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甘凤池:真实世界的武林什么样?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甘凤池:真实世界的武林什么样?
收藏 0 0

说古论今天下事,拍案奇书肖老师。谢谢你看我说武侠。

这一篇说的是真实历史中的侠客和武林,按照关于传统世俗生活的线索来说,也就是真实的古代社会生态。

甘凤池:真实世界的武林什么样?

骗子和掮客

先来念一首定场诗吧:“ 太行岭上二尺雪,崔涯袖中三尺铁。一朝若遇有心人,出门便与妻儿别。”这诗看着浅显,却相当有才情,节奏铿锵,有-股阳刚的豪气。作者崔涯是晚唐有名的诗人。不过,这首《侠士诗》背后的事却很尴尬。崔涯有个好友张祜一张祜也是诗人, 写过“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这两个人仕途都不得志,经常结伴漫游,自称侠客。

有一天,张家来了个器宇轩昂、挎着宝剑的壮士,手里还拎着个在滴血的包袱。这大汉自称平生有一恩一仇,包袱里的,就是仇人的首及。因为仰慕张大侠,特地来向他借一大笔钱去报答恩情,天亮前就回来。此后自己就任由张大侠差遣了。

张祜一看,这简直就是行走的虬髯客啊!很爽快地把家里的钱都给了他。那人走后,张祜就激情澎湃地坐在油灯下,守着这个包袱。直等到日上三竿,那人也没来。张祜打开包袱一看, 里面是个硕大的猪头。崔涯那边也不怎么样,他岳父嫌他无所事事,逼自己女儿改嫁时,崔涯也没什么办法,根本不敢拔出诗里那把三尺铁去雪耻。从此,这俩人的侠气就都没了。

这个故事,戳穿了文人,包括多数武侠小说作者和江湖的真实关系。写写侠客诗,做做江湖梦,就是关起门排解不平,但他们并不了解那个世界。倒是这件轶事里的骗子,才是真正的江湖人,来自真实险恶的江湖。

甘凤池:真实世界的武林什么样?

骗子不算侠客,但现实中号称“侠客”的习武之人,也不像武侠小说里那样威风八面。这个用猪头骗人的故事,被清代的吴敬梓写进了《儒林外史》。《儒林外史》里还有个凤四老爹,号称“侠客”,身手确实很好,但做的事都很琐碎,比如帮文人疏通官场,解决些民间债务纠纷,类似清客或者掮客。

凤四老爹的原型,是清初鼎鼎有名的“江南大侠”甘凤池,梁羽生也写过他。很多人觉得《儒林外史》贬低了侠客。其实,看过小说就知道,吴敬梓把这个江湖人写得比文人仗义得多。他没什么壮举,因为真实社会就是如此。明清时代的侠客,早就不能像汉代的郭解那样和权贵“对等论交”。

他们理想生活,就是攀附权贵、结交文人,绝对不可能有拎着人头招摇过市的场面。 《清史稿》里提到过甘凤池确实武功不凡,名气很大。自然,他也是朝廷的监控对象。雍正年间,浙江总督李卫在奏折里说甘凤池“各处闻名”,为人“狡猾异常”,在民间有不小的煽动力。于是,李卫在查办一件没什么真实凭据的案件时,把甘凤池等江南有名的侠客都抓了起来。据他所写,甘凤池在审讯中连连叩头求饶,认罪积极主动,还有立功表现,所以把他放了。这背后,可能也有甘凤池结交了很多地方名流的作用。

正史和官方当然要贬低江湖,但起码能确定两件事:第一,即便江南大侠,在权力面前也得服服帖帖。没有那种抓不到人、随意越狱的事儿。第二,大侠宁可奔走于权贵之门,也不愿意隐逸于江湖。

真的江湖什么样?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还原一下真实的江湖和江湖人。先来说江湖。我们上一篇说了,清代是古代君主集权水平最高的时期。它整合了历代社会的控制手段,发展了明代严苛的户籍里甲制。无论是在现实里还是在想象中,江湖都没什么空间,根本藏不住违法的侠客。

甘凤池:真实世界的武林什么样?

简而言之,现实江湖,只不过是各种底层行业的经营场地。真实的江湖人受人歧视,走江湖是危险的生活方式,并不让人神往。有人问过金庸:你笔下的大侠靠什么维生呢?他的回答很简单,说:寺庙有庙产,名门正派有地产,这可以收租,另外还有开镖局的,做生意的。

这种简短的回答很体贴,是为了维护读者的梦想:这个梦想是武侠江湖是文人想象出来的。复杂的矛盾经过了简化,也没有那些现实的生存问题。现实里习武之人的江湖职业,是看家护院、为货物保镖或者打把势卖艺,也就是底层的安保、物流和演艺业。这样的身份,和算命的、卖药的没什么区别,所以被划归为8类江湖行当之一。

至于打家劫舍、占山为王,那是违法的绿林道,江湖人也得和他们保持距离。绿林道和江湖武人关系复杂,护院和镖师要和他们建立联系。有些著名武师,也会按照官府要求,协助官差捉拿独行大盗,因为他们懂得江湖的事。所以,《三侠五义》 和公案小说,也有一定的真实依据。

清末民初时期,民间称呼武人为“ 把式匠’社会身份属于手艺人。说到真实的江湖,也得说说真实的武士。武术的来源有很多,和古代军队的作训、江湖杂技表演,以及佛教道教都有关系。它是一-种搏击和表演的技术,不是能突破物理规律的魔法。

甘凤池:真实世界的武林什么样?

