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战国时期,真正做到无一败绩的三大名将,最后都没有善终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战国时期,真正做到无一败绩的三大名将,最后都没有善终
收藏 0 0

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消灭智氏,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国,统一六国,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结束。在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之间的激烈较量,自然为武将的登场提供一个大舞台。

在这个大舞台上,有些将领战死沙场,比如赵括、庞涓等人,也有些将领一战成名,比如乐毅、赵奢等,当然,还有几位名将,则是做到了一生都没有败绩。纵观战国时期,真正做到无一败绩的名将,只有三位。不过,非常遗憾的是,这三大不败名将,最后都没有善终。那么,问题来了,这三位名将为何不得善终呢?

战国时期,真正做到无一败绩的三大名将,最后都没有善终

一、白起

首先,就白起来说,白起(?—公元前257年),芈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在战国中后期,白起因为熟知兵法,善于用兵,加上和秦国大臣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从而受到了重用。在秦昭襄王的麾下,白起屡立战功。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白起更是坑杀了赵国45万精锐力量,从而帮助秦国彻底削弱了赵国这一强大的对手。纵观白起的一生,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也即征战沙场未尝一败,为秦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受封为武安君。

战国时期,真正做到无一败绩的三大名将,最后都没有善终

不过,在长平之战后,白起因为功高震主,所以遭到了秦昭襄王的猜忌。与此同时,白起还得罪了秦国宰相范雎,后者也在秦昭襄王面前污蔑白起,再加上白起不听秦昭襄王的命令,给了后者除掉他的口实。种种原因之下,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白起被赐死于杜邮。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很怜惜他,乡邑地方都建祠祭祀。

二、吴起

对于吴起的一生,也是没有败绩。并且,和白起不同的是,吴起曾在鲁国、魏国、楚国三个国家领兵作战。在鲁国期间,吴起领兵击败了齐国。到了魏国后,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万攻打魏国的阴晋。吴起亲自率领其中没有立过军功的五万人,外加战车五百辆、骑兵三千大败秦军,这就是著名的阴晋之战。吴起投奔楚国后,楚悼王任命吴起为宛城太守,一年后升任令尹。在楚国为相期间,吴起推行了“吴起变法”。经过吴起变法后的楚国国力强大,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在争霸中原期间,楚国还联合赵国击败了魏国。

战国时期,真正做到无一败绩的三大名将,最后都没有善终

不过,吴起的变法招致了楚国贵族的怨恨,也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从而杀害了吴起。由此,因为在楚国推行变法,吴起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军事成就上,吴起不仅一生没有败绩,还著有《吴子兵法》,《吴子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后世将《吴子兵法》与《孙子兵法》合称为《孙吴兵法》。

三、李牧

最后,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战国时期赵国柏仁(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相对于吴起、白起,李牧则是战国后期的名将。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也即确保了赵国边境的安宁;后在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后,李牧率领赵军抵御秦国,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虽然赵国实力衰落,但是,赵军在李牧的率领下,却没有吃到败仗。

战国时期,真正做到无一败绩的三大名将,最后都没有善终

对此,秦国在难以击败李牧的背景下,采用了反间计,也即在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在李牧被冤杀之后,秦国大军再也没有什么阻碍,从而攻破了赵国都城邯郸。综上,对于白起、吴起、李牧这三位战国名将,虽然隶属于不同诸侯国,但是,其一生都没有败绩。而在最终的结局上,三人都没有善终,也即都是比较凄惨的结局。对此,你怎么看呢?

上一篇

多幅地图,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群雄的扩张和小国灭亡过程

下一篇

为何大秦帝国能够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只因一种精神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