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两朝帝师翁同龢:司农常熟世间荒?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两朝帝师翁同龢:司农常熟世间荒?
收藏 0 0
两朝帝师翁同龢:司农常熟世间荒?

翁同龢这个名字,在晚清比不得曾文正、李文忠、左文襄、张文襄,这四人便是赫赫有名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翁同龢的谥号是文恭,且是后来追认的,文正是大臣最高的谥号称呼,清朝仅有八人获得,从翁同龢的谥号看,至少他在晚年是不受当朝统治者待见的。但说道翁同龢这个名字,大多数人自然会想到三个名词,状元、帝师、常熟。首先是状元,中国自隋朝科举制度至1905年,共有638位状元,史书有记载的第一个状元是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刘春霖,而翁同龢是清朝常熟地区的第一个状元;然后是帝师,清朝的帝师有很多牛人,如陈廷敬、张廷玉,明朝的帝师大牛有张居正、孙承宗,翁同龢是同治、光绪两朝帝师,清朝担任过两朝帝师的有四人,分别是汤若望、戴联奎、翁同龢和李鸿章;三就是常熟,常熟作为今天苏州的组成部分,经济在全国那是相当出彩,常熟作为古代吴越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人才荟萃,如季子、如子游、如徐祯卿、如王淦昌等,而唯有翁同龢的声名可以代表常熟。有幅对联是这么说的,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我们知道一个人只有足够的知名和重要,才能被冠以地方为名,所以才有李合肥、翁常熟的说法。

一、翁同龢的家世才艺

常熟翁氏,据说是明初翁景阳入赘常熟璇洲里村而得,翁景阳是常熟翁氏的始祖。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翁氏比常熟季氏要晚很久,常熟季氏据说是北宋末年季陵南渡落户梅李文村而来,当然我更愿意相信是源于季札。但也有说法常熟翁氏是来自于安徽六安的雨金堂,那也是可以追溯到宋代的。

常熟翁氏自翁心存而知名,即翁同龢的父亲,翁氏鼎盛时期一门四进士、一门三巡抚,也有说父子大学士、父子尚书和父子帝师的,主要就是说的翁心存和翁同龢。也有一门两状元的说法,也就是翁同龢的侄子翁曾源也高中状元,翁曾源这一榜出了很多名人,如张之洞、李端芬、廖寿恒,但翁曾源却没有什么大作为,据说是因为长的英俊遭到慈禧勾引而受惊突发疾病,只好辞官回家。

翁同龢自己是个才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是书法,冠绝一时。常熟这个地方本身积淀久远,最早的季札就是个艺术家,可以窥艺知政,后来更是有虞山琴派、虞山画派,书法和篆刻也是知名一时,翁同龢既受益于这样的一个环境,也能从这样的一个地方出类拔萃,有大势天赋自奋三重的因素促成。

二、是不是蔡京式的人物?

其实,我不太愿意去拿翁师傅跟蔡京比,很简单的理由是蔡京是个奸相,这是不容置疑的,而翁同龢的影响力和负面程度都不及蔡宰相。但两人又具有很多的相似点,蔡京的小散文写的不错,以书法为一绝,翁师傅的画也不错,也是以书法为一绝。那么翁师傅到底能不能归类为蔡京式的人物?

看看蔡京是怎样一个人,蔡京的上位并不光鲜,周旋于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又巴结童贯等打击对手,蔡京施政利大于弊,而且贪婪自用,四起四落而终于被贬客死,蔡京在社会救助制度和办学方面是有所建树的,整体上看蔡京作为宰相直接推行施政治国,他对北宋末期衰败负有直接的责任。翁同龢在推荐维新派和贬低维新派的反复之间类似于蔡京的周旋,本质都是出于自身利益,而非国用政治,以翁同龢为首的后清流派的拉帮结队与洋务派的党争也不逊于蔡京手段,不过更文化式罢了,翁同龢后期也是被贬而终老于家,他在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中的表现还是有可称道的地方。

整体上,翁同龢更像是个文人,而不像一个宰辅大臣,他不具备控制主线和影响方向的能力和格局,文人有文人个人的魅力,就像他为帝师所言所教,为狱审清正透析,为学派引领风范,但是文人式的治国容易着小处而害大局,他与蔡京最大的不同就是非出于目的而影响国是,罪在不觉。