通常来说,普通人的手里有一把刀, 就能抹平和习武者的差距;体重和年龄,都是很难逾越的差距。许多搏击高手都反复警告过:遇到歹徒,最好的选择是快跑,不要相信什么徒手夺刀。所以,甘凤池虽然是武林高手,也不可能妄想对抗一大拨全副武装的官军。现实中,武术不可能像小说里那样,给江湖人提供超越世俗的安全感和优越感。

民间对甘凤池这样的武术家有种种传说,很难分析真假比例。但能确定的是,那些传说对本人的现实收益很有利。他们可以借此摆脱底层身份,去结交对他们有兴趣的社会上层。既解决身份问题,又解决吃饭问题,对一个江湖人来说,这种选择是理所当然的。

民国至今的武人和江湖

我们再从近距离来说说真实的武林。武侠电影导演、小说家徐皓峰,也是位有师承、有家学的习武之人,他整理撰写过很多清代、民国武林人物传记,提供了难得的、对武人和武林的材料。中华武林在晚清社会动荡时期,摆脱了作为官府、商家的附庸关系。标志性事件是武术被称为国术,被军方和文化界宣传推广,各种拳种开始自称“门”。

甘凤池:真实世界的武林什么样?

这个称谓,代表武人脱离了江湖人、手艺人行列,拥有了独立的社会身份。当时武人的社会活动,主要是办学、授课、仲裁民事纠纷,也有进入军队担任教官的。即便是在这样空前绝后的辉煌期,武术家的生存仍然是个问题。

几代宗师级的武术家,因为一生痴迷练武,花钱大手大脚,晚年没什么积蓄,都是在乡下靠弟子和朋友的接济才勉强度日。他们也不可能到处行侠仗义,除了在特殊时代,参与过和八国联军的巷战,平常的生活就是像普通人一样,不会展露武功。武术大师的威风和尊严,是行业内部、懂武术的人才理解的。在民国到近现代的历史里,武林江湖是存在的,但也不美好。我们理解中的名门正派和左道旁门,主要是行业区别。

据一位习武之人讲: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在比武中击败了对手。按照江湖规矩,交手之后要请客吃饭,也是盘盘道。那个来客向服务员要了两碗辣椒油摆在手边儿。这人见了心里一惊,他听长辈讲江湖掌故,这是晚清飞贼留下的习惯,吃饭时遇到官差,抄起辣椒油往人眼睛上泼。有这个习惯,可能可能是这个人正被公安机关追捕。

甘凤池:真实世界的武林什么样?

在民国的武林江湖里,核心利益是本门派的荣誉。它好比上一篇世俗伦理中的家族利益,同样高于个体生命。名誉还是武林中的最重要的资源,决定每一门派的地位,像通货一样,通过比武结果流动。在比武中击败对手,就是拿走了对方和他所在门派的荣誉。所以,一个武人和外人交手失败,即使隐遁多年、和他并不来往的师兄弟也会出现,扳回本门的面子。武人去走江湖,并不是行侠仗义,而是去到处比武,为门派的名声冲锋陷阵。

比武中可能遇到各种耍赖的诈术。有的练武人年纪或辈分比对手高,对方刚一用劲,他就说“我是跟你交流,你怎么来真的?”趁年轻人不好意思时,他反倒突然发力,出手打倒了对方。这也算是赢了。有时,门派会利用主场,故意在屋里摆几件不起眼的家具,封死了对手的退路。所以,真实的武林江湖,也很琐碎,并不浪漫。你也发现了,这时候,武与侠已经分开了。真实的侠气,可以存在于每个愿意出手帮助陌生人的普通人身上。而真实的武,更像是种比较特殊的生活爱好。

甘凤池:真实世界的武林什么样?

说起来,到了热兵器时代,武术的实用场合已经大大收缩了,确实相当于一般的体育项目 。从民国时期到新武侠小说时代,武侠小说家就是依靠这些现实碎片,构筑理想化的江湖世界,安抚着读者和自己的情绪。

总结:

武侠和江湖是-种综合性的想象,它的构成包括:底层游民社会的真实江湖,用于表演和搏击的武术以及种种文化现象。

下一篇

未来君说世界|揭秘:韩国总统与韩国财团之间的恩恩怨怨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