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曹操重孙曹髦,是如何向“权倾天下”司马家族发起进攻的?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曹操重孙曹髦,是如何向“权倾天下”司马家族发起进攻的?
收藏 0 0

导言:高平陵之变后,曹爽被诛杀,司马懿终于搬开了挡在他帝王之路上的绊脚石,开始把持朝政,加紧了夺权进程,在军队、朝廷和社会舆论上开始造势,同时着手铲除曹氏旧势力,为“禅让”称帝铺平道路!

公元251年,司马懿病逝,传位于儿子司马文王,司马师开始把持朝政,并积极谋划和推进篡夺“曹氏天下”。

曹操重孙曹髦,是如何向“权倾天下”司马家族发起进攻的?

司马懿剧照

公元254年二月,时任皇帝曹芳不满司马师专权朝政,与曹氏大臣中书令李丰,夏侯玄、张缉等人,谋划诛杀司马师,事情筹划不周,计划泄露,最后被司马师诛杀,并斩草除根,诛张韬、夏侯玄、张缉、苏铄、乐敦、刘贤等人,皆夷三族。

故事记载在《资治通鉴》中:

丰(李丰)在中书二岁(公元254年),帝(曹芳)数独召丰与语,不知所说。师(司马师)知其议己,请丰相见以诘丰,丰(李丰)不以实告;师(司马师)怒,以刀镮筑杀之,送尸付廷尉,遂收丰子韬及夏侯玄、张缉等皆下廷尉,钟毓案治(审判),云:”丰与黄门监苏铄,永宁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贤等谋(密谋)曰:’拜贵人日,诸营兵皆屯门,陛下(皇帝)临轩,因此同奉陛下,将群僚人兵,就诛大将军(夏侯玄);陛下傥不从人,便当劫将去耳。'”又云:”谋以玄为大将军,缉为骠骑将军;玄、缉皆知其谋。”庚戌,诛韬、玄、缉、铄、敦、贤,皆夷三族。

司马师为了防止后患,鼓动群臣以“不遵礼数、荒废国政、不忠不孝”之罪名,废黜皇帝曹芳为齐王,为了掩饰司马篡夺天下之心,便于掌控朝廷,选择了改立年仅13岁的高贵乡公曹髦为帝,自此曹髦走到历史前台!

曹操重孙曹髦,是如何向“权倾天下”司马家族发起进攻的?

司马师剧照

历史背景

曹髦登基之时,曹氏天下已名存实亡,太后和曹髦只不过司马家族打在外面的幌子而已,早已失去了掌权的机会,忠于曹室的旧臣已经在多年政治斗争中,屠杀殆尽,留给曹髦仅仅剩下一个“皇帝”的称号,一切权力都是掌控在司马师手中。

在这一无兵权、二无政权的困境中,司马师还对曹髦限定了一个更大的枷锁:人身自由受到极大的限制,在这种极端情况下,曹髦依旧提出了“中兴魏氏”的口号!他到底是年轻得不知道天高地厚,还是真正的“谋而后动”的大智慧所为呢?

曹髦在《三国志》的中记载,篇幅很短,小人物将其总结为:举重若轻,阳谋天下,剑锋所指,中兴魏氏!

曹操重孙曹髦,是如何向“权倾天下”司马家族发起进攻的?

年轻的曹髦

阳谋天下,登基便开始战斗

曹髦的登基,发生在公元254年十月,司马师假借太后之名,诏命高贵乡公曹髦继承帝位,曹髦便在悄无声息中展开了他的夺权之旅。史载:

公(曹髦)入于洛阳,群臣迎拜西掖门南,公(曹髦)下舆将答拜,傧者请曰:”仪(按照礼仪)不拜。”公曰:”吾人臣也。(我也是臣子)”遂答拜(向群臣行礼)。

至止车门下舆(车)。左右曰:”旧乘舆入(按照惯例乘车入)。”公曰:”吾被皇太后徵(征召),未知所为!(我被皇太后诏命,现在还不知道干什么呢!)”遂步至太极东堂,见于太后。其日即皇帝位於太极前殿,百僚陪位者欣欣焉(百官很高兴)。

