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古代的秤一斤竟是十六两,“无尖不商”怎么成了“无奸不商”?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古代的秤一斤竟是十六两,“无尖不商”怎么成了“无奸不商”?
收藏 0 0

“杆秤”现在我们已经很少见到了,在农村的集市上,还能偶尔见到。有人说用杆秤容易造假,缺斤短两。要知道这种秤在古代可是商贩们的必备神器呢,难道古人会这么做吗?当然不是,翻看古籍中很少有记载缺斤短两的记录,相反都是歌颂和赞扬诚实守信的,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秤上有什么玄机吗?

古代的秤一斤竟是十六两,“无尖不商”怎么成了“无奸不商”?

古代的秤由秤砣,秤杄,秤盘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的秤杆学问最大。古时候的计量单位是十六进制,就是说十六钱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于是这秤杄上就有了十六个刻度,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十六颗星。

这十六颗星称为准星,是用来称东西的计量刻度,前七颗星相传是代表北斗七星,告诫人们用秤时心中要有方向,不贪恋钱财、中正公平;后六颗星代表东西南北上下,六个方位,意思是要找准位置,不可偏斜,不可缺斤短两;最后的三颗星代表“福、禄、寿”,称东西的时候要是少一两就是没福,少二两是无禄,少三两就要折寿。

除了这十六颗星以外,还有一颗最重要的星,它叫做“定盘星”,为什么说它最重要呢?因为当秤砣挂在这里时刚好可以与空的秤盘重量平衝,这是做一杄好秤的关键,因此,“定盘星”被赋予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寓意。

古代的秤一斤竟是十六两,“无尖不商”怎么成了“无奸不商”?

这还没完,古人为了约束生意人,还规定秤星必须用白色或黄色标记,不能用黑色,比喻做生意要公平、正直,不能黑心。

大家都听过“无奸不商”这个词,但在古代的“无尖不商”跟现代的“无奸不商”意思可差着十万八干里。古代米商做生意,除了要将盛米的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来一些,让斗里的米冒尖儿。所以在古人这里无“尖”不商是比喻做生意要讲诚信,多让出一点利益的意思。可如今竟演变成不奷诈就不能作商人了,真是让人汗颜!

古代的秤一斤竟是十六两,“无尖不商”怎么成了“无奸不商”?

说到这儿给大家讲个故事,这个故事00后的朋友们应该听过,说的是古人做买卖时用秤的事儿,别小看这一杵秤,它在古人手中不仅是称重的工具,更是约定商业道德的手段。不信的话您往下看就知道了:

在一座县城的南街有家米店,名叫“丰裕”,店里的掌柜眼看兵荒马乱生意不好做,就想岀个赚钱的主意。一天,他把制秤的师傅请到家里,躲开众人,对秤师傅说:“我多加一串钱,麻烦师傅给我的秤做成十五两半一斤的。”做秤师傅答应下来,掌柜便转身走开了。这时掌柜的儿媳听见了公公吩咐秤师傅的话,看到掌柜离开后,儿媳赶忙走上前,跟秤师傅说:“俺公公年纪大了,有些糊涂,刚才他把话讲错了。请师傅将秤改为十六两半一斤的,我再送您两串钱,不过,您干万不能让掌柜知道。”秤师傅答应了,一杄十六两半一斤的秤很快就做成了,秤师傅也果真没把秤的变化告诉掌柜。

过了一段时候之后,米店的生意兴旺起来,甚至连县城东街、西街的人也舍近求远,穿街走巷的来买米。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饺子,掌柜心里那叫一个美,于是出了个题让大家猜猜自家发财的秘密。大家七嘴八舌,有说老天爷保佑的,有说老掌柜管理有方的,有说米店位置好的……

古代的秤一斤竟是十六两,“无尖不商”怎么成了“无奸不商”?

老掌柜呵呵一乐,说:”你们说的都不对,是靠咱的秤!咱的秤十五两半一斤,每卖一斤米,就少给半两,每天卖几百几干斤,就多赚几百几干个钱。”老掌柜一边捋着胡子—边得意洋洋的说着。这时,儿媳从座位上站起来,对掌柜说:“我有一件事要告诉爹,在没告诉爹以前,希望您老人家答应,原谅我的过失。“待掌柜点头后,儿媳不慌不忙的说:“爹说得对,咱是靠秤发的财。咱的秤毎斤多半两,顾客就知道咱做买卖实在,就愿买咱的米,尽管毎斤米少获点利,可卖的多获利就越大,咱是靠诚信发的财。”

掌柜不相信这是真的,拿来每日卖米的秤一称,果然每斤十六两半。掌柜一句话没说,慢慢地走进自己的卧室。第二天,掌柜把全家人召集到一块,从腰里解下账房钥匙说:“我老了,不中用了,昨晚考虑一夜,决定从今天起,把掌柜让给儿媳。往后,咱都听她的!”

虽说这掌柜被儿媳打了脸,但是他明白生意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要重视商业道德,缺斤短两可能会在短期让人富裕起来,但是时间一长人们就会觉得你不够诚实,失去对你的信任,所以诚实守信才是经商的根本。

古代的秤一斤竟是十六两,“无尖不商”怎么成了“无奸不商”?

古人用一杆小小的秤来警示和约束商人的商业道德真是高明!我们也应该坚守这份传统道德,这样我们生活在诚实互信的环境里就会更舒服!

上一篇

古代学术也造假,不过下场都很惨

下一篇

穿越到秦皇汉武时期,你的职业可能会被打击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