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魏义光说妙:大美无度“旗袍”是谁发明的?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魏义光说妙:大美无度“旗袍”是谁发明的?
收藏 0 0

作者:魏义光,作证传播理论和业态创始人

当我们对“旗袍”的称谓、概念变迁和流行起始有了较为明确的界定后,对旗袍究竟是谁发明的就不会再成为一种纠结。

我们首先来看民国时期的文人墨客们是怎么说旗袍的。1927年,镌冰女士在《妇女装饰之变化》一文中指出:“中国女子装饰的发源地,当然要推上海了,因为上海是个通商码头,最容易吸收外来的新潮流,将它融化了变成一种东方的新格局;所以上海的装饰,几乎时时刻刻变,几天便是一个新花样”(《民国日报》1927年1月8日)。镌冰女士所说的“吸收外来的新潮流”和“将它融化了变成一种东方的新格局”明确道出了旗袍得以在上海出现和发展的深层原因所在。因而,旗袍在上海这样一个东西文化交融的大环境中产生和发展,从初始起就带有西方服饰文化的影子自然就不难理解了。1937 年,昌炎曾撰文说 :“什么是旗袍,可说是民国纪元后适合新时代中华女子经变演出来的一种新产物。也可以说是,中国女子仿制以前清旗女衣着式样的一件曾经改制的外衣”(《现代家庭》1937第1期)。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一元性,在时人的眼中,评述当时旗袍的对比参照物更多是纵向的,但昌炎先生还是很明确的用了“变演出来的一种新产物”、“仿制”、“曾经改制”三个词,明确界定了旗袍发展的历史属性。1940 年的《良友画报》对“旗袍”的界定为:“旗袍这两个字虽然指的是满清女子的服装,但从北伐革命后开始风行的旗袍,早已脱离了满清服装的桎梏,而逐渐模仿了西洋女装的式样,成为现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饰了。”(《良友画报》,1940(150)),此论述也明显表明作者认为,民国旗袍是“早已脱离了满清服装的桎梏,而逐渐模仿了西洋女装的式样”。

事实上,在旗袍的产生和流行的过程中,满清袍服的影响甚微,而西方服饰文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主要因素之一。据此可以说,旗袍形制起始于 20 世纪 20 年代中后期,在传统满、汉袍服基础上,吸收西方服饰文化变革形成的近代女子袍服。

魏义光说妙:大美无度“旗袍”是谁发明的?

在 20 世纪 20 年代至 40 年代间,旗袍的形制发展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一)发轫阶段(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

在形制上承袭了传统袍服的“连身连袖”、“十字形平面结构”的华服裁剪系统和多种服饰元素。其基本特征为上下连属,前后连裁,呈整衣型平面形态,前后身以肩袖线为对称轴,左右身以前后中心线为对称轴,一般具有立领、盘钮、摆侧开衩、右衽大襟等特点。长度在脚踝和小腿之间,廓形较为宽敞呈倒梯形,基本不显腰节,袖长略过肘部,呈喇叭状的“倒大袖”,有着强烈的“男女平权”情结。

(二)过度阶段(20 世纪 30 年代)

在发轫阶段的基础上,受西方穿着方式和紧身廓形时尚的影响,由直线侧缝改变为曲线适体的侧缝,开始收腰。下摆跟随西方服饰的流行先高后低。袖子变窄,长袖、短袖及无袖交替变化。除两边开衩外,也出现了前后开衩和左右开襟的样式,女性开始名正言顺地展现自己的形体特征,标志着民国旗袍经典样式的形成。

(三)成熟阶段(20 世纪40 年代初期之后……)

在以上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更多吸收西方服饰工艺进行改良,打破了传统肩袖连裁的手法,更为简便适体的肩缝、装袖、胸省、腰省开始出现和得到推广,更突出地表现了女性的曲线,还出现了多种中西合璧的花样旗袍。同时,各种西式配件,如:拉链、垫肩、揿钮,被引入,中西服饰搭配穿着成为时尚,成为了近代中国女性的国服——现代祺袍——中国祺袍。

魏义光说妙:大美无度“旗袍”是谁发明的?

魏义光 作证传播理论和业态创始人

魏义光说妙:大美无度“旗袍”是谁发明的?原文刊载于《中诚信全球品牌联播》

上一篇

10月4日 农业科技管理专家陈凤桐逝世

下一篇

中国古代十大名枪排行榜:项羽的霸王枪天下无敌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