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清政府强制汉族男梳辫子,奴化教育后,清亡汉人誓死不剪辫子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清政府强制汉族男梳辫子,奴化教育后,清亡汉人誓死不剪辫子
收藏 0 0

中国古代各朝各代都有各自的服饰和造型,例如:汉人原本是将头发束在头顶;满人则是前颅头发剃光,把后脑头发编成一条长辫垂下。清朝男人的发型是遵照满人的习惯而来的,表示满州人入主中原后,各族人对满人的臣服。顺治元年,清朝皇权进入北京后,宣布京城内外军民人等尽行剃发以示归顺,是为”剃发令”。

清政府强制汉族男梳辫子,奴化教育后,清亡汉人誓死不剪辫子

头发成了归顺降服的标志,从而被赋予浓浓的政治意味。有很多人高呼”宁为束发鬼,不做剃头人”,誓死抵制”剃发令”。满族皇权强制汉人剃发,改变民族习俗,实质是要在精神上征服汉人。这是清朝为了征服汉族的一个标志。

清朝满族统治者推行”剃发易服”的原因,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点:

清政府强制汉族男梳辫子,奴化教育后,清亡汉人誓死不剪辫子

一、建立当权者权威

满族在饮食,或者服饰、住宅、出行等方面,均和汉族大大不同。当时在文化等方面满族愿意向先进的汉族学习,改变自己。但是在其他方面,满族必须要立住自己的权威,发型就是其中之一。

清政府强制汉族男梳辫子,奴化教育后,清亡汉人誓死不剪辫子

二、快速建立对汉族人民的统治

满族人在刚入关时只有十余万八旗军,加上辽东、辽西的满族人迁入关也只有五十多万人口,而各地的汉人人口在5000万以上,如何尽快统治百倍于己的汉族人民。而”剃发易服”就是一个无比狠毒却极其有效的方法。强迫各地的汉人穿满服,剃成满洲发式,就使得人们从外观上分不出是汉人还是满人。同时以屠杀立威,在”留发不留头”的清洗中杀戮了大量的潜在抵抗人员。这使汉人无法组织和进行有效的抵抗,进而巩固对汉族人民的统治。

清政府强制汉族男梳辫子,奴化教育后,清亡汉人誓死不剪辫子

三、打击汉族民族精神

满族统治者希望通过剃发易服来打击、摧垮广大汉族人民尤其是上层人士的民族精神;保持满族的统治地位,保持满族不被汉族同化。后来的历史表明,满族统治者的这一措施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汉人逐渐淡忘本民族习俗,习惯了满族的发式和服装。到辛亥革命号召民众剪去辫子时,仍然有许多人不愿意剪,可见”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易服”政策对汉族影响极深。

“剃发易服”是清初主要的社会矛盾之一。针对当时各地汉人的抗争此起彼伏的情况,当时的陈名夏曾说过:”免剃头复衣冠,天下即可太平”。然而不久他就因为说了这句话而被满门抄斩。

清政府强制汉族男梳辫子,奴化教育后,清亡汉人誓死不剪辫子

1912年2月,清帝下诏退位,存在了268年的清朝宣告灭亡。1912年3月5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发”大总统令”:”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仰内务部通行各省都督,转谕所属地方,一体悉知。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向全国颁布了剪发令,要求减去满清的辫子,脱掉满清服饰。

清政府强制汉族男梳辫子,奴化教育后,清亡汉人誓死不剪辫子

当时令人奇怪的现象是,汉族民众纷纷抗拒,满人却率先剪掉了辫子。那么为什么恢复汉族传统发式推行的这么艰难呢?

首先,奴化教育下的影响

一部分人认为这是奴化教育下所导致的悲哀形态。在当代很多人没有上过学,文盲非常多,对于他们而言,辫子就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绝对是不可以剪掉的,剪掉的话就是对不起自己的国家,对不起自己的老祖宗,这样的想法根深蒂固。

清政府强制汉族男梳辫子,奴化教育后,清亡汉人誓死不剪辫子

其次,给自己留后路

另外大部分人是因为害怕如果哪一天清朝复辟的话,自己就倒霉了,留着辫子就是给自己留后路。其实经历过了数百年的清朝的统治,很多的人都开始麻痹了,对于他们来说,留着辫子已经成为了习惯。

清政府强制汉族男梳辫子,奴化教育后,清亡汉人誓死不剪辫子

而在”剪辫”的实际操作中,革命党往往是随身拿把剪刀,在大街上拽住头发喀嚓一剪刀解决。在这种野蛮强制的做法下,会让人有一种屈辱感,抵抗就容易理解了。

关键词:中国 清朝 汉人 满族 剃发 民族 习俗 文化 传统 南京 总统

上一篇

如果当初“罢黜百家,独尊墨子”会怎么样?

下一篇

日本江户时代–您不知道的10个有趣事实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