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马超的崛起和降蜀,不经意间证实了《隆中对策》的可行性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马超的崛起和降蜀,不经意间证实了《隆中对策》的可行性
收藏 0 0

马超,字孟起,伏波将军马援之后,是三国当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将军。其父马腾被曹操所害,马超率领西凉大军,转战万里,最终仍不敌曹操。在三国历史上谱写了悲壮的一曲,他的归降对蜀汉政权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马超降蜀后,在公元222年就去世了,在蜀汉政权的时间并不长。但马超生前,却为蜀汉政权的建立有不可磨灭的作用,马超与曹操抗衡四年,牵制了曹操的大量力量,为刘备夺取益州创造了条件;马超投降刘备,也使成都免去了一场灾难,投降刘备后,凭借着“一世之杰”之名,为刘备建立与巩固政权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崛起与降蜀从侧面上也验证了《隆中对策》的可行性。

马超的崛起和降蜀,不经意间证实了《隆中对策》的可行性

一、西凉马超与新野刘备

大家都知道,“隆中对”是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时候,在茅庐当中,诸葛亮给刘备的见面礼,《隆中对策》明确提出了三分天下的理论。而当时刘备在新野屯兵,而马超远在西凉,相隔千里。怎么看都联系不上,但《隆中对策》却有一句:

自董卓以来, 豪杰并起,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马超父子,经营西凉多年,曹操假借天子之名,封马超为徐州刺史,但马超并没有去上任。建安十三年(208年)马腾在张既的劝说下,入朝为卫尉,且马超的两个弟弟都有官职。曹操本以为,马超会随着父亲马腾入朝,恰恰相反,马腾入朝为官,给了马超掌握西凉军团的机会,马超屯兵于槐里。

这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印证了《隆中对策》中的“豪杰并起,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在当时刘备兵少将寡,从袁绍、袁术、吕布、公孙瓒等,再到刘表、孙权、张鲁等,当然应该还包括马超,这些豪杰牵制了曹操的大量力量,

马超的崛起和降蜀,不经意间证实了《隆中对策》的可行性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刚刚赤壁兵败,曹操心有不甘,意图再次讨伐孙刘联盟。但此时,马超起兵,把曹操杀的狼狈不堪,折兵损将,杀伤了曹操大批的军事力量,曹操曾说过:“马儿不死, 吾无葬地也。”可以这么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马超起兵巩固了这个基础,从此之后,曹操再也无力同时讨伐孙权和刘备,只能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

二、 为刘备取益州赢得时间

夺取益州是《隆中对策》重要行动之一,在赤壁之战后,荆州为刘备所得,实现了《隆中对策》的第一个行动。但荆州之地,处在各路诸侯之间,腹背受敌,没有依托之地,这时候把只有把益州取下连成一片,保护刘备打下的基业。

在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入蜀,留诸葛亮、关羽等经略荆楚。而就在今年,马超、韩遂、成宜、李堪等西凉军阀起兵反曹,马超几次使曹操陷入危难之中,这一场面在《三国演义》中多有描述。战场距离京畿不远,极度威胁曹操的统治,曹操用尽计谋,仍不能取胜。最后采用了贾诩的计谋,离间了马超、韩遂,马超兵败,撤回陇西。

马超的崛起和降蜀,不经意间证实了《隆中对策》的可行性

曹操退军的时候,杨阜对曹操说:

超有信、布之勇, 甚得羌、胡心。若大军还, 不严为其备, 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三国志》

果不其然,马超前前后后与曹操打了四年,在这四年中,虽然马超一败再败,但却牵制了曹操的力量。在当时曹操也想会猎西川,马超却使曹操无暇他顾,客观上支援了刘备夺取益州的行动。

公元211年到214年,刘备夺川与马超起兵同时进行,曹操的精锐部队都用在了对抗马超上。使刘备的入川的难度大大降低,也为刘备经营荆州和夺取益州赢得了极为珍贵的时间。

三、马超投降,使刘备完善的接管了成都

公元214年,刘备兵围成都而不下,这个时候,马超在李恢的劝说下投降刘备。刘备很是高兴,说:“益州可以拿下了”,马超领兵到了成都不到十天,在马超盛名之下,成都开门投降。

城中震怖, 璋即稽首——《三国志》

刘备兵不血刃的占领了成都,上文说到,刘备取益州,让诸葛亮和关羽留守荆州。但在夺取益州的过程中,庞统受伏身死,且内应张松也被刘璋发现并斩杀。刘备夺取益州进入了为难时刻,诸葛亮不得不离开荆州,支援益州,仅留关羽留守荆州。

马超的崛起和降蜀,不经意间证实了《隆中对策》的可行性

如果当时马超不投降刘备,成都不投降,曹操再进逼荆州,三国形式可能要发生改变。因此马超的投降,不仅增大了刘备的军事力量,还让刘璋尽快的开门投降,为夺取蜀川立下了汗马功劳。

更为重要的是,马超帮助刘备和平入主成都,接管了“天府之土”的钱粮,人口,这对刘备来说都是很重要,为之后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使遭受战火的益州恢复生产秩序和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四、西和诸戎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与曹操争霸汉中,马超策动氐族雷定七部万余人响应刘备,牵制曹军先锋主力。汉中之战胜利后,刘备委马超镇守阳平关,北拒秦陇。马超在镇守阳平关之时,与氐、羌等少数民族关系溶洽,对应《隆中对策》中的:“西和诸戎”。

马超使“氐、羌率服, 獯鬻慕义”, “信著北土, 威武并日芦”,马超处理好民族关系,这既使蜀汉边境免于战火,也打下了良好的民族基础,这些少数民族在征讨曹操的时候就是很好的兵源。

公元222年,马超病死在任上,蜀汉痛失大将,马超结束了波澜壮阔的一生。

马超的崛起和降蜀,不经意间证实了《隆中对策》的可行性

结语:

马超一生,都是在战斗中度过,是三国历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起兵反曹与降刘客观上对应了《隆中对策》的实施,盛名之下,和平占领成都,也使成都人民免遭兵戎之灾。用清朝沔县知县马允刚所作的诗作为结尾:

一阜岿然起北风, 青山埋骨是英雄。

人如昭烈才堪主, 战胜西川未了功。

汉业偏安终是耻, 魏仇不复恨何穷。

当年义服诸羌远, 岂独勇推信布同。

参考:《三国志》

上一篇

看甘肃脱离陕西、青海独立成省的原因,甘肃设省真是一波三折

下一篇

曹操乱世枭雄,看出了司马懿的野心,为何临死前没有处理他?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