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不给封王就造反,打的皇帝抱头鼠窜,东汉燕王到底有多刚?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不给封王就造反,打的皇帝抱头鼠窜,东汉燕王到底有多刚?
收藏 0 0

导语

“我功当为王;但尔者,陛下忘我邪?” ――《后汉书·彭宠传》

这是东汉初年刘秀初封功臣后,其帐下大将彭宠的一句话,纠结点在于自己没有被封王!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尤其是秦汉时期,王爵是仅次于皇帝的爵位,手中握有封地之生杀大权。而自刘邦通令全国”非刘氏不得封王”之后,基本上断绝了异姓王的存在,甚至于异性封王曾被一度视为祸端将至。

那么在东汉初年,这位极其普通的将领为什么会认为自己应当封王呢?更为传奇的是,没有被赐予王爵的彭宠,立即整顿兵马谋反,自立为燕王,打的刘秀大军抱头鼠窜。那么这位东汉初年天下未定之际打刘秀的彭宠,为何会觊觎王爵,非要封号不可呢?其实他不是莽撞,而是天真作祟。这位不封王就造反的燕王,在如此之刚强的外表背后,隐藏着的则是一颗朴素的心。

一、为家族鸣不平,为父兄讨还公道

彭宠要求封王,最关键的原因便是自己对家族的愧疚和对天下大乱的不满,而他要求封王拜相,也只是为给自己的家族鸣不平,为彭家讨还公道,而不是真的为了爵位。在那个世族林立、门阀弄权的时代,出生于负有名望的官宦世家,是无数人毕生的夙愿。

不给封王就造反,打的皇帝抱头鼠窜,东汉燕王到底有多刚?

彭宠像

而彭宠,便是为数不多的幸运儿之一,其父彭宏为渔阳太守,其时正值汉哀帝在位。汉哀帝时期,是西汉王朝颓废的临界点,以至于有”哀帝之后已非汉“的说法。而彭宠就在这种环境中逐渐成长,与其说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重大,倒不如说言传身教意义更强。

由于汉室倾颓的缘故,本就性格刚烈的彭宏(彭宠之父),对于汉王朝的忠诚更加坚定,常以汉室衰退如斯而自责不已,加之其性情刚烈,忧国忧民之情展现的更加强烈。

这种情况下,彭宠收到的教育将会是什么呢,彭宠对于自己家族的认知,又会是什么样子?答案是肯定的,即彭氏一门忠心于汉,吾辈当自为之。随后发生的情况,却彻底打击了彭宠将要为汉建功立业的梦想,同时埋下了彭宠影刃待发、为家族奋斗的种子。是时王莽擅权篡汉,朝内外铲除异己成风,彭宠之父便是其中之一,被王莽诛杀。

史料记载曰:王莽居摄,诛不附己者,宏与何武、鲍宣并遇害。

彭宠,这样一个自小受到忠于汉室之教育的少年,在和谐美好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他,瞬间失去了父亲,而父亲被害的原因,恰恰是因为他忠于汉室!为父亲讨回公道,自此成为彭宠毕生的使命。

二、为家父而奔波,为刘氏舍生忘死

彭宏为汉室而劳碌一生,最终却因为忠心汉室而被处死,这样的命运不可不谓之传奇,而遗留的彭宠,则对于王莽之仇恨弥深。更始帝建汉,彭宠以为可以为父讨回公道,欣然投奔却是无果。待建武帝称汉而起,彭宠又立即用自己的所有家财置办牛酒去犒劳刘秀大军。

不给封王就造反,打的皇帝抱头鼠窜,东汉燕王到底有多刚?

影视剧中的刘秀形象

随后率大军并渔阳全郡投奔刘秀,而刘秀假仁假义的态度,又让彭宠误以为为家族正名有望。注意,当时属于刘秀起事之初期,帐下大将并未有几十人之多,此外军备、兵力、武器、粮草、领地以及战略位置等等,皆落后于其他割据政权。彭宠之前官拜渔阳太守,而渔阳全郡之物资可谓肥肉一块!

此外,王朗也于其时起事,同时北地各郡多有归附王朗者,而这种情况对刘秀极其不利,一旦刘秀与王朗摩擦开战,那么前后方都将陷入瘫痪,即前有王朗、后有流寇大军。但若有坐拥渔阳这一北地大郡的彭宠来投,则可以形成一股缓冲势力,弥补自身之不足。于是,刘秀对于前来投奔的自己的彭宠那是格外的恩宠!加封大将军,赐爵建忠侯!

注意,起时的大将军多有虚设之嫌,如刘秀帐下诸将皆有号大将军之历史!然对于彭宠而言,一个大将军职加上”建忠”二字,他会作何感想?他当然会忘乎所以。见自己被封为大将军,加建忠侯,彭宠便开始真正为刘秀建功立业,想尽最大的努力为刘秀服务。

一方面是刘秀对其使用的障眼法生效,让彭宠自以为“主公待我不薄,我必务实以报之。”另一方面则是彭宠的需求作祟,彭宠只想尽力辅助刘秀,以求最终天下平定后为父亲讨回公道,事实证明,彭宠为刘秀一统天下所作的贡献是极大的。

不给封王就造反,打的皇帝抱头鼠窜,东汉燕王到底有多刚?

