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蓟县独乐寺(1):严嵩的书法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蓟县独乐寺(1):严嵩的书法
收藏 0 0

蓟县独乐寺(1):严嵩的书法

窦燕山是蓟县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而名闻古今的赵普也是蓟县人,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名人”也与蓟县有关。

蓟县,西周时属燕国,春秋时期称无终子国并建都于此,秦代置无终县,隋大业末年改为渔阳,明洪武初年撤渔阳县入蓟州,民国二年改为蓟县至今。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便于蓟县有关,陈胜、吴广之所以发动农民起义,就是因为:”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来描述爆发于公元755年12月16日(唐朝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的”安史之乱”。

以上只是有关联,但并没有留下多少痕迹,但始建于公元636年(唐贞观十年)、公元984年(辽统和二年)重建的”独乐寺”依旧存在。

独乐寺自重建开始计,共经历过了28次地震,其中最大的一次地震就是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

据资料记载:公元1976年7月28日3点42分53.8秒发生的唐山大地震,整个观音阁(独乐寺主体建筑)左右摇摆一米多。当时的工作人员都非常担心,认为独乐寺可能要垮了,结果,震后的独乐寺仍然是安然无恙。

出于一种好奇,早就”心向往之”,而这段时间因往返于北京、平谷、唐山之间,正好有了驻足蓟县,探访独乐寺的机缘。

值得玩味的是,独乐寺山门的”独乐寺”三个字,竟然出自明朝”奸相”严嵩之手,不去探究严嵩的人品,因为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人品”负责到底,那是严嵩自己的事情,别人可以品论,但无法左右严嵩的命运。

自己的字也是写的一塌糊涂,对书法也没有什么研究,但听书法大家谈过:题写匾额,一般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书法不错;二是有一定身份、地位,有一定的知名度尤其是美誉度。

可严嵩只是一个有知名度而无美誉度的人,可严嵩的题字竟可以保留至今,由此可见,严嵩的”字”还是经得住历史推敲的。

据说,清代顺天府乡试的贡院,其大殿匾额上的”至公堂”就是明朝的首辅严嵩所题。由于严嵩政声狼藉,乾隆总觉得保留那几个字不合适,就想把它换掉。虽然他对自己的字比较自信(否则他也不会到处留字了),可他自己书写那几个字之后,觉得不如严嵩的好;叫大臣们写,也觉得不如严嵩的,最后就放弃了将其换掉的想法。

当然,一则是因为乾隆的大度,二则也是因为严嵩的”字”委实有”功底”,但更大的原因则是因为严嵩的”聪明”,他的题字虽多,但从不留下”某某到此一游”之类的落款,否则,恐怕他的”字”早就绝迹了!

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出自严嵩之手,至今仍然高悬在山海关的城楼上。

孔府大门的匾额”圣府”二字也出于严嵩之手,孔府是何等”高贵”的府第,而如今也继续留存。

因为不留落款,使得严嵩的”字”得以留存,同样,也给后世留下了”造假”的可能,”六必居”就言称其”六必居”三个字为明朝宰相严嵩亲笔手书。

其实,早在1965年,当时的北京市委书记邓拓就曾来到前门外六必居酱园的支店六珍号,通过原六必居酱园经理贺永昌借走了六必居的大量房契与帐本,他从这些材料中考据出六必居不是创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大约创建于清朝康熙十九年到五十九年间。雍正六年,帐本上记载这家酱园的最早名字叫源升号,到乾隆六年,帐本上第一次出现”六必居”的名字。

因此”六必居”三字并非严嵩手书,只是假借严嵩之名罢了!

上一篇

秦朝大将蒙恬临终前留下一段话,曹操为何每读一次就哭一次?

下一篇

读《资治通鉴》辨《三国演义》误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