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看梅超风怎么如厕?――浅谈古人如厕文明史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看梅超风怎么如厕?――浅谈古人如厕文明史
收藏 0 0

《射雕英雄传》里的梅超风,因练“九阴白骨爪”,指甲暴长,那么问题来了,有着超长指甲的梅超风,每次上厕所大解之后,该怎么擦屁屁哪?这个问题,涉及中国人的如厕文明史。梅超风生活在南宋后期,尽管纸早已在宋代前就已经发明出来了,但人们还不敢奢侈到将干净的纸张用来清洁屁屁,那个时候,中国人普遍使用的清洁工具是木片、竹片,它们有一个专用名字,叫“厕筹”。

据说“厕筹”是随佛教传入中国的,佛教徒很讲究清洁卫生,佛祖常教导信徒要每日刷牙,经常修指甲,佛经《毗尼母经卷》中还有专门指导僧人如厕的文字,上厕所时:“当中而坐,莫令污厕两边……起止已竟,用筹净刮令净。”

南唐李后主好屠氏之法,曾经为僧侣亲自削厕筹:“后主与周后顶僧伽帽,披袈裟,课诵佛经,跪拜顿颡,至为瘤赘。亲削僧徒厕简。”《南唐书.浮屠传》,据说中世纪后期的法国,皇宫内还用一根悬挂着的麻绳试秽呢,而且,这根麻绳还是公用的,国王用过之后,王后继续使用,王后用过,其它人接着用。

日本有些寺院,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厕筹清洁法,据陈平原先生游历日本寺院时所见,京都东福寺,禅林东侧有僧人专用的厕所,叫“东司”,里面有“厕筹”,厕筹,乃大便后用以试秽之竹木小片,厕所边上插着木竹小片,这情形我还依稀记得。(陈平原:《阅读日本.厕所文化》)

唐朝时,人们随普遍使用“厕筹”,但已经有人利用废弃的纸张试秽了。据唐代《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记载,僧人如厕规范:僧侣被要求“常备厕筹,不得失阙”,“不得用文字故纸”等,既然提到不得用“文字故纸”,说明已经有人这么做了,因此才需要禁止,不过这个时候应该还没事专门厕所用纸,偶尔被用的只是“文字故纸”。

元朝时,皇宫之内的御厕,就有了专供皇帝、后妃们使用的手纸了。据《元史.后妃列传》记载,忽必烈的儿媳妇,“性孝谨,善事中宫,世祖每称之为贤德媳妇。侍昭睿顺圣皇后,不离左右,至溷厕所用纸,亦以试面,令柔软以进。”

但《元史》后妃列传并不是“使用手纸的最早记载”,因为南宋时,至少在皇室与政府部门中,已经出现了专用手纸,叫作“净纸”,南宋《馆阁录》载:“……,后为圊,仪鸾司洒扫,厕板不得污秽,净纸不得狼籍……”。显然,南宋杭州国史日历所内,设有公共厕所,里面有净纸等……

这才是我们目前见到中国人使用手纸的最早记录,南宋时,造纸术已经推广开来,纸的生产已经规模化,纸张早已不是什么贵重物品,被用于如厕,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不过,宋元时期,手纸的使用尚未普及,民间兼用“厕筹”,到了明清时期,手纸的使用就已经相当普遍,皇家自不待言,明代的富贵人家,当然也有手纸。《金瓶梅》写道:“一回,那孩子穿着衣服害怕,就哭起来,李瓶儿走来,连忙接过来,替他脱衣时,就拉了一抱裙奶屎,孟玉楼笑道:好个吴应元,原来拉屎一托盘。月娘连忙叫小玉拿草纸替他抹。”可见西门大官人家是常备手纸的。

甚至农村的厕所也出现了手纸,虽然比较稀罕,明末小说《照世杯》中有一个故事说,乡下土财主穆太公,在乡中建了一间公厕,并贴出广告:“穆家喷香新坑,奉求远近君子下頋,本宅愿贴草纸。结果生意火暴,乡下人用惯了稻草瓦片,见有现成草纸,怎么不动火?还有出了恭,揩也不揩,落那一张草纸回家去的。”

清代时,手纸更是成了人民日常生活必备的寻常用品,小说《瑶华传》里面有个细节:“见一个挑夫,将空担靠在一个墙上,向别个铺家讨了一张手纸,上毛房去了。”显然,手纸应该不值几个钱,才有向铺家讨要一张手纸上毛房的情节。

最后,我们回到梅超风如厕之后如何“善后”的问题,梅氏生活在南宋后期,是筹、纸兼用的时期,此时期社会中已出现了手纸,同时又保留着使用“厕筹”的习惯,“厕筹”短者二三寸,长者五六寸,梅超风既使指甲再长,也不妨碍她用“厕筹”,那么长的指甲,显然用手纸就很不方便,用“厕筹”到是方便多了。

上一篇

“世界第三大工程”滇越铁路:给云南寻找出海口(下)

下一篇

太平天国将领实力排名,石达开只排第四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