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火烧博望坡的不是诸葛亮,那么究竟又是谁的杰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火烧博望坡的不是诸葛亮,那么究竟又是谁的杰作?
收藏 0 0

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描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并且对诸葛亮言听计从、毕恭毕敬,以上宾降阶之礼礼遇。关羽、张飞虽心有怨意,却难以发威。洞穿二人心思的诸葛亮决定小试牛刀,让这哥仨长长眼。于是就有了“火烧博望坡”的战役。

火烧博望坡的不是诸葛亮,那么究竟又是谁的杰作?

关于“火烧博望坡”,据小说《三国演义》描述,曹操派夏侯惇引十万大军杀奔新野,诸葛亮则遣关羽张飞领兵潜伏在博望坡两旁,令赵云引夏侯惇入彀。这时大风起,还蒙在鼓里的夏侯惇只听呐喊声一片,四周火光冲天,熊熊烈火引燃了边缘的林木,在哭喊声中,夏侯淳人马折损大半,此时夏侯惇侥幸脱逃,带残兵败将窜回了许昌。此新野一战,使诸葛亮的才智得到了完美展现,为《三国演义》对其之后的人物塑造隐下了伏笔。

然而,《三国演义》毕竟是演绎,那历史上是否也确有其事呢?

火烧博望坡的不是诸葛亮,那么究竟又是谁的杰作?

据《三国志·蜀书》载: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玄德,益其兵,使屯新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选文的大致为我们还原了真相。曹操消灭袁绍以后平定了北方,而后准备南下荆州,刘备在曹操的军备压力下投靠了荆州刘表。刘表对刘备以上宾之礼礼遇,并对其扩充了兵马,驻扎新野,以抵御北方的曹军。刘备足智多谋,治理有方,深受新野百姓爱戴,荆州豪强闻刘备之美名,多投奔其门下。公元202年,积蓄了强大实力的刘备,对正忙于清剿袁绍残部的曹操展开了攻势,率兵一举直取曹操属地。曹操大怒,派大将夏侯惇于禁和李典讨伐刘备。双方对垒,但闻刘备兵营火光冲天,杀声震天,仅不多时,刘备就带领“残兵”慌忙逃遁。

火烧博望坡的不是诸葛亮,那么究竟又是谁的杰作?

那夏侯惇怎肯放过,就在其趁胜追击之际,裨将李典欲拦夏侯淳,唯恐刘备诈败,逃遁博望坡用以火攻为之。而此时自认为胜券在握的夏侯淳,执意追讨,并令李典留在原地。只见夏侯惇、于禁追至博望坡。博望坡地险山高,茅草繁多,当进入了那狭长的山道,忽闻鸣锣一响,茅草深处大火蔓延,烈焰腾空,曹操兵马无所逃遁,哀声震天,折损大半。夏侯惇、于禁拼命突围,逃奔之余,(博望坡)左有刘备赵云,右有关羽张飞,夏侯惇、于禁踉跄地脱逃,那场面可谓九死一生、险象迭生。

后来,为更好地突显诸葛亮刚出茅庐时的才智,将“火烧博望坡”的丰功伟绩移花接木地转给诸葛亮,在历史上,刚满22岁的诸葛亮心智还尚未成熟,行此大事者也只能是谙熟排兵布阵之道的老将才行。

上一篇

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和中国输了会怎样

下一篇

十问湖南、湖北千年史:两湖为何分家?谁更能代表楚文化···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