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罗马)共和:混合政体如何解决民主制的缺憾?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罗马)共和:混合政体如何解决民主制的缺憾?
收藏 0 0

在上一讲中,我们讨论的是,为了控制权力,雅典城邦发明了古典民主制。古典民主制确实能够约束政治权力,但它的问题是,对政治权力的约束有些过了头,再加上其他限制条件,使得以民主方法控制权力的首次尝试并没有获得成功。

但是,人类并没有在这种失败面前止步不前。在离希腊不远的意大利半岛上,从公元前509年开始,古罗马人开始了另一项政治创新,他们的解决方案是共和政体,或者叫做混合政体。

权力来源的三种类型

为了跟你说清楚什么是共和政体,我们必须要介绍一点背景知识。在欧洲的古典时期,控制权力的主要思路,就是解决权力来源的问题。当时的政体学说认为,权力来源主要有三种类型:

  • 一是一人统治,即君主制;
  • 二是少数人统治,即贵族制;
  • 三是多数人统治,即民主制。

一般认为,这三种政体只能选择其一。但问题是,这三种政体都有它们自己的缺陷。它们各自的缺陷都是什么呢?我可以给你简单说说。

1.君主制

君主制的优点是,如果出现一个兼具知识、能力与德行的开明君主,那么国家就不会治理得太差。但君主制的风险也很大,主要就是坏皇帝的风险,弄不好,国家就被搞得一塌糊涂。

2.贵族制

贵族制,按理说是最优秀者的统治,但贵族制如果缺少制约,就会只考虑上层利益,这样就沦为寡头统治了。

3.民主制

民主制,应该说更能服务公众、控制权力,但上一讲也已经呈现了古典民主制的种种缺陷。

既然每种政体都有可能走向失败,那么人类应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了不起的古罗马人就登场了。他们另辟蹊径,发明了一种复合型政体,把君主制因素、贵族制因素和民主制因素融合在其中,使之互相平衡,这就是共和制,又称混合政体。

罗马共和国的混合政体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这个听起来有点玄乎,那他们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罗马共和国的宪法体制,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分别是执政官、元老院、平民大会加保民官。

1.执政官

首先,执政官代表着君主制因素,它强调的是统治的效能与政治行动力量。当时,罗马共和国有两名执政官。执政官由平民大会选举产生,对所有公共事务拥有最高权威,通常还是带领勇猛的罗马军团征服世界的人。

2.元老院

除了执政官,当然还有元老院。元老院代表着贵族制因素,大约有300名成员,彰显的是共和国的理性、智慧与美德。身穿白袍的元老们控制着政府的预算和资金,管理着共和国的日常事务,同时还拥有最高的司法审判权。

罗马共和国还有个全称,叫“元老院与罗马人民”,可见元老院的地位尊崇。从组成来看,元老要么是贵族,要么是卸任的执政官。这就保证了元老院是一个知识、能力与德行都比较出众的精英统治机构。像我们比较熟悉的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就是元老院的元老。

3.平民大会

最后,平民大会代表的则是民主制因素,强调的是多数平民的利益。平民大会的权力,包括选举执政官和颁布法律。这样看,平民大会几乎就是共和国的主权者。此外,为了更好地保护平民利益,罗马人还创设了保民官的职位。这个我们后面还会提到,这里先不展开了。

在罗马共和国的实际政治中,君主制的因素、贵族制的因素和民主制的因素,既独立运作,又互相制衡,还能密切合作。这样,一方面,跟任何单一政体相比,混合政体都更能发挥不同政体的优势,把君主制在决策效能、贵族制在知识德行、民主制在捍卫公众利益方面的优势都能发挥出来。

另一方面,混合政体还避免了三种政体各自的弱点。比如,执政官受到元老院和平民大会的制约,就会变得节制;元老院受到平民大会与保民官的制约,就不会只考虑上层利益;平民大会由于受到执政官与元老院的制约,就不容易滑向暴民统治。

按照历史学家波里比阿的观点,罗马共和国能够快速崛起并统治整个地中海世界,主要就靠这种混合政体所具有的政治优势。讲到这里,你应该会赞同,罗马共和国至少是部分地解决了雅典民主制的内在矛盾。

共和政体的困境

但问题是,到了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共和国变得越来越独裁,最终还是被帝制所取代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简单地说,一种政治制度模式,即便能应付它内部本身的政治问题,却难以应付外部环境变化的挑战。正是罗马共和国的快速崛起与武力扩张,给共和国带来了政治难题,最终引发了危机。所以,后来就有人说,造就罗马共和国危机的,正是它自己的伟大。

第一个难题,是武力扩张带来的国家规模与行省统治问题。罗马共和政体原来统治的是较小的地方,但后来共和国扩张到了整个地中海。问题是,共和政体能统治这样大规模的疆域吗?

