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大同人应知的历史常识:文帝迁都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大同人应知的历史常识:文帝迁都
收藏 0 0

大同人都爱大同。随便一个大同人都知道大同曾为北魏首都,并为此感到骄傲。

北魏在大同经营了97年,那时大同就有百万人口,是国际大都会。

公元493年孝文帝迁都,把首都搬到洛阳,大同成为废都后改为桓州,重新沦为边鄙之地,六镇兵变,百万大都市化为废墟。到唐初,大同只有三千户,不到八千人。后因军事地位突出,大同军节度使的建制设到这里,大同才再度崛起成为辽金两朝陪都,明清重镇。

文帝迁都对大同有摧毁作用,这是段历史的痛。

孝文帝为什么要离开大同,经过如何,作为大同人应该知道。

道武帝定都大同后,在大同修宫殿,筑明堂,建内外廓城,从各地迁徏人口到大同,1500年前大同已是百万人口大都会。但大同气侯寒冷,六月飞雪,春旱常有,野无青草。到文帝时百姓苦不堪言,流亡到外很多。

城市大,人口多,但耕地收成少,少数民族贵族多,保守势力大,这都不利于朝廷发展。所以孝文帝决定迁都。

但大官僚在平城有房有地,妻妾成群,有政治影响力,已结成利益集团,如从平城迁走,这些财富,影响力,都将不复存在,所以极力反对。

文帝有办法,他在明堂占卜,得《革》卦,卦意是商汤,周武事,上应天命,下顺人心,大吉。

文帝以此卦召集大臣商议迁都事。

尚书,任城王拓跋澄说末必全吉。

文帝说:”卦辞说,大人发虎威,如何不吉?”

拓跋澄说:”您登皇帝位久了,为何现在才发威?”

文帝说:”国家是我的国家,你想使人丢掉信心?”

拓跋澄回答:“国家虽是皇帝您的,但我们作为大臣明知有危险岂能不说?”

文帝沉吟良久,怒气才消,说:大家各言其志,很好。

文帝回宫后召见拓跋澄对他说:“我们现在再讨论,刚才发火是怕大家意见多引起争论,败坏我的大计,所以厉色吓住百官,你应理解。”

文帝屏退左右说:“迁都不易,但平城适用武,不利文治。我想借南征迁都中原,你认为如何?”

拓跋澄说:“迁都中原经营天下,正是周,汉兴隆的原因。”

文帝说:”北边人习惯旧日生活,对迁都一定惊乱,怎么办?”

拓跋澄说:”干非同寻常大事,本来不是凡夫俗子跟得上的,皇上圣明,您自己决断。”

文帝高兴地说:“你真是我的张子房”

孝文帝带着大队人马南征了。从平城快到洛阳的时侯,下起了连绵雨,道路泥泞,三军不前。文帝身穿战服,手执马鞭,下令前行。许多大臣劝谏应返回国都平城。

文帝说:“如不南伐,就把国都迁在这里。”

于是在滑台设祭坛,向祖先和神明禀告,迁都洛阳的目的,意义,并大赦天下。

三月,文帝北巡到平城,召集大臣议迁都得失,许多王公大臣反对。

文帝说:”我以四海为家,远祖世代居住北方荒远之地,平文皇帝迁都东木根山,昭成皇帝经营盛乐,道武皇帝到平城,我幸逢好时运,为何不能迁都洛阳?”大臣们再不敢反对了。

上一篇

二战80周年/纳粹最血腥占领 杀掉波兰近1/5人口

下一篇

历代帝王在此重兵把守,阴山为何如此神秘?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