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对北洋水师和甲午战争的失败浅析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对北洋水师和甲午战争的失败浅析
收藏 0 0

关于北洋水师和甲午战争的失败,各种反思分析的文章可以说汗牛充栋。今天我也来水一下。

军舰强大不强大不是主要因素,没有强大的人,什么样的强大装备都是白搭。图片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

北洋水师的失败其实是个必然性的结果。黄海海战的失利还是胜利都无法改变这个必然性。最根本的原因是大清王朝在政治上的彻底失败。

政治是个什么东西?其实政治这个东西真不是个东西!。它本身不产生任何生产力、战斗力,但是却可以决定一个单位的生产力与战斗力的上限。它可以把一个单位的战斗力、生产力拔高到无限接近起理论上限,也可以把一个单位的生产力、战斗力贬低到超出其理论下限。大清王朝本身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对北洋水师和甲午战争的失败浅析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宁赠友邦不予家奴”“保大清不保中国”这些言语与行动事实就清楚表明了满清统治者的政治立场与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家奴们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现实给了我们答案。

八国联军打到了北京,老百姓居然搬梯子帮外国士兵翻墙进入紫禁城劫掠。大清王朝战败,老百姓压根就不伤心只有漠不关心与幸灾乐祸,战败的是老爷们,关家奴们什么事?!

这说明满清统治者的利益与国家利益并不是完全重合,和普通人民大众的利益更是完全对立。在其言传身教之下,其内部各个小集团也是以私有利益为优先导向。于是内部倾轧、牵制、拆台也是常态。

对北洋水师和甲午战争的失败浅析

比如说慈禧八国宣战,李鸿章就说:“此乃乱命,臣不奉召”,不但是李鸿章一个人,而是和东南的督抚们最后搞出了一个东南互保。满清朝廷和外国开战,居然封疆大吏保持中立。

北洋水师海战失败后龟缩港内,日军于是在山东登陆包抄威海卫炮台。而当时山东的清军有三万余人,但是当时的山东巡抚李秉衡按兵不动,眼睁睁看着威海卫炮台被日军攻克,北洋水师被内外夹击惨遭全军覆灭。李秉衡为什么不派兵去支援北洋水师,而是坐看北洋水师陷入苦战呢?原来,李秉衡是清流派的重要成员之一。清流派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李鸿章。因此李秉衡等清流派的官员一致认为,甲午战争就是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的战斗,如果打赢了固然好,如果打败了,那也是李鸿章个人的仕途走到尽头,跟他们没什么关系。所以,在一群清流派同僚的支持下,李秉衡也就乐于“坐山观虎斗了”。

甲午海战后,南洋水师找到日本向日本索要当时的日本在战争中俘获的一艘战舰,理由是:虽然这是日本俘获的,但是这艘战舰是南洋水师借调到北洋水师的,而南洋水师并没有同日本开战,所以日本应该把这条船还给南洋水师。

对北洋水师和甲午战争的失败浅析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评论界有一句话:李鸿章以一人之力敌日本一国之力,能不败乎?其实小日本评价还不够准确。甲午战争是日本上上下下团结一心侵略扩张而发动的,对手表面上是中国,实际上是拥有北洋水师的北洋集团,并且中国统治集团内部还有一大帮子势力很大的利益集团在暗中搞破坏帮倒忙。

李鸿章自己也算不上什么好东西,晚清名臣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后曾评价李鸿章“比十个法国将军更坏事。”事实上李鸿章给左宗棠拆台的事情也没少干。

从这些信息就可以看出,当时满清的统治阶层上上下下压根就没有国家利益与国家尊严的观念,有的只有个人利益与小集团的利益。为了个人利益与小集团的利益,国家利益与国家尊严随时可以抛弃。而广大劳动人民沦为事实上的家奴,积极性主动性丝毫没有,在这种环境下北洋水师的失败就是历史的必然了,差别不过是什么时候败。

对北洋水师和甲午战争的失败浅析

北洋水师就是胜利又能怎么样?

