的最基本常识。明确了这些常识知识,才能形成明晰的历史时间观念;才有学习历史、讨论历史的话语权。

公元:国际通用的公历纪元,是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纪年的标准。它从历史上传说的基督教创始人“耶稣”诞生的那一年计起,定为“公元元年,就是公元第一年。

世纪:世界上把每个100年定为一个世纪,是最大的纪元单位。如公元0年至99年,叫做第一世纪;公元105年,称为二世纪;公元1949年,为二十世纪等。书写世纪数字,一般采用中国的数字一、二、三……八、九、十来表示。“公元前”这三个字,史书中常见。它相当于.“温度计”中的“0”度以下,距“0”越远时间越长。但务必注意:凡是公元前的时间问题,必须写上“公元前”三个字。

时代:有时也叫“年代”。在每一个世纪中,又把每一个“十年”称为一个“时代”。一个世纪分为十个年代。如1956年,可以叫做“二十世纪六十年代”;2019年,称为“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特别注意:从0至9年称为世纪初期,而不叫做“第一年代”。如1901年,叫做“二十世纪初期”等。而把1997年称为“二十世纪未期”等。

中国纪元的演进

我国自古以来,一直沿用“天干地支”纪年,从汉武帝时起,又在前面冠以帝王年号,历法始终沿用农历(即阴历)。计算起来麻烦废力。

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第二天,即1912年1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就发布了改历改元的通电:改历,即以公历(阳历)取代中国传统历法;改元,即以中华民国年号取代传统的天干地支纪年法。但未能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此后,新旧两历并用,新历标明星期,旧历附有二十四节气。这种历法原则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采用并实行了公元纪年,与世界接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二):历史人物的称谓

历史人物众多,怎样称呼他(她)们呢?

只称姓名,不叫“官职”,不喊“官阶官衔”。所有史书典籍,正规课本教材,对历史上所有人物,都直接叙述其姓名,从来没有什么官职之称。如王安石当了宰相,史书上只能写其——王安石,而不能书写为“王宰相”,姓“王”的宰相何其多。李光弼为将军,如果说“李将军”——世上李姓将军数不完。除皇帝之外,任何一个人进入史书,都是直呼其姓名,这是全世界约定俗成的历史规矩,只有遵从,不可违犯。

(三):关于“万岁!”

呼喊个人“万岁!”源于秦始皇时期。他想一世又一世的世袭皇位,自己才开头,叫做“始皇帝”。到了汉代,朝廷文武官员上朝或见到皇帝,都呼喊皇帝“万岁”。清朝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程度。三叩九拜,万岁呼喊不断;俯首跪地,万寿无疆!姿势繁多,礼仪整齐划一。

其实,万岁是封建制度的产物;是个人迷信的形式集合;是封建专制思想的残渣陋习。

(四):评论人物禁绝“最”字

历史人物众多。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负面人物,在评论其功与过时,禁绝使用那个——“最”字。中外所有史书典籍,所有国家文献典藏,在所有人物评价上,始终没有“最”字。更不可能有什么重迭的“最最”之词。这涉及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认知和历史观的问题。

历史知识本身并不难。难在人们如何去学,怎样去学。掌握了基本常识,才有可能学好历史!

学习历史必须具备的基本常识

学习历史必须具备的基本常识

学习历史必须具备的基本常识

学习历史必须具备的基本常识

上一篇

直接给北极熊灌盐?美重装部队首次长期部署立陶宛!上下完整篇

下一篇

此人曾经富可敌国,相士却说他会饿死,当时无人相信,后来成真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