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有人说历史上的魏延并不是死于谋反,所以魏延究竟为何而死?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有人说历史上的魏延并不是死于谋反,所以魏延究竟为何而死?
收藏 0 0

《三国志·蜀书·魏延传》:“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就是说魏延在诸葛亮死后不向北降魏却向南走,就是想除掉杨仪。以当时魏延之地位诸将自会让其取代诸葛亮之地位,接过军权,再继续北伐。本意如此,决不是想背叛。

那么问题就来了,魏延既然无意背叛却怎么落得如此下场呢?下面咱们就从正史陈寿所著之《三国志》中看魏延之死的经过:

有人说历史上的魏延并不是死于谋反,所以魏延究竟为何而死?

一、“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

魏延每次随诸葛亮出兵,都想请求单独率领一部人马,与诸葛亮分兵两路进发而会师潼关,像从前韩信所为那样,更是曾经提出过亲率兵马出子午谷奇袭长安之策,遭到谨慎的诸葛亮反对。魏延常以为诸葛亮胆小,叹恨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魏延既善于养兵,又勇猛过人,加上性格矜持高傲,当时大家都对他敬而远之。惟有杨仪对他不宽容让步,魏延对此十分仇恨,两人关系有如水火。魏延曾几次拔刀威吓杨仪要杀了他。

有人说历史上的魏延并不是死于谋反,所以魏延究竟为何而死?

三、十二年,亮出北谷口,延为前锋。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出兵北谷口,以魏延为先锋。当年秋,诸葛亮病重,便秘密地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讨论筹划他死后退军的安排,让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若魏延不服从军令,便弃他不顾,军队照常行动。

四、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

诸葛亮病逝后,秘不发丧,杨仪令费祎前去探听魏延的口气。魏延说:“丞相虽然死了,我还在嘛,府中的亲属和官员可发丧还葬,我自然应当率领各军去进击敌人,怎么可以因为死了一个人而耽搁国家大事呢?再说我魏延是何等人,岂能受杨仪的指派,作断后的将军!

有人说历史上的魏延并不是死于谋反,所以魏延究竟为何而死?

五、延遣人觇仪等,遂使欲案亮成规,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

魏延派人去观察杨仪等的动静,才知道他们全都准备按照诸葛亮生前安排好的计划,各营依次引兵撤退。魏延得到消息十分震怒,趁杨仪尚未发令撤军,自己率先带领手下的部队直接南归,烧毁所过地方所有的栈道。魏延、杨仪各自上表控告对方叛变。杨仪等劈山开道,昼夜兼行,随魏延之后到达。魏延先到后,占据南谷口,派兵阻击杨仪等,杨仪等命何平在前抵御魏延。何平斥责魏延先到的行动说“丞相归天,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竟敢如此行动”魏延的兵士知道魏延理短,便不听他的指挥,部队全都散去。魏延只是与他的儿子等几个人逃往汉中杨仪派马岱追杀魏延,马岱砍下魏延的脑袋交给杨仪,杨仪起身用脚踏踩魏延的头说:“庸奴!还能干坏事吗”于是诛杀魏延三族。

有人说历史上的魏延并不是死于谋反,所以魏延究竟为何而死?

按《三国志》中所述基本可以肯定魏延是被诸葛亮设计谋杀的。那么诸葛亮为何要设计杀了魏延呢?下面咱们就来分析一下:

从第一点上看魏延在军事战略上与诸葛亮是完全不一样的,从几次北伐魏延和诸葛亮提出的战略计划都被诸葛亮否决了就可以看出诸葛亮完全是“谨小慎微型”,而魏延却恰恰相反绝对属于“冒险激进型”。所以诸葛亮是绝对不会在自己死后让这个当时已经是蜀中绝对的二号人物来接自己班的。

从第二点魏延的性格也能看出诸葛亮为何想除掉魏延,魏延带兵绝对是一流的,加之本人又勇猛过人、性情孤傲,自己在世之时他魏延绝对不敢动。在自己死后假以时日魏延大权在手、军心归一之时绝对是没人可以压制得了他的。以他的性格要是真想动那刘禅也不好说啊!

有人说历史上的魏延并不是死于谋反,所以魏延究竟为何而死?

所以呢为了让自己选定的接班人(姜维)顺利接班,借魏延、杨仪不和之机玩了个一石二鸟之计杨仪也是狭隘刻忌之人,一直对魏延耿耿于怀,伺机报复。据说魏延的头献上之后,杨仪拿魏延的头当球踢,可见素质之低,风度之差。诸葛亮对杨仪也不是特别看好,仅仅是利用他的公报私仇来借刀杀人除掉魏延而已。最后杨仪也落得个被贬的下场,诸葛亮实现了一石二鸟的谋划,为姜维顺利接班铺平了道路。

有人说历史上的魏延并不是死于谋反,所以魏延究竟为何而死?

诸葛武侯就是诸葛武侯喽!揣测人心之准自是无人能及了,自知安排杨仪掌权、安排魏延断后定会引得魏延不服,果然使得魏延激怒之后做出失去军心之所为。也知道以杨仪之性情定会诛杀魏延以泄心头之愤!也知道以杨仪之才他日定也无甚作为。武侯之能果然无人能及也!各位以为呢?

上一篇

《管子·海王》——春秋战国盐业争霸赛

下一篇

侍奉了5朝13位皇帝,位居高位却清廉爱民,他号称“不倒宰相”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