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关羽,一个真正能和曹操形象造成对立情势并受到人们尊崇的形象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关羽,一个真正能和曹操形象造成对立情势并受到人们尊崇的形象
收藏 0 0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三国演义》的作者在“尊刘抑曹”创作思想的支配下,虽然和“奸邪诈伪阴险凶残”的曹操形象相对照,极力写刘备性格的长厚,但是,从艺术形象的创造来看,刘备的形象,在《三国演义》里,还不能算是成功的艺术典型。作为一个“正面人物”,他也还远远不能和曹操的形象造成对立的情势。在人民中间历来就流传着这样的谚语:“ 刘备摔孩子,邀买人心。”这表明了人民并不满意他的有时“作假”。作者倒并非在艺术形象的创造上有意表现他作假( 如果是如此,无可非议,因为刘备终究是一个统治者),而是像鲁迅所说的“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所造成的缺陷。

关羽,一个真正能和曹操形象造成对立情势并受到人们尊崇的形象

《三国演义》

在《三国演义》里,真正能从“正面典型”的意义上,和曹操的形象造成对立情势并受到人们尊崇的,应该说是关羽的形象。虽然作者也在不少地方批判地描写了他的刚愎自用,他的骄傲自负。但是,整个说来,关羽的形象,却分明是罗贯中作为一个“理想”英雄的典型创造出来的。《圣叹外书》 的作者把《三国演义》里的关羽的形象,称为“三绝”之一,他说:“历稽载籍,名将如云,而绝伦超群者,莫如云长。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秉烛达旦,人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义重。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心则赵朴焚香之心,而磊落过之;意则阮籍傲物白眼之意,而严正过之。是古今名将中第一奇人。”

关羽,一个真正能和曹操形象造成对立情势并受到人们尊崇的形象

古今名将中第一奇人——关羽

这段话混杂着封建伦理观念的肯定,应该批判地看待,但是,在客观意义上,它却也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罗贯中所创造的关羽性格的复杂内容。正像曹操的形象一样,《三国演义》 里的关羽的形象,也是一个文学典型,而并非历史人物的传记,所以他作为一个艺术形象,并不完全受那个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的限制,也不能用那样一种尺度来衡量他。历来文人如胡应麟、章学诚、黄摩西等,为此而责备《三国演义》的作者,说“关羽独为妇孺所称,则小说标榜之力”,无非是企图用历史事实的真实性的观点,来否定文学典型的意义和价值。这是不足为训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它标榜了什么,怎样标榜的,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关羽所以成为妇孺皆知的人物,不独“小说标榜之力”,也有封建统治者树立偶像之“功”。

关羽,一个真正能和曹操形象造成对立情势并受到人们尊崇的形象

关羽

这本来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却由于文学形象的关羽终究是反映了历史人物关羽的性格的某些真实,因而,在社会作用上就出现了相互矛盾的复杂现象。据考证:“今人动称关公显圣,此虽根于小说,然并不始于《三国演义》,隋世已于荆州玉泉寺见灵迹。五代时,蜀王令赵忠义画关将军起玉泉寺图(见《益州名画录》),知五代时已盛行关像。宋崇宁间,帝敕天师张虚靖召关羽破蚩尤,复盐池,见灵,遂封崇宁真君。明永乐时,北征雅失里,经阔泺海、斡难河,勒铭擒巫山,每见神前驱如关公,……至暮汗出,乃制崇祀,五月十三日祭。万历四十二年乃遣司礼李恩,捧旆袍封大帝,关羽之称帝,自此始。”(《老圃丛谈》)可见封建统治者也参与了使关羽成为神灵的“工作”

关羽,一个真正能和曹操形象造成对立情势并受到人们尊崇的形象

《益州名画录》

从文艺作品来看,《三国演义》在促使关羽成为神灵的过程里,确实是起过决定的作用。但是,关羽之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忠义”的完人,却也并不始自《三国演义》。在关公戏里,只有清代的剧目,大部分出自《三国演义》,而在《三国演义》以前的元杂剧或者是时代相近的明杂剧(以《孤本元明杂剧》的剧目为例)里,写到关公的,像关汉卿的《单刀会》,郑德辉的《虎牢关三英战吕布》,阙名作者的《千里独行》,却是《三国演义》以前的作品。明杂剧《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单刀劈四寇》、《怒斩关平》,有的和小说的情节有很大出人;有的则是《三国演义》根本没有的故事。但是,无论是在受小说影响的三国戏里,还是影响过小说的三国戏里,或者在和小说无关的三国戏里,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关羽的形象,都是被歌颂的“忠义”完人。

