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对于河套平原的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对于河套平原的建议
收藏 0 0

前言:”大多数组织的成功,治理者的贡献平均不会超过两成,任何组织和企业的成功,都是靠团队而不是靠个人。”武帝的雄才伟略能够实现,不仅仅有父辈为其提供的财富基础,并且他能够知人善用,他的组织就是他实现其计划的着力点。不仅仅有能够代表大汉出征的将才,也能有在合适时机提出建议的能臣,不断的辅助他走向伟大。

一、攻下河套平原

汉初,由于秦朝的暴政以及连年不断的战争,使得人口减少,土地荒芜,一片凄凉景象。汉朝统治者为了能够缓解社会矛盾,鼓励百姓发展生产,以此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不得不采用”黄老学说”,与民休养。

匈奴看到了他们南下的大好时机,汉统治者为了能有一个和平的发展机会,想出了一条绝佳的主意,那就是与匈奴和亲。并且和亲好似已经成为了一种惯性,大汉统治者面对匈奴采取的策略就是和亲。

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对于河套平原的建议

公主和亲

但是少年天子刘彻却有着不同的抱负,他不想这样没有尊严的面对那些蛮夷,自他亲政后就有了主动攻击匈奴的想法。

马邑之战是大汉主动攻击匈奴的一次战争,也是刘彻亲政后第一次与匈奴交战。不幸的是,武帝的第一次荣誉之战就这样破产了。但是这次战争也使得他吸取了教训,知晓了匈奴并非无脑之人,也不是泛泛之辈,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对付的。其二就是他知晓了征战的主帅需要何种人才。

公元前一二九年,距离上次的马邑诱歼匈奴失败仅仅隔了四年的时间。但是上次的交恶并没有影响汉匈边境的贸易。但是匈奴人好像并不需要与大汉保持稳定,亦或许是觊觎大汉富饶的物品。在这一年的冬天,发动着战争,或者说开始了他们的抢夺。当然这次汉军获得了胜利,并且开启了全胜匈奴的时代。

这次出征的一共有四位将军,其中以卫青的战绩最为卓越,老将李广险些丢了性命。而汉武帝也找到了适合代表大汉出征的将才,那就是卫青。并且卫青也是不负众望。

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对于河套平原的建议

卫青追击匈奴

公元前一二七年,匈奴再次南下,但这他们这次南下的结果就是被卫青打的落花流水,丢失了河套平原。

当卫青拿下河套平原的消息传回长安后,刘彻却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那就是河套平原是否需要军队驻守。

二、后起之秀主父偃

主父偃,齐国临淄人,家境贫寒,但是却十分喜好读书。其在年轻时学的是纵横之术,也就是谈判斡旋之术。纵横术在战国时期风靡一时,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张仪和苏秦。

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对于河套平原的建议

家境贫寒,却爱好读书

在他学有所成之时,他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现世太平,根本不同于战国时期,国家之间相互攻伐。他的产品没有市场可以接纳。但是他并不放弃,开始学起了当下十分流行的经学。

但是在其学成后,收到了众人的排挤,或许是他强了别人的饭碗。

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他决定背井离乡,到别国(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谋求一个职位。其先后到达燕国、赵国、中山国,具没有谋求到职位,最后到达长安。凭借自己的九篇策论得到了刘彻的赏识,并且刘彻将其安置在内朝,让他为其出谋划策。

当然主父偃也不是没有本事的人,其先是为武帝解决了自大汉政权建立以来的一大难题,那就是诸侯分权的问题。颁布了推恩令,不仅仅能够收买人心,还能够实现刘彻的政治目的。这下,大国就会变小,最后分崩离析,皇帝也就大权在握。

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对于河套平原的建议

推恩令

当其知道卫青拿下河套平原后,又为武帝出谋划策。他的计策可以说深得这位有抱负心的君主的青睐。

三、主父偃献策

他又捡起了他纵横家的本领。他认为河套平原土壤肥沃,并且又有黄河这个天然的屏障。并且在秦朝时,大将军蒙恬还在河套地区筑城驻军。当年的秦朝都有那样的觉悟,如今的大汉怎么能放弃地理位置如此绝佳的地方呢?

所以他的意见就是应该在河套地区建筑边城,建立边塞。这样不仅仅能够防守边塞,而且能够减少粮食的运输成本。

虽然该建议得到了刘彻的认同,但是他并没有独自决断,而是将问题摆在朝堂上,举行公议。朝堂之上反对的声音也是不小。

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对于河套平原的建议

举行公议

反对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公孙弘。公孙弘可以说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代表人物。他的第一份差事是一份狱吏的工作,但保密工作做的不是十分的好,被免职,免职后放起了猪。到不惑之年,才幡然醒悟不想一辈子就这么碌碌无为。开始学习当下流行的经学,决定谋一份好事业。

经过二十年的努力,终于学有所成。在刘彻刚刚上台,向天下征集良士之时,其应征中榜。但是他的重用却不是从这里开始的。而是在光元五年,刘彻向天下召集文学贤才的时候才被重用的。没错,他中间又做错过事被免官。

对于这次的公议,公孙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可以说是将了主父偃一军。其的主要意思就是,虽然蒙恬大将军在河套平原筑城,但是其是费了很大力气的(曾发兵三十万到河套筑城)。并且结果也不是很令人满意,最后放弃。所以公孙弘反对驻守河套。

四、河套筑城

虽然公孙弘的观点也是朝堂大多数大臣的观点,但是却不代表刘彻的观点。在刘彻听闻公孙弘的观点后,反而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也就是采取主父偃的建议,在河套地区设郡。

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对于河套平原的建议

河套筑城

设郡的第一步就是,调动十万人前去筑城。不仅仅是要筑城,还要加固蒙恬将军所筑的要塞,巩固黄河屏障。但是这可不是一个小工程,武帝为了给祖宗几代人报仇,也花费了这几代人积攒下的财富。

但是,这时还没有修好城。刘彻就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移民。公元前一二七年,刘彻将十万人移往朔方郡(河套地区),以民养民,同时军民合作共防匈奴。

朔方郡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建好的。一个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总是少不了付出与努力。但是没有人们的付出,又哪来的国土的扩大以及人们的安居与乐业。

结束语:”每一个人要有做一代豪杰的雄心壮志,应当做一个开拓时代的人。”可以说汉武帝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但是他更有自己的主见。他知晓自己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手段。

上一篇

李隆基让李白卷铺盖走人,皆因李白酒后“不能不言温室树”

下一篇

中国历史之姜太公家乡之谜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