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百年前,三位名家幻想的后世中国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百年前,三位名家幻想的后世中国
收藏 0 0

作者:今古山河

百年前,三位名家幻想的后世中国

一、《新中国未来记》:大胆的预测,阴差阳错的巧合

百年前,三位名家幻想的后世中国

《新中国未来记》一书写于1902年,作者为梁启超。书中开头,提到了晚清社会真实的现状,借小人物的遭遇,揭露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时所犯下的暴行。还借小人物的肺腑之言说出了世界大势和帝制末日的惨境。正文部分写的是主人公生活在几十年后,那时候,皇帝退位,又被名义上高规格待遇,然后,又被赶下台。国家实行共和制,为党国性质国家,国号大中华民主国,定都南京。

书中开头的历史揭露和文中借小人物之口说出的历史大势、帝制末日惨境,都展现了作者对历史教训的深感悲痛。帝制的无可救药,让作者有了要革命的先进思想。

书中所写的正文内容,是按照历史发展逻辑来写的。其背后是梁启超流亡日本,看了不少先进思想的书籍,也听闻了国外的革命故事。使他长了见识,也动摇了最初的保皇和君主立宪制的追求。巧合的是,所写的大部分内容,后来,都阴差阳错的发生了。清帝退位、优待条款、溥仪出宫。民国成立,声称共和,最终定都南京。不得不说,梁启超对历史发展逻辑的拿捏很精准。

该书是以政治书来分类刊印的。梁启超终其一生,有强烈的政治追求和开启民智的愿望。其每一部著作都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少年中国说》一文是其对年轻人最大鼓励和激励。

尽管后来,梁启超在对革命的认识无法突破之下,又退回了保皇的保守队伍里去。但是,梁启超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里,已经算得上少有的思想先进了。他能有革命的认识,实属不容易。

二、《新中国》:后世看到的预言,前人认为的天方夜谭

百年前,三位名家幻想的后世中国

《新中国》一书写于1910年,是陆士谔的一部科幻小说。

该书讲述了主人公穿越到几十年后的未来,看到了君主立宪制代替了封建专制。那时候,收回了租界,国人不再死气沉沉,基层干部有了尊严,不再有穷人。外国人不敢再随意放肆,城市高度繁华,有站在马路中间指挥的警察。上海也成了中国的金融之都,还开了万国博会。有了跨长江大桥,还有奇特的地铁。国防武器也强大无比,有数不尽的海防舰艇……

百年前,三位名家幻想的后世中国

陆士谔在书中的描写,实际上是以嫁接当时西方先进生活来幻想的,写的大部分是当时西方世界存在的事物。除了个别幻想外。这个书,实际上写出了当时知识分子希望国家能跟上西方世界,并摆脱死气沉沉模样的愿想。

在清朝末年的背景下,人们认为改变制度和推翻清朝成了国家走向未来的出路选项。知识分子受传统君臣概念影响,希望保留帝制。而思想先进人士希望推翻清朝,重造国家。在这个历史的转弯处里,争辩不休成了舆论焦点。

陆士谔写成该书后,被当时人当做天方夜谭的笑谈。人们认为书中所写,实乃滑稽,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后来,时间证明了,陆士谔和那一代希望国家更美的群体的期待被后世实现了很多。

三、《可爱的中国》:革命先烈对后世的最美寄托

百年前,三位名家幻想的后世中国

《可爱的中国》一文写于方志敏烈士被捕入狱之际。该文篇幅较长,讲诉了作者为何要革命,以及赞扬祖国大江南北。

文中最精华的地方,便是对祖国大地的热爱描述和对未来的美好展现。文字充满了正能量和希望。让阅读该文的后人不得不潸然泪下。

作者认为,后世的中国,充满了生机勃勃和正能量。生机代替了死气沉沉,微笑代替了丧气,富强代替了贫穷。智慧代替了愚昧……也认为后世的中国,也将是扫去悲伤和凄凉,重塑民族自信和国家希望的一个远大前程。

方志敏烈士的对后世的美好展望,只是当时无数革命家的缩影。笔者想问,因何革命?或许是为了信仰和理想,也为了后世过的有尊严。正因为有前人的大公无私,以及替后代着想的牺牲,才有了当下的太平安康,国家富强。

总结:

从梁启超到陆士谔,又到方志敏,对中国未来的展望寄托,已经成了那时候,一代又一代人的愿想了。

梁启超希望革新,改变体制。陆士谔希望国家能像西方那样,生机勃勃,高度繁华,国家富强,太平盛世,不再有那么多死气沉沉。为了后人过的有尊严,国家能美好,方志敏鼓励革命同行坚持不懈的走革命道路,要怀抱美好愿景,要有希望的为之奋斗。过程是艰辛的,而前景是美好的。

时间证明了,这一代又一代先人的寄托,在百年后的今天,很多都实现了。只因为,国人站起来了,国家也焕然一新。尽管道路曲折,困难重重,但是,没有人放弃过。

上一篇

包拯原来有后代,成为世界富豪的他,为何手捧家谱大哭?

下一篇

故意穿帮镜头:民国姑娘上课玩手机,你就不怕导演找你麻烦么?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