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君王死社稷,不肯作南行—明亡时刻崇祯为什么不南迁或派太子南下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君王死社稷,不肯作南行—明亡时刻崇祯为什么不南迁或派太子南下
收藏 0 0
君王死社稷,不肯作南行—明亡时刻崇祯为什么不南迁或派太子南下

崇祯十七年(1944年)三月,李自成兵围北京,有大臣建议朝廷南迁或太子去南京监国。因为担心南逃会被自成兵追及,所以崇祯决意困守孤城。

崇祯之所以拒绝太子南下监国,可能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崇祯即位以来夙兴夜寐以图中兴大明王朝,命太子南下,事实上等于承认大明即将亡国,对于刚愎自用的崇祯而言为不可承受之重;

其次,明朝在崇祯十数年治理下山河鼎沸,国事日非,在臣民中早已威信扫地。而南京为大明陪都,六部九卿齐备,沿长江一线尚有数十万兵马。如果太子南下监国,则极有可能在大臣拥戴下效唐肃宗灵武即位故事,在南京称帝。这样会使崇祯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承认太子即位让正当盛年一心图治的崇祯难以接受;如果不承认则只能指责太子谋朝篡位,最后父子反目,大明内讧定会导致明王朝加速土崩瓦解;

第三,太子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从未知世道艰难艰辛与复杂残酷。此时京城之外兵荒马乱,太子南下在崇祯看来旦夕有不测之祸。无论是基于父子之情,还是储君系天下安危的考虑,崇祯都很难下决心此时让太子弃都南下;

第四,在崇祯看来此时大明王朝尚未到山穷水尽之时,他已下诏各地兵马进京勤王。尤其是山海关离京城不过数日路程,吴三桂为骁勇善战之将,关宁铁骑为虎罴之师。如果吴三桂忠心王事,快速进军,那么京城之围指日可解。

假设一下,如果当时崇祯让太子南下,那么北京城破,太子登基即位名正言顺。则左良玉及江北四镇不敢随意胡来,而各地藩王也不敢擅自称帝。又因为江南既未遭天灾又很少受战乱影响,有大量的资源可资抗清。因此,明王朝极可能依东晋南宋故事,倚江南半壁,徐图恢复,也未可知。

上一篇

唐朝皇帝的先见之明,西域兴则大唐兴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