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并非电视剧中的那样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并非电视剧中的那样
收藏 0 0

1946年,人们在河北省清河县发现了一座官墓,专家们根据棺墓中主人小腿骨的推算,墓主人身高大约有一米八,是一个魁梧大汉。而且碑文上有记载:

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现名武家那村)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武大郎,原名武植,清河县武家那村人。这与小说《水浒传》中“武大郎自幼考妣,小时家贫,清河武家人。”的记载完全吻合,说明就这就小说中武松的哥哥武大郎的墓地。但是,墓志铭上的记载却与小说中的武大郎在人物面貌有着天壤之别。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并非电视剧中的那样

武大郎身份之谜

电视剧《水浒传》中的武大郎是一个身高不到一米五的、每天挑着担子四处叫卖炊饼的普通百姓,后来还被老婆潘金莲戴了绿帽子。但是棺木中的武大郎却有着一米八的身高,而且是个文武全才的县官。

难道是《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这位大才子与武大郎有仇,才故意将武大郎的形象丑化的吗?

在清河县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武大郎和一个盟兄弟黄堂曾经有过八拜之交,由于武大郎小的时候家境贫寒,黄堂则帮助了他不少忙,二人情同手足。后来大比之年,武大郎高中进士,被命任山东阳谷县令,而昔日同窗苦读的兄弟黄堂则是名落孙山。黄堂家中因失了一把天火,房屋被烧毁,便想起了在阳谷做七品县令的盟兄弟武大郎,就去找武大郎借钱修盖房屋。

正赶上阳谷百姓将要播种的时节,身县令的武大郎每日忙于为百姓兴修水利。黄堂来到阳谷县衙当天,便受到武大郎的热情的款待,并邀请黄堂留下做客几日。但是黄堂一住便是半个月,就再也没有见到武大郎的身影。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并非电视剧中的那样

愤怒的黄堂认为是武大郎故意避而不见,认为武大郎自己当了官就不再不念及兄弟之情,一气之下黄堂决定返回清远县老家。一路上,黄堂所经过之处,树上、墙上写满了武大郎的坏话,并四处张贴丑化武大郎形象的图画,所见之人也都传播武大郎的谣言,造谣武大郎不是在做官,而是在沿街卖炊饼;武大郎并不是身材高大,而是“武大郎攀杠子——上下够不着”。这些污蔑武大郎的言行,就是被后来的施耐庵写录在小说《水浒传》里,才有了我们现在所悉知的武大郎形象。

等到黄堂回到清河县家中,才发现家中房子已经修盖好,从妻子口中得知是武大郎送来银子,并帮助修建好房屋。武大郎本想给他一个惊喜,事后再告诉黄堂这件事情,还没来得及说,黄堂便离开阳谷县。得知此事原委后的黄堂很是懊悔,一路返回阳谷想要把沿途诋毁武大郎的字画销毁掉,但为时已晚,这些信息早已被传播散开,以至于传到施耐庵耳中。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并非电视剧中的那样

武大郎与妻子潘金莲夫妻恩爱

《水浒传》中的潘金莲是个红杏出墙,并毒死亲夫的恶毒女子的形象,后被武大郎的弟弟武松杀害。但这些均是施耐庵编造出来的故事,况且在历史上武大郎也并没有武松这位亲弟弟,这一点现在居住在清河县的武大郎后人保存的武家家谱为证。

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莲,她是当时地方知州家的一名大家闺秀,家住在距离武家那村不远的黄金庄。武植一开始在为潘家打工,看他为人老实、勤快,潘金莲经常接济他,所以潘金莲的父亲把女儿许给了武植。

婚后的武大郎和潘金莲和睦恩爱,两人之后育有四个子女,但是二人并没有小说中描写的那样。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并非电视剧中的那样

施耐庵直系后人道歉

施耐庵在写《水浒传》时从民间收集素材,道听途说,就把有关时任阳谷县令武植的”丑事”编成故事写了进去,此后为武潘两家名声留下恶劣影响。

2009年12月,施耐庵的直系后人施胜辰,深明大义,引疚自责,亲自来到清河县武植祠堂,代表先人施耐庵向武家的后人表达歉意,并为武植和潘金莲夫妻二人建造塑像,亲自作画并配以道歉诗,为武潘两家昭雪沉冤。这首诗至今仍然裱糊在武植祠内的墙壁上:

杜撰水浒施耐庵,武潘无端蒙沉冤。

施家文章施家画,贬褒迄今数百年。

累世因缘今终报,正容重塑展人间。

武氏祠堂断公案,施姓欠账施姓还。

【文/文字看历史,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

一块墓志铭,揭示出一个村庄名字的由来

下一篇

宋越熙宁战争,我大宋也有赢的时候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