我们不妨假设做个假设:海战中北洋水师除了定远镇远貳舰,其他军舰均被日本海军击沉击伤,而北洋水师定远镇远凭借重甲硬抗日本联合舰队,精准而又威力巨大的重炮把日本海军打得近乎全灭。这种设定在历史当中还是有可能发生的,那么结局会怎么样?

首先打到日本去,逼迫小日本割地赔款这样的事情会发生么?

绝不可能。首先因为李鸿章是汉臣,而大清王朝是满人的王朝。满清一直以来都对汉人掌权深刻提防的,到清末那是迫不得已给汉臣大权,并且还极力利用汉臣之间的矛盾相互牵制,使得汉臣即使掌权也无法撼动满人的统治。而李鸿章的北洋水师打赢了日本,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必然给北洋水师和李鸿章增添巨大的威望,这就要威胁到满清权贵的统治了。于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满清权贵必然要对李鸿章和北洋水师进行强力压制。

其次是以帝师翁同龢为首的清流派大臣。明清以来的清流派特点就是“平时束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说白了就是自命清高,擅长夸夸其谈说大话唱高调,做事是做不好的,但是对其他能做事的人则是百般挑剔,事到临头来除了大义凛然 “以身报国”之类的高调,啥屁用没有。就好像翁同龢秘传书信让山东巡抚李秉衡见死不救,坐视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然后皇帝问起来的时候除了说“臣罪该万死”还能干什么?而到了大难临头的时候,甚至连自杀殉国的勇气都没有,比如明末的士林领袖钱谦益说水太凉,就不投水自尽了。

如今李鸿章立下了这么大功劳,还想更进一步那不是还想爬的更高?所以必然要想办法把李鸿章绊倒,甚至摔一个大跟头才好。

对北洋水师和甲午战争的失败浅析

再其次是张之洞等等这些素来就和李鸿章不睦的封疆大吏,李鸿章打败了小日本联合舰队都已经是立下了天大的功劳,还想打到日本去封狼居胥?!你李鸿章封狼居胥了,我们这些人的面子往哪里搁?只要有机会,拆拆台,扯扯后腿的事情那是肯定要干的。

说完了满清王朝这边,那小日本那边会怎么办?

日本必然说战死的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和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欺上瞒下(要是没死必然是逼迫切腹自杀谢罪的),擅启战端,然后就是奴颜婢膝,大谈自古以来日本就是仰慕中华之类的漂亮话…….

还有当时的其他列强,比如英法俄等国。这李鸿章居然打败了小日本,还想要打到日本去要日本割地赔款,这不是表明中国又要翅膀硬了,那么英国、法国、俄罗斯干了那么多坏事不怕秋后算账?实际上到今天他们都怕我们中国跟他们算账,各种小动作可是几十年以来一直没断过。所以联合起来向满清政府施压,不允许李鸿章进攻日本,不允许小日本割地赔款这是很正常的,反正动动嘴皮又不费事对不?理由都很好找,贷款那么多给了日本,割地赔款了怎么还贷?于是不但要阻止北洋水师打到日本去,而且还要加大贷款力度支援日本重建联合舰队来牵制中国。

对北洋水师和甲午战争的失败浅析

在这样的内外环境之下,大清王朝必然是展现一下天朝上国的风采,对日本除了既往不咎就啥也没有了。而对北洋水师这边必然是大功化小,小功化了。再敢多说登陆日本的话就给扣上一顶好战嗜杀的大帽子,轻则丢官重则入狱。

至于北洋舰队的补给弹药,维修资金与设备器材就不要想了,添置新舰更加不可能,日本联合舰队都没了,还花那个钱干嘛?再多说几句扣上妄图威震京师图谋不轨的帽子都有可能。

于是北洋水师的胜利得到的,除了为下一次失败做准备,什么也没有。

所以说政治上的失败才是彻底的失败,是致命的内因,武器装备什么的不过都是外因。臭鸡蛋是永远孵不出小鸡来的

上一篇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读书笔记10:郑成功的一生也并非那么成功

下一篇

孟轲之母为子三迁,外在环境影响很大,最终成就一代名人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