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一段让农民永远难忘的记忆——80年代交公粮的场景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一段让农民永远难忘的记忆——80年代交公粮的场景
收藏 0 0

在农业税取消之前,中国农民是要交公粮的。交公粮是农民的口语,在上个世纪,交公粮是每个农民家庭应尽的义务,农民通过以粮代税的方式为国家的建设做贡献。

一段让农民永远难忘的记忆——80年代交公粮的场景

国家再把从农民那里收上来的公粮作为“商品粮”分配给城里人,那时候的农民是非常羡慕那些吃公粮的城里人的。

一段让农民永远难忘的记忆——80年代交公粮的场景

交公粮前,要在阳光好的天气,找一片地面,扫干净,倒出粮食,摊薄、摊平进行晾晒。

一段让农民永远难忘的记忆——80年代交公粮的场景

感觉晒干燥了,再把粮食装袋。

一段让农民永远难忘的记忆——80年代交公粮的场景

交公粮的时间有严格的规定,如果农民不能按时交齐公粮,是要被罚款的,所以农民都要抓紧时间交公粮。

一段让农民永远难忘的记忆——80年代交公粮的场景

交公粮的地点基本上都在镇上,因为附近的很多村子都会过来交,所以,村民们都会起早赶在前面去交公粮。

一段让农民永远难忘的记忆——80年代交公粮的场景

没有板车、马车、拖拉机,只能靠肩挑了。

一段让农民永远难忘的记忆——80年代交公粮的场景

那时候的农民真不容易啊。

一段让农民永远难忘的记忆——80年代交公粮的场景

有的全家老小一块上阵。

一段让农民永远难忘的记忆——80年代交公粮的场景

交公粮的马车队伍。

一段让农民永远难忘的记忆——80年代交公粮的场景

经济条件好的农民开着拖拉机去交公粮的,当时拖拉机在农村是少有的。

一段让农民永远难忘的记忆——80年代交公粮的场景

由于交公粮程序复杂,有的农民要排一天的队才能交上公粮。

一段让农民永远难忘的记忆——80年代交公粮的场景

到了粮站,排队等着检测。

一段让农民永远难忘的记忆——80年代交公粮的场景

那时候也没有智能手机,否则,可以看看“老照片讲故事”打发打发时间。

一段让农民永远难忘的记忆——80年代交公粮的场景

有的农民早上没吃早饭就出来了,饿着肚子排了一天队才排到。

一段让农民永远难忘的记忆——80年代交公粮的场景

第一道工序是验收。粮站工作人员用一个中间带凹槽的长钢钎,在每个粮袋上插一下再抽出,钢钎会带出一些粮食,他们只需放几粒在嘴里咬一下,便知粮食的干燥度如何了。

一段让农民永远难忘的记忆——80年代交公粮的场景

也有使用一种仪器检测干湿度的,但是经常出现农民对仪器检测出的干湿度不认可而发生争吵。争吵归争吵,最后农民还是无可奈何地把粮食拉回家再晒。

一段让农民永远难忘的记忆——80年代交公粮的场景

那个年代在粮站工作是很吃香的职业,交粮的人一般还要拍拍粮站工作人员的马屁,要是他说不好的话,就得拉回去再晒几天再过来。当然,验收不苛刻些也不行,如果让没晒干的稻谷进了仓库,就会发霉,影响全仓库的粮食。

一段让农民永远难忘的记忆——80年代交公粮的场景

验收通过后,再上风车。把粮食倒进风车,风车会把不够饱满的麦子吹出来。

一段让农民永远难忘的记忆——80年代交公粮的场景

上风车最忙人了,需要几个人同时进行:一个人要往风车里倒粮食,另一个人要用口袋把合格的粮食接着,还需要一个人把风车吹出去的瘪谷子装起来。

一段让农民永远难忘的记忆——80年代交公粮的场景

过完风车后的粮食就可以过秤了。

一段让农民永远难忘的记忆——80年代交公粮的场景

农民把一袋一袋的粮食搬上搬下进行过称,粮站工作人员进行记账、除皮、算账。

一段让农民永远难忘的记忆——80年代交公粮的场景

当然,他们不会给农民帮一点忙的。

一段让农民永远难忘的记忆——80年代交公粮的场景

检验合格后,农民再把一袋袋粮食扛进粮仓,倒进国家的粮库里,才算完事。因为粮食堆得很高,要用木板搭桥才能够着。

一段让农民永远难忘的记忆——80年代交公粮的场景

交完公粮后,粮站工作人员给一张收购单,整个交公粮的流程才算结束。

关于农村交公粮,您又有什么想说的呢?

上一篇

朱元璋育有26子16女,为何短短两百年后,皇室人口达到百万之众?

下一篇

湘江边近代两位伟人的史话,决定了新疆的归属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