曹髦的此次亮相,用自己的形象震服了群臣,同时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目的共有三个:

第一,向群臣强调,什么是臣下之礼!这是对司马师擅权的一次打脸,曹髦是皇后诏命的皇帝,但是在没有登基之前,曹髦用自己的行动,向群臣传达一个信息“一切事情,没有变成现实之前,君是君、臣是臣”,臣子要有臣子的礼数,此时的司马师作为臣子,却执掌国事,这明显是违背了一个臣子应该干的事情,这是明显得违背道义,这是叛逆!轻飘飘的把司马师放在了天道的对立面,给他打上了叛臣的标签!

曹操重孙曹髦,是如何向“权倾天下”司马家族发起进攻的?

曹髦的睿智

第二,拉近与群臣的关系。在没有登基之前,曹操仅仅是一个乡公,是一个外来户,虽然现在受诏命可以当皇帝了,但是这个皇帝的水分到底有多大,曹髦心里是有数的,他必须在一开始的时候,给大家一个良好的印象,展示自己是一个“尊儒尊孔”的形象,东汉王朝是推行“儒学天下”,儒学是第一大典,整个官场、士族大家、经学世家,所遵从的和所推崇的都是儒学,尤其是曹丕的九品中正制后,整个官场被大家士族和经学世家所控制,“上品无寒门”的局势已经初显,因此,曹髦必须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儒家”传人,才能和士大夫阶层拉近关系,即使现在这个官场已经不是曹家的官场,至少可以让现在官场中的人不反感自己!他的筹谋效果是达到了:“百僚陪位者欣欣焉!”

曹操重孙曹髦,是如何向“权倾天下”司马家族发起进攻的?

曹髦的爷爷曹操

同时在群臣传达一个消息是:现在曹氏天下虽然被控制,但是天下依旧是曹氏的天下!你们的俸禄还是我曹氏给你发的,你们摸摸你们的良心,我对你们如此之好,你们还好意思难为我吗?

第三,在群臣的思想中种下一个斗争的种子。

儒家思想最重要的一条是:忠君,而司马师所行之事却是臣子掌控天子权,这明显违背礼教,大家都是一本论语教出来的,士大夫阶层自然对司马师的行为,存在非议,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已,这是总体形势,曹髦在群臣面前,表现得温文尔雅,符合礼仪道德,尊儒尊孔,以此来唤醒群臣中“礼义廉耻”,让这些读着“四书五经”入士的士大夫,满嘴的仁义道德,干的却是违背礼制、有叛逆嫌疑,心口不一的事,让他们开始煎熬,并在思想上开始斗争。效果是非常明显,如《魏氏春秋》记载:

景王(司马师)私曰:”上何如主也?”锺会对曰:”才同陈思(陈思王曹植),武类太祖(曹操)。”

曹操重孙曹髦,是如何向“权倾天下”司马家族发起进攻的?

孔子像

与司马师第一战,可谓完胜,曹髦的行动一切按照礼仪行动,没有半点逾越之嫌,司马师在任何事情上,找不到一点纰漏,更是找不到一点证据,但是在效果上,尤其是在群臣的意识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正如司马师自己所说:“若如卿言,社稷之福也。”这个说法应该是司马师无奈之语,悔恨自己选错了人!

第二战,发生在曹髦的登基发言上,对于一个傀儡皇帝来说,曹髦的登基发言可有可无,不过是一个仪式罢了,走走过场,但是曹髦还是充分利用了这个发言。

“昔三祖神武圣德,……以眇眇之身,讬于王公之上,……惧不能嗣守祖宗之大训(曹操),恢中兴之弘业,……。今群公卿士股肱之辅(肱股大臣),四方征镇宣力之佐(武将),皆积德累功,忠勤帝室;庶凭先祖先父有德之臣(曹操),左右小子,用保乂皇家,俾朕蒙闇,垂拱而治。盖闻人君之道,德厚侔天地,润泽施四海,先之以慈爱,示之以好恶,然后教化行於上(皇帝百官做表率),兆民听於下。朕虽不德,昧於大道,思与宇内共臻兹路。书不云乎:’安民则惠,黎民怀之。'”

曹操重孙曹髦,是如何向“权倾天下”司马家族发起进攻的?

