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洪武十年秦、晋、燕三王府护卫军士同时得到了大规模补充干什么?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洪武十年秦、晋、燕三王府护卫军士同时得到了大规模补充干什么?
收藏 0 0

本文系作者骏华聊时尚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洪武十年(1377)初春,秦、晋、燕三王府护卫军士同时得到了大规模的补充。秦王府在原有西安护卫军士1451人的基础上,补充了羽林卫军士2264人。晋王府在原有太原护卫军士1630人的基础之上,补充了兴武等卫军士2251人朱棣的燕王府也在原有燕山护卫军士1364人的基础上,补充了金吾左等卫军士2263人这是对他们即将就藩的安排。第二年春天,秦王朱和晋王朱㭎便离开京师,分别就藩西安和太原。朱棣却未能与他们一同就藩。他同周王朱梯、楚王朱桢、齐王朱等重新回到中都凤阳,在那里又生活了整整两个年头。其实这一年朱棣已经十八岁了,按道理是可以同两个哥哥一样前往藩地,开始新的生活,而且一切安排都应该如此,却在最后一刻被改变了,谁也不知道朱元璋为什么要这样做。

洪武十年秦、晋、燕三王府护卫军士同时得到了大规模补充干什么?

朱棣绘图

朱棣当然不能去问父皇,他一向都是十分谨慎的,他知道自己应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在凤阳的这段时间,他对于这里的一切都已经非常熟悉了。跑到一些平民百姓的家中,看看他们的生活,从他们那里听到一些民间的轶闻,这对于朱棣来说也是满有趣味的事情。朱棣就这样,又在凤阳生活了两年,直到洪武十三年(1380)接到父皇让他就藩北平的旨令。朱棣接到指令赶回京师的时候,京城上下已经是一片人心惶惶。洪武十三年(1380),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这一年正月,正旦大朝之后的大年初二这一天,御史中丞涂节便告发丞相胡惟庸谋反,而且连带出御史中丞陈宁等人,而告发此事的涂节,其后也牵连案中。

洪武十年秦、晋、燕三王府护卫军士同时得到了大规模补充干什么?

凤阳绘图

这个被定性为谋反的大案,株连官员和戚属多达一万五千余人,一大批开国的功臣名列谋反的“奸党”之列,戚属遭到诛杀,这个事件史称“胡惟庸案”虽然朱元璋此时还把握分寸,当群臣请诛韩国公李善长、吉安侯陆仲亨时,朱元说道:“初起兵时,李善长来军门“有天有日矣是时年二十七,善长年四十所言多合吾意,遂命书记,赞计划,功成,爵以上公,以女与其子陆仲 十七,父母兄弟俱亡恐为乱兵所掠,持一升麦藏于草间见之,呼曰:”来!遂从膜,既长,以功封侯,此皆吾初起时股心,吾不忍罪之,其勿问”话虽如此,却并非称其无罪,不过天子法外开恩,

洪武十年秦、晋、燕三王府护卫军士同时得到了大规模补充干什么?

“胡惟庸案”绘图

不追究,而生杀之柄仍然握于朱元的手中有心计的功臣们已经感到自危,魏国公徐达虽然还在北方主持军务,但其必将为藩王所取代的趋势,已经日渐明朗正当朱元大肆追治“奸党”的时候,他却突然让朱棣就藩北平,没有人能够看出他的用意,他究竟是急于让儿子们成长起来,取代功臣们,还是不愿意让年长的儿子们在身边看到他的这场残醋的政治清剩?这场人人自危的政治运动当然与朱棣毫无关系,他率领王府的燕山左右二护卫的五千七百余将,从京师出发,前往封藩之地北平,这应该是朱棣期待已久的事情,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今后的生活对他来说不仅新奇,而且充满了挑战,这也正是朱棣的期望

洪武十年秦、晋、燕三王府护卫军士同时得到了大规模补充干什么?

公徐达绘图

这一年朱棣二十一岁暮春三月,朱棣告别父皇,率领着浩浩荡荡的人马离开了血雨腥风中的京师,离开了他所熟悉的的中都,前往一个完全陌生的北国重镇,而那个陌生之地才是他命中注定今后生活的地方,那里不再有父皇,兄弟,只有他一个人,和伴随他同去的徐王妃,他们将是那里的主人不过朱棣丝毫不会感到孤独,因为他从小就一直是孤独的,这一切当然都因为他从小失去的母爱。虽然马皇后对他如同自己的儿子一般,但是马皇后对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的,那只是抚养,教育,有时甚至会很严格,所以朱棣是这个皇室中的另一类孤儿,他甚至更渴望独立的生活。

洪武十年秦、晋、燕三王府护卫军士同时得到了大规模补充干什么?

马皇后绘图

这一切,从洪武十三年(1380)三月十一日壬寅这一天便开始了棣自信他是诸藩王中的出类拔萃者,也确如此。他诸多的兄弟们中,太子朱标虽有长兄之风,可惜书生气太重,处事柔弱。秦王朱身为诸藩之长,却寡德失行,朱元璋对他几乎是不抱什么希望晋王朱倒是英武聪敏,颇多智数,深得朱元璋钟爱,但他生性骄狂,毫无顾忌,就藩途中曾因小事鞭膳夫,朱元得知后很不放心,专门派人告诫他说:“我帅群英平祸乱,对任何人都不曾姑息。唯独膳夫徐兴祖,奉我二十三年,从未折辱过,想不在大,你要牢牢的记住,”朱元是恐怕膳夫结怨,谋害子,除去这三位兄长之外,其余诸王,都是燕王朱棣的兄弟之辈,

洪武十年秦、晋、燕三王府护卫军士同时得到了大规模补充干什么?

朱元璋绘图

就藩晚势力一般亦较差,只得屈居于朱绿之下然而棣却并未满足于这种状况,他时刻都在着皇位的继承,当然,怀有这野心的并不只朱棣一个人,秦王、晋王,甚至那些势力较弱的藩王,几乎都无时不在梦想着取代太子,由自己来继承父亲的皇位皇家的父子,兄弟之间,利害之争代替了骨肉之情但是从表面上看去,一个个又都是那么忠孝本分一一他们都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机会来竭力表现自己是忠孝本分的

上一篇

钟子期的身份为何变“草根”

下一篇

受皇家官方嘉奖22次的关羽,神化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