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凤仙郡为啥不该下雨?一起看透中国古代政治的“神”逻辑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凤仙郡为啥不该下雨?一起看透中国古代政治的“神”逻辑
收藏 0 0
凤仙郡为啥不该下雨?一起看透中国古代政治的“神”逻辑

文/老黑

西游记凤仙郡祈雨,相信大家对这个故事都不陌生。

原本的凤仙郡太平富裕,“郡土宽弘,军民殷实”。因为郡侯冲撞了玉皇大帝,把贡品喂了狗,惹得玉帝震怒,全郡三年亢旱。

“井中无水,泉底无津。十岁女易米三升,三岁男随人带去。城中俱法,典衣当物以存身;乡下欺公,打劫吃人而顾名”,

堂堂天竺国大郡三年间就变成了活活的人间地狱。

凤仙郡为啥不该下雨?一起看透中国古代政治的“神”逻辑

大家都知道,在西游记的设定里,什么地方的百姓才最惨?

一般都是遭了妖怪的地方,你比如说,狮驼国满城百姓就被大鹏金翅雕一口吃了个干干净净。

但凤仙郡一没妖精,二没怪物,仅仅因为郡侯得罪了玉皇大帝。

那玉帝为何不惩罚郡侯上官一人,却偏偏要罚凤仙郡三年不下雨,让全郡百姓代为受过呢?

更何况这上官郡侯“十分清正贤良,爱民心重”,听说取经团队能够祈雨,马不停蹄来拜见,“郡侯一见唐僧,不怕他徒弟丑恶,当街心倒身下拜”。

你看看,人家这是爱民如子的好干部呀。

凤仙郡为啥不该下雨?一起看透中国古代政治的“神”逻辑

不公平,实在不公平!

于是,好多解读西游记的人就得出一个结论,这是玉皇大帝不仁、滥用刑罚,是吴承恩对封建政治的无情批判。

拜托,这种解读就太过现代了,完全用现代人的眼观去看待历史神话小说,有点失之偏颇了。

(一)

其实玉帝这么做有着深刻的政治逻辑,那就是君权神授+上天示警,这是中国古代政治的最大“神”逻辑。

在中国古代政治中,君权神授的神权思想是封建帝王们统治百姓的最有力武器,是政权合法性的唯一依据。

每一位专制帝王都自称真龙天子,都是“天佑吾皇”。

朱元璋称帝后,把金銮殿取名“奉天殿”,满清入关后,为表明自己是天命所系,将盛京命名为“奉天府”,帝王们的用意不言自明。

凤仙郡为啥不该下雨?一起看透中国古代政治的“神”逻辑

在这种神权观念下,没有任何制度、任何人可以限制帝王的权力。封建帝王们不畏惧任何人、任何法律,唯一敬畏的只有上天。

上天示警,成了对封建皇权进行制约的唯一力量。

作为农业文明国家,中国历史上对自然灾害以及特殊天文现象都有明确记载,因为在神权观念下,这是上天对皇帝失德的一种示警,是对皇权的一种制衡。

但凡天生异相或发生自燃灾害,皇帝都要下罪己诏,检讨自己的施政得失。

帝王失德不贤,全国大旱;郡侯不仁,全郡大旱,这都是中国古代政治神权观念下的自然表现。

所以,为民请命的孙悟空没有对玉皇大帝“披香殿三事”的合理性、合法性提出任何质疑,不仅没有质疑,还“大惊失色,再不敢启奏。走出殿,满面含羞”。

凤仙郡为啥不该下雨?一起看透中国古代政治的“神”逻辑

为什么不敢启奏、满面含羞?可见在孙悟空的心里,玉帝无过,所有的责任都在凤仙郡郡侯身上,三年亢旱,全郡百姓代郡侯受过,都是由郡侯失德导致,上天示警具有完全正当性。

这里大家不要被电视剧骗了,这次孙悟空在玉帝面前是秒怂的。

于是从披香殿回来后,孙猴子痛骂那郡侯上官“只因你这厮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冒犯天地,致另黎明有难,如今不肯降雨!”

这是孙悟空的态度,也是作者的态度,也是那个时代人的基本态度,可见古代中国神权观念之深厚。

(二)

凤仙郡祈雨,作者真正意图是啥?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一念恶生,自己德行有亏,施政有误,会将治下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一念善生,改过自新,施行仁政,治下百姓安居乐业。

作为封疆大吏、地方长官,手里掌握着一方百姓的生杀大权。

为官从政不能只顾自己的一己私欲而不顾百姓的死活,这是儒家思想一直宣扬的为官之道,也即民本思想。

其最通俗的说法就是: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凤仙郡为啥不该下雨?一起看透中国古代政治的“神”逻辑

最后,想对大家说,西游记虽然是一本神话小说,但是有其产生的特定历史背景,我们读西游记,也应当要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从作者所处的客观时代环境出发。

作者的思想观念是其所处时代社会意识的一种投射,既然是当时历史社会意识的一种反应,那就必然有其时代的局限性。

对我们而言,不能用现代理论和观念去无限制的解读、甚至歪曲作者的本意,来达到某种所谓的高度吧。

上一篇

你没有见过的那些老照片!总有一张让你感慨万千

下一篇

“读经凭传,读传凭注”,杜预治《左传》在史学上的贡献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