登基诏书

删除曹髦的所有废话,整篇发言重点说了四个方面:

一是我曹髦知道作为天子,应该干什么!同时提出了自己的理想:嗣守祖宗之大训,恢中兴之弘业。

二是现在的天下不开公卿武将群臣的辅佐,但是重点是:积德累功,忠勤帝室。提醒大臣们,你们的功勋和爵位来自谁?——来自于我曹氏天下!

三是表明了自己的执政思路。人君之道(帝王之道),德厚侔天地,润泽施四海,先之以慈爱(先给予慈爱),示之以好恶,然后教化行於上,兆民(万民)听於下。(此处不作赘述,后文会例证)。

四是向群臣投出橄榄枝。昧於大道,思与宇内共臻兹路,希望得到有识之士的辅佐,尤其是怀有“安民则惠,黎民怀之”等志向之人,投出了橄榄枝,向他们示好!

曹髦到此时,所做的一切,都是合乎礼仪,规范有序,司马师找不出一丁点的毛病,因为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这样子过来的,登基了发表一个感言,这无可厚非,但是曹髦在有限的空间内,已经把阳谋给司马师布下,等待的只是时机。

革命工作不是喊口号,而是要踏踏实实干事业!在司马师掌政期间,皇帝是摆设,但是曹髦还是在夹缝中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开始了第三战,让司马师无法防御!

第一拳,减乘舆(车)服御,后宫用度,及罢尚方御府百工技巧靡丽无益之物(花骚无用之物)。

曹操重孙曹髦,是如何向“权倾天下”司马家族发起进攻的?

皇帝车與

曹髦把发力点放在了宫廷和官府的整治上,选择点是道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标准的礼制,任何人任何时候,必须遵循,谁违背谁就是不忠不孝之人,既然军政大权不让我用,我削减皇帝的车马、服装,以此来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办公场所把这些华丽的装饰去掉,这都是浪费钱,也是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你司马师敢反对吗?

通过这一拳达到三个目的:

一是我是皇帝,我就要发号施令!不是你司马师让我发,我就发,我要发出我自己的声音!这个点选择的非常微妙,把司马师放在了两难的选择中,如果反对,那么司马师你就是天下人的敌人,如果你让我发布,那么那些看曹髦笑话的人,一个傀儡皇帝,命令都出不了宫城,那不是一个废物皇帝吗?曹髦此举发力,一当皇帝不仅发出了命令,而且走进了千家万户,而且老百姓知道新皇帝是勤政爱民的人!同时堵上了那些看低曹髦的人嘴!

曹操重孙曹髦,是如何向“权倾天下”司马家族发起进攻的?

圣旨

二是给那些中立和曹氏旧臣希望。自从司马懿高平陵之变,开始执掌朝政,朝廷已经变成司马家族的私人朝廷,渐渐淹没了曹氏,曹氏旧臣在曹芳时代已经看不到希望,正在犹豫徘徊中,还有不愿意依附司马家族的人士,在等待观望。但是这个命令意义就完全不同了,因为这个命令司马师不敢说是自己干的,因为如果一个臣子削减皇帝的用度,那么世人如何看待司马家族呢?这是明显得叛逆了,因为臣子只有劝谏天子的职责,但如果以命令的形式来下达,司马师揽功,这就类似于昭告天下司马师谋反!一个既准又狠的招数!礼记有云,臣子只能规劝天子,不能限制天子行动。

三是新朝要有新气象,拉拢三国时期的阁老重臣。如:徐邈、胡质、王昶、王基、王凌、王基等以礼治家的士族,还有争取中间派势力!

