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他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最后却不得善终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他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最后却不得善终
收藏 0 0

话不多说,今天要说的这位主人公想必众所周知,他是拯救明朝于危难之间的民族英雄,然而,最终却落了个被斩首的结局,他就是明朝拯救土木堡之变,击败瓦剌军的民族英雄于谦。

他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最后却不得善终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生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太平里(今杭州市上城区祠堂巷),于谦少年时期读书很刻苦,志向远大,从小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从此踏上仕途。

1426年,于谦以御史职随明宣宗朱瞻基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在宣宗的授意下,严词斥责朱高煦并使其认罪,因此受到宣宗赏识,升为巡按江西,平反数百起冤案。

他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最后却不得善终

1430年,升任兵部右侍郎,并巡抚河南、山西,在他的管理下,当地的百姓再也没有受到太行山盗贼的骚扰。

明英宗朱祁镇继位初期,朝政大权在孙太后和三杨的把持下,等到三杨相继去世,大太监王振得到了英宗的重用。于谦因入京觐见皇帝时没有向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并被判死刑,百姓听说于谦被判处死刑,一时间群民共愤,联名上书。王振便编了个理由给自己下台,才把于谦放出来,降职为大理寺少卿。后又被囚于山西,山西、河南的官吏和百姓俯伏在宫门前上书,请求于谦留任的人数以千计,周王、晋王等藩王也这样上言,于是于谦再次被任命为巡抚。

他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最后却不得善终

1448年,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

布衣天子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将元朝赶出中原,从此,退回大漠的蒙古部落只能靠着偷抢掠夺过日子。从此,北元分裂成东、西蒙古(明朝称东蒙古为鞑靼,西蒙古为瓦剌)。永乐初年,瓦剌向明朝称臣,明成祖封其为王。经长期征战,鞑靼势力不断削弱,瓦剌逐渐强大。瓦剌每年冬天都向明朝进贡马匹,明朝自称天朝上国,每次瓦剌进贡都会厚赏瓦剌,而且是按人头赏,来者不拒。起初瓦剌所遣使者不过五十人,后贪朝廷厚赏,岁增至二千余人,并屡屡索要贵重难得之物。如果明朝稍有不满,瓦剌就会在边界制造事端。

他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最后却不得善终

1449年,瓦剌派三千人来京进贡,大太监王振看不惯瓦剌的行为,便怂恿英宗御驾亲征。于谦和兵部尚书邝埜极力劝谏,但明英宗不听。在这次御驾亲征的路上,由于王振封锁所有不利的消息,还朝令夕改刚愎自用。最后导致明军被瓦剌重重包围。几百名文官武将丧命荒郊,英宗也成了瓦剌军的俘虏,酿成了举世震惊的“土木之变”。此时的京城也摇摇可危,瓦剌的大部队马上就打进来了,而朝廷最精锐的部队也都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惫的士卒不到十万,人心惶惶,朝廷上下都没有坚定的信心。就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于谦站出来了。他请郕王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立即奔赴顺天府,依次经营筹画部署,人心遂稍稍安定。随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筹划京师防御。

英宗朱祁镇被俘后,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答应。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

他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最后却不得善终

1450年,时隔一年后,在于谦的建议下,代宗派人将英宗接回北京。虽说于谦很受代宗重用,但他确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清官,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1457年明代宗朱祁钰病重,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迎接太上皇复辟,朱祁镇二度登基为帝后,一直跟于谦有过节的石亨诬陷制造不轨言论,咬死于谦和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策划迎接册立襄王,于谦立即被逮捕入狱。于谦在一干人等的陷害下,坐以谋反,判处死刑。英宗也在石亨等人的唆使下,认为于谦该杀。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

他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最后却不得善终

史载:天下冤之!

于谦死后,抄家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正屋也只有朱祁钰赐给的蟒袍、剑器。于谦死的那天,阴云密布,全国的人都认为他是冤枉的。

他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最后却不得善终

又过了几年,石亨也被捕入狱,死于狱中;曹吉祥谋反,被灭族,于谦事情得以真相大白。

于谦一生勤俭,从不因高官而贪污受贿,为人刚正不阿。他是民族英雄,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然而,晚年却遭人陷害,不得善终。

他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最后却不得善终

上一篇

秦始皇一统中国 扫六合何雄哉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