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读经凭传,读传凭注”,杜预治《左传》在史学上的贡献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读经凭传,读传凭注”,杜预治《左传》在史学上的贡献
收藏 0 0

本文系作者用户4041438561052301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杜预一生著述颇丰,见于《隋书·经籍志》的就有:《丧服要集》二卷,《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三十卷,《春秋释例》十五卷,《春秋左氏传音》三卷,《春秋左氏传评》二卷,《律本》二十一卷,《杂律》七卷,《女记》十卷,及《晋征南将军杜预集》十八卷。其中,在学术史上意义最重大、影响最悠远的,是他的《左传》学。明代学者张薄说:“《左传》之有杜元凯,六经之孔孟也。”.这固然是后学的极誉,而杜预自称有“左传癖”,也正以此自诩。《左传》成书约在战国初年。但到西汉时还很被冷落,大抵只在民间流传。东汉有贾逵《春秋左氏解枯》、服虔《春秋左氏解谊》并行于世。西晋杜预又撰《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甚得时人称许。

“读经凭传,读传凭注”,杜预治《左传》在史学上的贡献

杜预像

在东晋、南北朝,贾、服、杜三家《左传注》各有自己的传习者。到了隋唐,贾、服注解已经衰微,而且一蹶不振,后来连注本都亡佚了。独有杜注《左传》盛行,而且代代相沿,成为显学。所以有人说:“左氏大行于世者,(杜)预力为多。”。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作为现存最早的《左传》传世本,客观上保存了《左传》一书,这对史学是一大贡献。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汇集了前人的注释,阐发义例,训诂名物,诠释词语,介绍人物和地名,既保存了较多的古义,也有自己的创见,是古代攻治《左传》的代表性著作。自隋代以来,屡有驳正之书,但是,“杜预注左氏,号为精密。虽经隋刘炫已有所规,元赵访,明邵宝、傅逊、陆粲,国朝(清)顾炎武、惠栋又递有补正,而宏纲巨目,终越诸家。”

“读经凭传,读传凭注”,杜预治《左传》在史学上的贡献

杜注《左传》

即如后来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话》、刘文琪的《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重新研讨汉代人的旧注,利用当时的考据学成就,矫正了杜注的许多粗疏失误之处,成为清代很有价值的学术专著。然而,也都毕竟是纠偏驳谬的一家之言,不能替代《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为后学奠基之功。“读(春秋)经凭(左)传,读传凭(杜预)注,读注凭(孔颖达)流,均不容以小疵废也。”这是杜氏对史学的贡献之二。以上两点是从《左传》的史学价值角度来看杜预贡献的。事实上,杜注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杜预所处的时代较早,对西周、春秋的情况远比今人熟悉。而且当时还能看到许多今天已经亡佚的上古文献资料。杜预利用这种有利条件,在注释中对先秦的礼仪、政治、法律、经济等制度都作了比较精赅的说明,足资后世文史研究者参考。

“读经凭传,读传凭注”,杜预治《左传》在史学上的贡献

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话》

例如关于春秋时期的税制变革,《左传》中有鲁“初税亩”(宣公十五年)一条。究竟具体内容如何呢?杜预注经文“初税亩”云:“公田之法,十取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收其一。故哀公日:二,吾犹不足。遂以为常,故日初。”又注传文“初税亩,非礼也。谷不过籍,丰财也”云:“周法,民耕百亩,公田十亩,借民力而治之。税不过此。”就是说,周代原行“助(籍)”制,收田税不过“十一”(或“九一”);鲁国改行“税亩”制,原则是计亩而税,税率比前者加重了。这是很可珍贵的史料。又如,关于当时的军赋变革,《左传》成公元年载:鲁“为齐难故,作丘甲。”杜注云:“周礼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出戎马一匹,牛三头。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出长鞍一乘,戎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七十二人。此甸所赋,今鲁使丘出之。讥重敛,故书。”

“读经凭传,读传凭注”,杜预治《左传》在史学上的贡献

《左传》

对于杜注提供的数据,宋胡安国《春秋传》、孙觉《春秋经解》清顾炎武《左传杜解补正》、万斯大《学春秋随笔》,以及日本竹添光鸿的《左氏会笺》诸书均表异议,近人童书业先生的《春秋左传研究》也提出质疑,对杜注作了严谨有力的驳正。但我以为,这条杜注的具体数字固然未必真确、合理,然而它表明:“丘”指地方基层组织,“甲”泛指甲士,包括武器装备和兵士,“作丘甲”乃以“丘”为单位征收军赋,数量比从前增加,当为一种军赋改革,则是合理可信的。在今已别无其他文字记载的情况下,杜注勾画的总轮廓毕竟还能约略反映“丘甲”制的大体内容。所以,只要我们区别情况,审慎对待,杜注中保存下来的材料,对研讨我国上古史还是有相当帮助的。这是杜预对史学的贡献之三。

“读经凭传,读传凭注”,杜预治《左传》在史学上的贡献

顾炎武《左传杜解补正》

杜预毕生研治《左传》,已成一家之学。除《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外,所著《春秋左氏传评》、《春秋左氏传音》早已散失。其《春秋释例》十五卷,今犹有辑本流传。该书参考《春秋》经义,阐释《左传》的编纂凡例,与《春秋左氏经传焦解》一经一纬,相为表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道:“《左传》以杜解为门径,《集解》又以是书为羽翼。”充分肯定了《春秋释例》对攻读《左传》的重要辅助作用,这是正确的。然而,《春秋释例》并非单纯是《左传》的附庸,其中的《世族谱》、《土地名》,都是考核精审、功力深湛而可以单行的专门著作。尤其是《经传长历》(亦称《春秋长历》),是杜预参照东汉天文学家刘洪的《乾象历》,推算、编订春秋时期二百四十年甲子,朔闻和日、月食的一部历书,使后世史家得以正确掌握春秋纪年,价值更高。

“读经凭传,读传凭注”,杜预治《左传》在史学上的贡献

杜预注解《春秋》

清代著名学者孙星衍就曾发出“不有杜氏此编,春秋历法不可上推,古人历术亦不传矣”的感叹。这也是专家杜预对历史学的一个贡献。杜预认为《春秋》是“鲁史记之名”,“传事不传经”的《左传》是解说《春秋》的,而《春秋》“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可见,他把《春秋》、《左传》看作是包含有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可以为统治者提供范例和借鉴的史书。联系他“博学多通“而“明于兴废之道”,联系他引《诗经》以证“河桥”,引《尚书》以论考课,引《左传》以议丧礼,联系他一生以治史(《左传》学)为“立言”之举,而以从政、从戎为“立功”之业,可以看出他明显的学以致用、古以鉴今的思想倾向,实在可称为晋代的一大史学家,他不盲目嗜古、为史而史,坚持史为政监、古为今用,的确难能可贵。

参考资料

《晋书》

上一篇

凤仙郡为啥不该下雨?一起看透中国古代政治的“神”逻辑

下一篇

清朝初年“八大皇商”往事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