三、翁李矛盾的因由

翁同龢与李鸿章之间是有家仇国恨的,但是起因却并不仅是个人恩怨。咸丰帝时,翁同龢的哥哥翁同书为安徽巡抚,平捻军和太平军不力而弃城,后又处理寿州事件不当,被曾文正公弹劾,折子是李鸿章执笔的,安徽是老李的家乡,你翁同书把他家乡给丢了,老李估计没少用笔墨怼他。这一弹劾导致翁同书被流放,三年而死,其父翁心存也因此病死,从此翁李结下家仇。翁同龢为两朝帝师,他陪伴光绪的时间最长,自然成为帝党的头面人物,而李鸿章等洋务派更倾向于慈禧,为后党,帝后矛盾必然导致翁李的国恨,两人政治见解不同加剧了彼此的仇恨和厌烦。

四、翁同龢主战,是剑指李中堂吗?

翁李矛盾由来已久,但是否可以简单说翁同龢在甲午对日主战方面就是为了剑指李鸿章呢?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些推理因素,首先北洋海军是李鸿章的老本,也是其呕心沥血建起的依仗,根据当年的海军排名,北洋水师是在世界排名靠前的,翁同龢要扳倒李中堂,但凭他的帝师和军机大臣、户部尚书等职务是不具备,只有北洋海军覆败才能压制李鸿章的气势,从甲午海战之后,李鸿章也的确受此影响颇大。看过电视剧北洋水师的人都知道,日舰吉野号对战局影响很大,而这艘军舰当时是北洋水师先预订的,但由于翁同龢拖延款项而被日本买去,且北洋水师军费匮乏严重,直接导致海战时无弹可用。翁同龢多次斥责李鸿章避战自保,而在真正主战的时候却又不给军费保障,的确让人怀疑他的动机。

那么,是不是当时真的凑不到这个军费?估计太过牵强,翁同龢主管户部期间,给太后过寿拔过钱,盛宣怀创办银行时他也拔过钱,戊戌变法时他也拔钱支持过,偏偏到大战的时候就是一点钱没吗?说不过去,何况他不止一次顶撞过慈禧,盛宣怀也是李鸿章的亲信旧识。

我觉得翁同龢犯了一个对人不对事的错误,因为北洋水师是李鸿章的,他拖延军费是针对李鸿章的,带着个人情绪去办国事,能不酿成巨祸吗!但是他主战根子上应该不是为了剑指李中堂,从他的文人气息、为人做事及宣道倡义的见解看,他是激情爱国主义者,他不具备军事判断和统帅谋筹能力,他主战就是见不得屈辱见不得割地,到战败的时候还是这么个坚定,这就是文人爱国,爱的不堪承受现实。当然李鸿章在北洋水师实力方面制造的一些假象,也让翁同龢之流觉得少一艘吉野也没啥大事,不致倾败如此,然而实际是多么打脸啊。

五、翁同龢是不是千古罪人?

千古罪人这个词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冠的,历史上较为认可的千古罪人有秦桧、石敬瑭、吴三桂、咸丰、赵高等,当然我觉得李自成比吴三桂更甚。随便一个千古罪人在实权上都是翁师傅无法比肩的,翁同龢最多也就是隆遇极盛之人,他的上面有太多大拿钳制着他,不具备成为千古罪人的条件。我们不能因为一个看守放了贾逵,而后来有了贾充,进而有贾南风造成八王之乱而覆灭西晋,就说这个看守是个千古罪人;我们也不能因为陈新甲的书童把密函昭告天下,崇祯不得不跟清军决战到底而致明亡,就说这个书童是个千古罪人。当然,翁同龢的地位毕竟远远高于一个看守或一个书童,但他所干的那点远没有必要深究过深意义的事情,不足以使他背负千古罪人这般沉重的罪责。

从影响力看,翁同龢文不堪以辅弼,武不能够强国,他无法如吴起一般兴一国,也无法如赵高一般亡一国。他是一个读书人,读书人自有读书人清洁和性格;一个官宦层,官宦层自有官宦层的爱恨和政见;一个状元郎,状元郎自有状元郎的自负和行走;一个艺术家,艺术家自有艺术家的引领和风操;一个翁氏子,或兴于吴越,或兴于宋皖,而归于鹁鸽峰,好一个司农常熟翁!

两朝帝师翁同龢:司农常熟世间荒?

上一篇

刘备是否真得可以代替曹操,决定吕布的生死?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