刘秀帐下部分大将

据史料记载:光武乘制封(彭宠)建忠候,赐号大将军。遂围邯郸,宠转粮食,前后不绝。 ――《后汉书·卷十二》

通过这段史料记载,结合一下刘秀的心思,我们也可以清晰的得出两点结论。其一:刘秀封两个虚衔,只为给他一个好印象使其为自己卖命。封建忠候虽是侯爵,但封邑却少得可怜,赐号大将军更是虚衔无实权,彭宠的兵马还是自己原来那点。而刘秀的目的就是让彭宠知道,只要投奔自己就能加官进爵,这恰恰与彭宠的目的不谋而合。

其二:围邯郸城才是重点,刘秀加封彭宠,就是看中了彭宠的后勤保障能力。要知道彭宠的渔阳之力甚为强大,物资兵甲皆为上等!注意史料记载,刘秀是加封完彭宠之后,立即围了邯郸城,让彭宠转运粮草。通过此两点,不难看出刘秀的狡诈和彭宠的质朴,其后彭宠却又为刘秀舍生忘死,立下不朽功勋。

三、刘秀假仁假义,朱浮阳奉阴违

刘秀即位后,彭宠的幻想被彻底打碎。刘秀大封之时,加封原彭宠部下吴汉、王梁位列三公,至于彭宠却是没有任何加封。关键是这位吴汉,原先在彭宠手下是为县令,然进入刘秀政权后,却是平步青云成为了代替邓禹的猛将!极受刘秀赏识,多次率领一批大将军出战!详见前篇吴汉传。在这种情况下,本就性格暴躁且刚毅的彭宠能怎么想?当然是不满!而且是极度不满。于是便有了那句”我功当为王,陛下忘我邪?”之语。

试想一下,自己带着两个人和一干兵马投奔刘秀,为了刘秀顺利征战而日夜操劳为其转运粮草,确保大军衣食无忧。到最终,刘秀称帝封功臣,自己没有份了,反而当初两个部下却位列三公!这种情况,谁能受的了?彭宠不是真的想封王,他只是抱怨刘秀忘了自己,不给自己实现愿望。即便彭宠是智患,此时也能看清楚刘秀的嘴脸,况且朝中对自己多有排挤和构陷。邯郸大战之后,朱浮便在刘秀面前或阴或阳、或明或暗,总之是一味的构陷彭宠(详见前文:赐死朱浮:没有罪名的背后,是满满的帝王之怒)。

不给封王就造反,打的皇帝抱头鼠窜,东汉燕王到底有多刚?

朱浮

一心复汉想为父正名,最终却是这个结果,彭宠还能怎么办?

据史料记载:建武二年春,诏怔宠,宠意浮卖己,上疏愿与浮俱征。又与吴汉、盖延等书,盛言浮枉状,固求同征。帝不许,益以自疑。

听天由命不可能,靠人不如靠己。对于刘秀心灰意冷的彭宠,已经走投无路了。于是起兵谋反、自立为王的念头扎根于心。建武二年,彭宠起兵。

四、自立为燕王,告慰其父在天之灵

起兵造反也是无奈之举,但站在彭宠人生经历的角度来看,却是合情合理。起兵第一战,便是攻打数次陷害自己的朱浮,由此也能看出彭宠起兵的无奈和对朱浮的恨意。攻打朱浮,是彭宠起兵的第一个目标,整体来看彭宠的起兵之路,其实就两个目标。

其一:斩杀朱浮以告慰自己昔日之战功,有个了断。其二:纵横联合,攻破刘秀这一伪君子的王朝,覆灭那个让彭宏、彭宠两代人忠心耿耿效力,却最终费力不讨好的大汉王朝。

史料记载:……遂发兵反,拜署将帅,自将二万人攻朱浮于蓟,分兵徇广阳、上谷右北平。 ――《后汉书·卷十二》

至此,彭宠心中早已没了昔日为父亲讨回公道的毕生夙愿。有的只是打破这个愚忠之牢笼的决心,有的只是覆灭”害人不浅”的汉王朝的信心,有的只是一颗无所不用其极的复仇之心!发兵两万人攻打朱浮,大破刘秀援军,刘秀大军被打的抱头鼠窜。攻克右北平,上谷等地,和亲匈奴,结交张步,自立为燕王……

不给封王就造反,打的皇帝抱头鼠窜,东汉燕王到底有多刚?

刘秀召彭宠述职图

造反之后的彭宠,一步一步的按照那两个目标进行军事行动。破刘秀亲匈奴,交张步占北平 到最终自立为燕王,且打的刘秀不敢应战,彭宠完成了自己后半生的使命。但自己的初心,却早已被抛向了九霄云外。复兴汉室为家族正名的初心,已被彭宠所负。

王朝通史结语

东汉初年的燕王彭宠,从早年以复兴汉室为志向,到后半生以颠覆汉家为目标,改变了的不仅仅是人生目标,更是自己的那颗初心。所谓不忘初心得始终,然彭宠不知此也!

当然,像彭宠这样一个被时代所玩弄的粗心大将,其从发家再到走向覆灭,离不开东汉初年的最大谗臣——朱浮的运作。一方面是自身的性格刚烈且好谋而无断,不能审时度势,另一方面是谗臣的挤兑,最终使得这位“功当为王”的燕王彭宠,快速走向了死亡。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

《后汉书》;

《东观汉记》等。

上一篇

超级富二代纳兰容若,为何诗词里全是悲凉?

下一篇

地方力量制衡皇权的最后机会,可惜被浪费,从此皇权极度膨胀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