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在“有声电影”盛行的时代,我们还记得“无声电影”的他吗?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在“有声电影”盛行的时代,我们还记得“无声电影”的他吗?
收藏 0 0
在“有声电影”盛行的时代,我们还记得“无声电影”的他吗?

卓别林,全名Charles Spencer Chaplin爵士(1889年4月16日生于英国伦敦1977年12月25日逝世于瑞士的Corsier-sur-Vevey),英国喜剧演员、制片人、作家、导演,同时也是无声电影的创始者!作曲家被广泛认为是银幕上最伟大的漫画家,是世界电影史上最杰出的喜剧大师,也是电影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1889年诞生于伦敦的一个贫民区,其父亲是个戏剧演员,母亲是个舞蹈演员,他自幼便具有惊人的观察力和模仿才能。

在“有声电影”盛行的时代,我们还记得“无声电影”的他吗?

在1913年与卡诺公司一起在美国巡演时,卓别林签约出演了Mack Sennett的关键喜剧电影。虽然他的第一个关键人物,也就是谋生者(1914年),并不是历史学家所说的失败,卓别林最初的银幕人物,一个唯利是图的花花公子,并没有显示出他最大的优势。

在“有声电影”盛行的时代,我们还记得“无声电影”的他吗?

在Sennett的命令下,卓别林想出了一个更可行的银幕形象,他临时制作了一套服装,包括一件太小的外套、太大的裤子、软软的鞋子和一辆破旧的德比车。作为一个收尾,他贴在一个邮戳胡子,并采取了拐杖作为一个多用途的道具。正是在他的第二部电影《威尼斯的孩子赛车》(1914)中,卓别林不朽的银幕化身“小流浪汉”诞生了。

在“有声电影”盛行的时代,我们还记得“无声电影”的他吗?

从1919年开始,卓别林独立制片,此后一生共出演80余部喜剧片,其中在电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这些影片反映了卓别林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到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过程。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间,他拍摄了尖锐讽刺麦卡锡主义的影片《一个国王在纽约》。1972年,美国隆重邀请卓别林回到好莱坞,授予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称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在“有声电影”盛行的时代,我们还记得“无声电影”的他吗?

格里菲斯的影片特点是以电影的形式创造史诗般规模的人类社会活动,而在卓别林的影片中是突出了以电影的形式来创造富有人性的人物形象。事实上对于我们来说这个被卓别林所扮演的人物形象,比较卓别林本人更深刻、更真实、更具有社会价值。

在“有声电影”盛行的时代,我们还记得“无声电影”的他吗?

卓别林从夏尔洛的笑容中所感染给观众的酸楚,是比泪水更沉痛得多的微笑,而他从夏尔洛的忧郁中所传达给观众的深思,又是比生存本身更艰辛得多的悲哀。卓别林并不消极,他以夏尔洛的机智和幽默、以人物乐观和倔强的精神,表现了一个弱小的身躯与强大的恶势之间所进行的斗争。使观众在观赏他的作品时,在获得喜剧愉悦的同时获得一种正义感。

下一篇

以明清时期徽商捐纳制度为例,浅析古代商人买官的原因及影响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