关羽,一个真正能和曹操形象造成对立情势并受到人们尊崇的形象

京剧《单刀会》

这说明了关羽之成为偶像,在文艺作品里,也并非只是“小说标榜之力”,而是早在小说未写成之前,关羽的性格和品质就已有了定型,这个定型恐怕是在传说和口头艺术中间早已形成了,《三国演义》只不过是在这定型的基础上给它增加了更多的“光圈”而已。这样看起来,这个“独为妇孺所称”“忠义”完人,甚至崇高的神灵,在统治者和人民中间几乎是有着同样的地位。封建统治阶级(尤其是明清两代)当然很尊崇他,像《老圃丛谈》中所说的明朝统治者甚至于“捧旆袍封大帝”;到了清朝,已经弄得关帝庙遍天下,成为无上权威的神灵。据说清朝统治者崇奉关羽就是有直接的政治目的。蒋瑞藻的《小说考证拾遗》引过《阙名笔记》里这样一段话:

关羽,一个真正能和曹操形象造成对立情势并受到人们尊崇的形象

《小说考证》

“本朝羁糜蒙古,实是利用《三国志》一书。当世祖之未人关也,先征服内蒙古诸部,因与蒙古诸汗约为兄弟,引《三国志》桃园结谊事为例,满洲自认为刘备,而以蒙古为关羽。其后入帝中夏,恐蒙古之携贰焉,于是,累封忠谊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大帝,以示尊崇蒙古之意,时以蒙古人信仰刺麻外,所最尊崇者,厥维关羽。二百余年,备北藩而为不侵不叛之臣者,专在于此,其意亦如关羽之于刘备,服事唯谨也。”实际上,他们这样做,主要恐怕还是对付汉人,用尊崇关羽来麻醉被统治的汉人(因为宋元以来是以尊崇关羽,宣扬人心思汉,来反抗异族统治的),推行他们的“文治武略”,清朝统治阶级的武官中还有人以《三国演义》为“古兵法”来教导他的下级。类似情况清人笔记里还有不少记载。

关羽,一个真正能和曹操形象造成对立情势并受到人们尊崇的形象

《三国志》

而同样的“戏”,在人民中间,要比统治阶级唱得更出色。不仅是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等农民起义军领袖以《三国演义》中的战案为“玉帐之秘本”,太平军忠王李秀成还以关羽的背曹归刘的千里独行故事,说清湖州守赵景贤背清归太平天国。甚至远在和《三国演义》同时代产生的农民起义的史诗《水浒》里,关羽就成了农民起义军崇拜的重义,的先贤和理想中的英雄。在《水浒》里,不只是朱武等人以“虽不如关张刘备的义气,其心则同”,引为骄傲。就是梁山起义军领袖宋江为了使起义军具有号召力,还费尽心思诱降那个“汉国功臣苗裔,三分良将玄孙”的大刀关胜。当林冲、秦明不高兴的时候,他还说:“ 吾看关胜英勇之将,世本忠臣,乃祖为神,若得此人上山,宋江情愿让位。”

关羽,一个真正能和曹操形象造成对立情势并受到人们尊崇的形象

秦明

宋江也许别有企图,然而,关胜在他的心目里所以这样重要,却分明是由于乃祖有号召力。虽然事实上名列梁山五虎将首位的关胜的形象,只是乃祖的躯壳:“ 细细三绺髭须,两眉人鬓,凤眼朝天,面如重枣,唇若涂朱”,并没有真实的性格生命力。可是,这个人物能够作为一个重要角色出现在梁山义军中间,而且促使作者以表面形象惟妙惟肖地模仿乃祖来写他,这正说明《水浒》作者认为,有这样一个关羽的躯壳,可以壮起义军的声势,可以增强义军在人民中间的号召力。怎样解释关羽这个人物在统治者和人民中间同样受到尊崇的矛盾现象呢?《三国演义》的关羽形象虽然不能负全责,但它的出现,却也起了更加强了这种复杂化的作用,因为他使定型化了的关羽的性格和品质在艺术形象的色调上更加单纯和突出!

上一篇

雍正王朝:雍正给年秋月抬旗是贪色?要把她从邬思道身边抢过来?

下一篇

太平军已战败,为何清政府还要,凌迟处死只有15岁的洪天贵福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