在当时,一条命令从罗马元老院发出,最终抵达各个行省与边陲地区,需要数周乃至更久的时间。这样一来,罗马就不得不依赖于各行省的总督,他们被授予了巨大的独断权力。但这样做就有失控的风险。

第二个难题,是武力扩张使得共和国处在永远的战争状态。罗马共和国总共只有12年没有战争,这就导致了共和国的军事化。共和国的日常业务,不再是管理生产与贸易,而是管理无休止的战争。

结果是,与文职政治家相比,四处征伐的将军们获得了政治的主导权。用今天的政治学话语来说,军政关系的天平,开始向将军们倾斜。后来,苏拉、凯撒与屋大维的独裁化,就跟这种战争逻辑有关。

第三个难题,是武力扩张带来的财富结构变化,还有阶级冲突上升。起初,“罗马是一个农民国家”。但后来,罗马城的主要财富,不再来自于农耕和贸易,而是来自于海外战争,而能分到战利品最多的往往是将军和元老,这就导致了生产活动的相对衰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阶级冲突成了常态。另外,大规模海外奴隶的引入,还引发了西西里奴隶起义和斯巴达克斯起义。

这样,原先靠阶级平衡和政治共识维系的共和制,已经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公元前133年,主张激进改革的保民官提比略·格拉古在冲突中被元老们用板凳活活打死。同时殉难的,还有300多位格拉古的支持者。

这一事件,标志着共和国的贵族与平民已经决裂,共和国变得岌岌可危。公元前27年,屋大维称帝。由此,古罗马的共和政体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罗马共和国对美国宪法的影响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觉得,罗马共和国的命运让人无限感慨。然而,尽管罗马共和国垮台了,但混合政体的原则与精神并未消失。

经过1800多年的沉寂,古罗马混合政体的精神,终于在1787年美国费城的制宪会议上复活了。甚至可以说,1787年的《美国宪法》,就是对古罗马混合政体的模仿。

在美国宪法之下,

  • 总统代表着君主制因素,手握实权,能量巨大;
  • 参议院代表着贵族制因素,参议院(senate)的称谓,本身就是元老院的意思,参议员最初是由各州议会间接选举产生,代表着精英的力量;
  • 众议院则代表着民主制因素,由各州人民直接选举产生,代表平民的声音。

所以,这部宪法的设计,恰恰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的融合,是一种混合政体。

你可能会好奇,美国制宪时,仅有东部13个州的领土。后来,经过西进运动,美国发展成了横跨北美大陆的大型国家,但美国的共和政体并没有出现古罗马共和国类似的危机。这又是为什么呢?

跟罗马共和国相比,美国的混合政体没有出现类似行省统治的难题。原因既在于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使得统治大规模领土更容易了,又在于联邦制与地方自治这样的政治发明,使得中央政府的压力没有那么大了。

此外,美国也没有出现整个国家军事化的情形。同时,早期美国阶级政治的压力也没有那么大。所以,美国的混合政体并没有遇到罗马共和国的困境。

政治学认知升级清单

好,在这一讲的最后,我还要跟你分享一个观点。这也是我们从罗马共和国的衰落中得到的一条政治经验,那就是——一种再伟大的制度,当遇到环境变迁时,都有可能无力适应,从而发生政治衰败。

在罗马共和国后期,共和制遭遇了“政治衰败”。有一种观点认为,古罗马共和国的政治衰败,主要是因为道德原因,其实不然。政治衰败,更常见的原因是环境条件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但原先的制度模式没有随之改变。

这也是美国政治学者福山在他《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一书中的观点。顺便说一句,我也把这本书推荐给你。而古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命运,恰恰就是对这种观点的佐证。

课后思考

最后,我再给你留一道思考题:你能想到有什么样的制度、组织或机构无法适应的环境条件的重大改变吗?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看法。

好,无论民主制还是共和制,都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控制、约束或驯服政治权力。但问题是,古代世界的两个重要实验最终都没有成功。那么,人类究竟要如何驯服政治权力呢?这就是我们下一讲的主题。——包刚升《政治学通识三十讲》

上一篇

古代几种发型对比,秦汉时期的最好看,清朝果然还是最丑的

下一篇

揭秘我军史上的十大“陨帅”和十大“陨将”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