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历史大镜子里的小物件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大镜子里的小物件
收藏 0 0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大概从唐太宗说出这句感慨开始,中国的“历史热”就已经开始了,尽管这句话只不过是为“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大雅·荡》)作了一个注脚。后来龚自珍老先生的一句“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古史钩沉论》),算得上是为这把熊熊燃烧了千年的大火又添了一把柴。西方人“历史使人聪明”的箴言传到东土,也仅仅是“历史是一面镜子”的又一个佐证而已。只是到了互联网的时代,历史这只“旧时王谢堂前燕”,才算是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懂得历史会让我们少走弯路。若不懂历史,就好比行走在深山里找不见路标,没人给带路,迟早要迷失方向。于是专家学者,或故事,或人物,或文化,或人性,各有解读,你方唱罢我登场;民间写手,或嬉笑,或怒骂,或启迪,或反思,各放光彩,只想混个脸熟;各色人等,或学道,或学法,或学权,或学术,或学势,各取所需,买菜就捡喜欢的找。果然是“名门正派史家坐而论道,江湖众门高手各传心法,从正解正论到歪批恶搞,芸芸众生看得热闹”(章立凡《谁说小人物不会影响历史?》) 。

而在这个过程里,芸芸众生也渐渐明白了,历史除了有更深的逻辑、更深的意味、更清晰的脉络,其实也很好玩,也很有趣,也很新鲜。

中国人历来喜欢大,大人物,大事件,大方略,大方向,大格局,大视野,大视角,大转折,大气魄,大气度,大声疾呼,大放厥词,大显身手,大义凛然,大言不惭,大发雷霆,大摇大摆,大彻大悟,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等等等等。

本书主要说小,小人物,小事件,小关节。

原因无他,只是因为作者本是出身农家的一个小人物,身处两省交界的一个小地方,后来考进一个小城市,在那里读了一个小学校,毕业后到一个小镇上,当了一个小教师,因为写了些许小文章,在小城有了些小名气,被需要当了一个小干部,多年后回到讲台做小教员,几十年都是仰望、仰视、仰慕、仰仗、仰承,自然是以小见大,由小看大,从小望大。

先说小人物。一部《二十四史》,虽然不过是“帝王将相做家谱”、豪门阀阅传世系,但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只能是可以不去关注,不能完全忽视。巍巍丰碑,煌煌史书,悠悠千年,如果缺了小人物,大人物的戏也唱不成。毕竟,没有龙套,便突不出主角;没有绿叶,也显不出红花的好看。小人物也会影响并改变历史,小人物的事迹也能够颠覆大人物的神话。

再说小事件。大事件影响历史,或开启一个时代,或成为历史发展过程的大转折点。但小事件,则常常是大事件的催化剂、导火索、加速器。没有小事件,不能引发大事件,没有看似稀松平常,便不会有惊天动地。有的时候历史的改写,就是源自一个小小的事件。

还有小关节。大转折与小关节,总是既参差交互,又错落有致,每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在何去何从的历史路口,小关节都显得那么重要。从文明进程看,“鸡零狗碎”会深刻影响历史走向,“鸡毛蒜皮”能最终引动历史巨澜。

对于历史进程而言,小人物,小事件,小关节,既都是十字路口的向标、钢轨铁路的道岔,也都是天平上面的蚂蚁、骆驼背上的稻草。一旦机缘到了,他们或它们,就会成为推动或者减缓、甚至改变历史进程的巨大变量。

历史的起起伏伏,成败荣辱,君臣父子,国器兵谋,这些或精彩或诡谲的故事,为什么偏偏总是发生在他们身上?为什么偏偏总是由他们引爆?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上一篇

中国史上“最牛的两次大阅兵”,到底有多牛呢?让世界刮目相看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