第二拳,正元(公元254年)元年(第一年)冬十月,遣侍中持节(皇帝符节)分適四方,观风俗,劳士民,察(暗查)冤枉失职者。

当第一拳重重落在人心的时候,曹髦的第二拳已经酝酿已久,便是派人开始代表天子查看工作落实情况,一件工作不能只有安排没有落实,命令执行力的监督是一件工作落实最好的方法,同时也是弘扬天子恩德的最好方法,又一次利用德的制高点,困住了司马家族的手脚,让曹髦作为皇帝的权威,在官场中得到了落实,已经在司马家族专权上,撕开了一个口子,让自己的命令得到了落实。

第三拳,命(命令)有司(有关部门)论废立定策(推举皇帝)之功,封爵(爵位)、增邑(食邑土地)、进位(升官)、班赐各有差

都说司马家族专政,换句话说,就是掌控着人事任免权,曹髦又一次用自己的高超智慧,完了一次借力打力,在给司马师加官进爵后,玩了一把,人事任免,借口是在自己登基过程中,表现优异的人员,进行论功行赏。染指政权!

曹髦的登基是司马师一首操作的,这些参与人员呢,都是司马师选定的,那么这些都是跟着司马师干的,现在皇帝要给这些人加官进爵,司马师不敢反对,如果反对,那么得罪的就不是一个曹髦了,那得罪便是满朝文武,形成的局面便是”跟着你司马师干,你不给我升官就算了,人家皇帝给我升官,你还拦着?你是啥意思?

但是如果司马师不反对,那么曹髦的目的就达到了,不是都说司马家族很厉害吗?掌控着朝廷吗?皇帝是傀儡吗?但是你看这一次,我皇帝发号施令,人事任免权我皇帝还是说了算的,给我干事业,一样可以加官进爵,一样得到好处。

组合拳的效果:在世人的眼中,曹髦的政治手腕,逼的司马氏节节败退!天子掌政信号越来越明显,给中立派和曹氏旧臣更强的信心!时隔不久,曹氏老臣开始遥相呼应,最好的例子是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的谋反

二年春正月,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反(谋反)。虽然毌丘俭和文钦以失败告终,但是这也是曹髦开始发起正面战斗的一个信号。

当时间指向253年时候,司马师死了,司马昭开始执掌天下,留给曹髦的时间不多了,司马昭是一个强硬派,但是曹髦的触角开始向军中发展势力,前期布局的在朝堂和儒家学者寻找合作伙伴依旧没有停止过。

曹操重孙曹髦,是如何向“权倾天下”司马家族发起进攻的?

司马昭剧照

公元256年八月、十一月,连续两道抚恤战场将士的命令。让曹髦皇帝恩德,在将士的心中,埋下了深深的好感。

到此时,登基整整两年,一个勤政爱民、政治手段老辣、心系百姓疾苦的好皇帝跃然纸上,在与司马家族的战斗中,已经从原来的傀儡皇帝,成为了染指朝政、军政的执政人,给了曹氏旧臣足够的希望!当初在登基之初的诺言也得到了实施,给士大夫一个明显得信号,曹髦不是一个软蛋!

完成这些初步布局后,继续深耕自己的身边,继续扩大战果,试图争取更多联盟力量,用现代话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统一的抗司马家族的统一联盟!充分利用了两次机会,实现了三个目的!

机会之一:少康之辩

魏氏春秋曰:二月丙辰,帝(曹髦)宴群臣於太极东堂,与侍中荀顗、尚书崔赞、袁亮、锺毓、给事中中书令虞松等并讲述礼典,遂言帝王优劣之差。

机会之二:太学问儒

帝幸太学,问诸儒 (原文不载) 《三国志》

这两件事是曹髦开始组建自己夺回政权,组建班底的关键一局,目的是通过辩论,识别拉拢可以联盟的人员,同时给士人思想中“种下了叛逆的纠结”

通过少康之辩,曹髦以睿智赢得了士人的赞许,但是同时将荀顗、崔赞、袁亮、锺毓、给事中中书令虞松等人进行了排队,区分阵营,列出了可以直接拉拢的,如荀顗、崔赞: 还需要做工作才能拉拢的,如:袁亮、锺毓,死对头或者无法撼动的人,如:虞松。为他后期的展开夺取权力之路,奠定了基础。

曹操重孙曹髦,是如何向“权倾天下”司马家族发起进攻的?

