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李隆基让李白卷铺盖走人,皆因李白酒后“不能不言温室树”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李隆基让李白卷铺盖走人,皆因李白酒后“不能不言温室树”
收藏 0 0

《知史以明鉴·查故以至今》

李白进入宫廷之后,的确也是一位出色的“供奉翰林”。

玄宗携杨贵妃往骊山温泉宫,李白奉命随侍并且写了《侍从游宿温泉宫》等诗。

天宝二年(743年)初春,玄宗亲自作曲,想要以新词入曲,于是急召李白。李白顷刻之间就写了十余首诗——其中八首保留到今天。

李隆基让李白卷铺盖走人,皆因李白酒后“不能不言温室树”

仲春,玄宗游宜春苑,李白奉命跟随并写了《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暮春,玄宗跟杨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前观赏牡丹,一时兴起,命李白创作新词,李白也是沉醉之中一口气就写了三首诗,专门歌咏杨贵妃的美貌。这组题为《清平调词》的三首诗歌,词藻华丽,名句琳琅,“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写出了杨贵妃的美艳神韵,每一首诗都堪称名作。

李隆基让李白卷铺盖走人,皆因李白酒后“不能不言温室树”

夏天,玄宗泛舟白莲池,李白奉命写了《白莲花开序》。

除了上述作品,李白还写过其他一些应制之作。从玄宗的频繁征召、命其作诗这两点看,对于李白的敏捷诗才,他是十分满意的。从另一方面看,李白也完全胜任供奉翰林一职。

按理说,玄宗李隆基让谁卷铺盖,也不应该让李白走人。但是,卷铺盖回家的偏偏就是李白。李白做翰林供奉,前后不过一年半时间。

那么,李白卷铺盖走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新唐书》本传说是李白自己恳求退出朝廷回到家乡(“还山”)的,“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这当然是有缘故的,即李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也就是说,皇帝身边的人已经很讨厌李白,不可能容忍他继续待在皇帝身边,待在朝廷了;

李白本人也意识到,继续待在朝廷已经没有意义。换言之,李白得罪了玄宗李隆基身边的人,例如杨贵妃,例如高力士。

李隆基让李白卷铺盖走人,皆因李白酒后“不能不言温室树”

但是李白恳求还山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一般权贵排斥李白的说法,也不太可信。

李白担任翰林供奉期间,未见有任何政治上的企图和行动,他的地位根本不足以跟权贵叫板,不可能妨碍任何当政者的利益。

此外,从李白前后的言行看,他是不可能主动离开朝廷的,他离开朝廷,绝对是迫不得已的。无论是皇帝亲近之人的厌恶,还是一般的朝廷权贵的排挤,最后下命令的总归是玄宗皇帝。天宝初年的李隆基,还是能够掌控朝政的。

因此,李白的离开朝廷、离开长安,最重要的原因都是玄宗不再喜欢李白。

玄宗为什么要将李白逐出朝廷、逐出长安呢?主要原因就是:李白误他的事。

具体地说,就是喜欢饮酒的李白泄露了宫廷的秘密。范传正说李白“乘醉出入省中,不能不言温室树”,清人王琦怀疑李白“曾醉中泄漏禁中事机,明皇因是疏之”。

李隆基让李白卷铺盖走人,皆因李白酒后“不能不言温室树”

本来,玄宗召李白进宫是为了点缀文采、“润色鸿业”的,孰料李白是一个贪杯嗜酒、口没遮拦的主儿,这当然使玄宗大失所望,大为不满。

李白原本有意模仿汉朝的东方朔,但实际上他做不到东方朔那样超脱飘逸。《玉壶吟》一诗中“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四句,就透露了李白承认自己由于没有学到东方朔隐藏真实心迹、滑稽调笑周旋于帝王身边的本事因而弄巧成拙的意思。

李隆基让李白卷铺盖走人,皆因李白酒后“不能不言温室树”

李白不是司马相如,也不是东方朔,他有较强的自尊心,言语之间难免有锋芒,他常常醉酒,难以做到守口如瓶,他不甘心于只扮演“俳优”角色,忍不住要批判现实。

这些,应该就是李白被唐玄宗炒了鱿鱼的主要原因。

知晓更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欢迎关注道人,为你带来不一样的历史解答

李隆基让李白卷铺盖走人,皆因李白酒后“不能不言温室树”

上一篇

他改变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策略,可是他却死在了秦国的大牢之中

下一篇

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对于河套平原的建议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