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战国时代的魏国到底流失了多少可用之才?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战国时代的魏国到底流失了多少可用之才?
收藏 0 0

在战国时代,魏国是第一个进行改革、成功崛起的国家,魏文侯对内举贤任能、对外联合韩魏,使魏国的实力在诸侯中首屈一指,但是当魏文侯死后,他的子孙摒弃了他的政策,使人才不断外流,魏国的实力逐日下降,直到灭亡。下面让我们看看那些从魏国流失的人才吧!吴起吴起是卫国人,善用兵,起初在鲁国为将。有一次齐国攻打鲁国,因为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国人想用其为大将然疑其怀有二心,吴起于是果断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取得了鲁国的信任,随后指挥鲁军成功击退齐军。吴起后来遭到鲁国人的猜忌,被迫出走魏国,受到了魏文侯的信任,魏文侯任命吴起镇守河西。在吴起的治理下,魏军对秦军屡战屡胜,最终攻占了河西之地。魏文侯死后,魏武侯即位,任命公叔痤为丞相,公叔痤嫉妒吴起的声望,便设计排挤吴起,吴起惧怕得罪,于是南投楚国,为楚悼王效力。吴起在楚国进行变法,提升了楚国的实力,却也得罪了楚国的贵族,楚悼王死后,吴起也遭到了杀害,他的改革随之中途而废。

战国时代的魏国到底流失了多少可用之才?

吴起的画像孙膑孙膑是齐国人,与庞涓是同学,都善于用兵。庞涓出山较早,他到魏国为将,为魏惠王效力,但他嫉妒孙膑的才华比自己要高,便邀请孙膑到魏国。孙膑一到魏国,庞涓便陷害孙膑,砍断了孙膑的两足,欲使其终生残废。后来齐国的使者访问魏国,孙膑暗中拜见齐国的使者,齐国的使者认为孙膑是个人才,便想法带走了孙膑。孙膑到了齐国后,受到齐威王的重用,接连在桂陵、马陵两次战役中击败庞涓,削弱了魏国的实力,使齐国成了新的强国。

战国时代的魏国到底流失了多少可用之才?

孙膑的画像商鞅商鞅本命卫鞅或公孙鞅,是卫国人,善于刑名之学。卫鞅起初在魏国丞相公叔痤门下效力,公叔痤明知其有才华,却不向魏惠王推荐,公叔痤临死时才向魏惠王推荐卫鞅之才,并说如果不用卫鞅,便一定要杀了卫鞅。魏惠王听完后,只是以为公叔痤年老糊涂,没有把公叔痤的遗言当成事儿。公叔痤死后,卫鞅听说秦孝公正在求贤,便投奔秦国为秦孝公效力。卫鞅在秦国进行了著名的变法,使秦国的实力迅速提升,秦孝公后来派遣卫鞅进攻魏国,攻占了河西之地,把商邑封给了卫鞅,后人从此称之为商鞅。

战国时代的魏国到底流失了多少可用之才?

商鞅的影视剧形象范雎范雎是土生土长的魏国人,他起初在中大夫须贾手下效力。范雎有一次出使齐国,他的才华受到了齐襄王的器重,便留下范雎数月不遣,并赐予了重礼,然范雎没有接受。须贾听说了这件事后,勃然不怒,以为范雎是向齐王暗中说了魏国的秘密,因此受到了厚待。范雎回国后,须贾向丞相魏齐诬陷范雎私通齐国,魏齐轻信之,下令将范雎打了个半死,并把范雎放在厕所中,让宾客尿在范雎的身上,以辱之。范雎后来说服看守的人放走自己,在郑安平的帮助下逃到了秦国,受到了秦昭王的信任。范雎为秦昭王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以削弱山东六国,使秦国的国力更加强盛。范雎是那种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的人,他成为了秦国的丞相后,提拔郑安平为将军,逼迫魏齐狼狈流亡,辗转多年,自刎而死,报了大仇。

战国时代的魏国到底流失了多少可用之才?

范雎的影视剧形象张仪、乐毅以上两位都是土生土长的魏国人,张仪后来在秦国为丞相,为秦惠王效力,采用连横之术对付山东六国,闻名天下。乐毅的祖先是乐羊,是为魏文侯灭亡了中山国的大将,乐毅后来在燕国为大将,为燕昭王效力,率领诸侯联军进攻齐国,攻占了齐国七十座城池,使齐国差点灭亡。自魏武侯以来,魏国就在不断流失人才,这些人才后来无不功绩显著,名留青史:吴起使楚国强大,孙膑使齐国强大,商鞅、张仪、范雎使秦国强大,乐毅使燕国强大,如果魏国国君能够重用他们,真不知战国的历史会不会改写?

上一篇

商朝时期的“鬼方”是个什么?真的是东进的雅利安人吗?

下一篇

十位大将排名,杨再兴排名第十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