太学问儒的场面

太学问儒,目的更为明确,看似随意探讨的三个问题:八卦问题、知人善任问题、以德化民,其次报施问题。

这三个问题似乎没有什么特别,都是随意问出来的问题,但是这三个问题是曹髦的一套组合拳,是针对朝中言官的一次集中整治,八卦问题目的是以周文王的八卦开始,逼迫言官表态,连续反问,将在场言官全部禁言,只能打哈哈蒙混过关!如:古义弘深,圣问奥远,非臣所能详尽,意思是说皇帝问的问题,他们的道理太深奥了,我们回答不了。

睿智的曹髦,目的就是让士人知道在什么时候说什么话,而不是在朝堂上瞎起哄,如果乱说话,就和今天一样的结果,让所有言官面子尽失!让世人知道言官都是一群啥也不知道的“一群酒囊饭袋,沽名钓誉之辈。”这对言官和士人而言,是极大的侮辱。

第二个问题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继续延伸,探讨尧舜用人和道德问题。目的是将言官逼近死胡同中,虽然三国志中仅仅记载了,博士庾峻的对论,但是代表了所有士人的水平(其他人不敢说话,因为水平还没有博士庾峻的水平高,不好意思说话。),被曹髦采用“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的策略,将博士庾峻逼近死胡同,当众表态“非臣愚见所能逮及。”通过这个辩论的目的是,让士人和言官明白,现在你们辅助司马家族霍乱天下,这是倒行逆施,违背礼制,不符合天道,你们给你找的所有的借口,在堂堂大义面前,都是站不住脚的,最终会走向覆灭,赶紧清醒头脑,回头是岸。

第三个问题是第二问题的延续,太上立德,其次报施,主要对付的是博士马照,不仅让礼制在世人的心中更明确,同时强调了一个正统的问题,效果非常明显,魏氏春秋记载:每有集会,望辄奔驰而至,这些世人和儒家学者,被曹髦这么一折腾,以后开会跑得很快。

通过这套组合拳的打出,曹髦在朝堂中发言权大大提升,尤其是改变了在朝廷上,被言官围剿的局面,撕开了一条口子,终于可以有发言权。

经过此番斗争,曹髦逐步在朝堂中有了追随者和拥戴者,建立起了自己根基和地盘,而后两年内,曹髦通过拉拢和和平演变,拉拢各路忠臣,皇帝这个外来户,开始有了追随者如: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

在此之后两年里,由于司马昭管理的太严格了,除非准备用皇帝的印玺,皇帝才会说一句话,才会在史书上留下半点墨迹,这两年曹髦干了什么不得而知,自然小人物认为:一个有雄心的人,不会因为没有机会而放弃,而是时时处处都在寻找机会!

由于司马家族的势力太过于强大了,废掉曹芳,仅仅是通过一个小小的仆从郭芝通知一下皇帝和皇太后,没有办理任何手续,直接就押着皇帝和皇太后出宫了,这是多么的嚣张!曹髦纵有天总之才,也不能翻出什么浪花来!

不过最后,曹髦还是用一种办法将司马昭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悍然发动了用武力诛杀司马昭行动,人数不足百,没有一个正规军,都是一群童仆,面对百万强敌的司马昭,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用自己的一腔热血,践行了自己的一开始的诺言!也用自己的行动将司马昭拖入“叛逆”的深渊,即使他后来如何假装,如何掩饰和伪装,历史上还是留下了他“弑君”罪名!

曹操重孙曹髦,是如何向“权倾天下”司马家族发起进攻的?

被杀前的曹髦

虽然曹髦是一个有着精明的政治手腕的人,但是司马昭没有给他太多的时间,在他还没有完成阶段性布局的时候,司马昭以简单粗暴的手段,终结了他的生命,让他的一世英名留在了历史的只言片语中!

曹髦一个阳谋高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试图在司马家族的控制中,撕开一条口子,但是撕的太慢了,最终还是失败了,但历史留下了他英明的决定和斗争的英雄事迹!

下一篇

赤壁前,孙权为什么要不顾群臣反对对抗曹操?事后才知孙权睿智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