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明朝为何定国号为“大明”,绝大多数人只知道五个原因中的一个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明朝为何定国号为“大明”,绝大多数人只知道五个原因中的一个
收藏 0 0

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建立明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大明王朝由此建立。

为什么定国号为“大明”了呢?

如果要回答这个问题,大部分人可能会说,因为红巾军起源于明教啊,正如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里写的那样,所以,他称帝后定国号为“明”了。

但是,小说毕竟是小说,虽然有些道理,但是不能作为历史依据。

朱元璋最终把国号定为“大明”,是他和他的统治集团,包括支持他的那些大儒们,经过长期考虑的,而不是单纯的因为红巾军起源于明教。

明朝为何定国号为“大明”,绝大多数人只知道五个原因中的一个

一、明朝的真正国号?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明朝的国号为“大明”,而不是“明”。

光这一点,恐怕很多人就弄错了,前面加上“大”字,是跟元朝学的。

万历朝的内阁首辅朱国祯,在他的《涌幢小品·卷二“国号”条》记载:

“国号上加大字,始于胡元,我朝因之。盖返左衽之旧,自合如此,且以有别于小明王也。其言大汉、大唐、大宋者,乃臣子及外夷尊称之词。”

可见这是跟大元学的,又用来区别于小明王。

说句玩笑的话,朱元璋此时已经一统南中国了,而且正在北伐,一统天下,自然是“大明”,而不是“小明”。

二、为什么用“明”而不用“吴”?

明朝国号之所以不用“吴”,这个跟张士诚有关。

张士诚被朱元璋消灭前,也称吴王,而且他统治的苏州一带,是春秋时吴国的旧地,深得民心。

二者并立的时候,民间老百姓都把朱元璋称为西吴,张士诚称为东吴。

朱元璋灭掉张士诚后,深恨东吴地区的大儒和百姓支持张士诚,自然不会把国号定为“吴”,因为这难免让人想起张士诚来。

明朝为何定国号为“大明”,绝大多数人只知道五个原因中的一个

三、明朝定“大明”为国号的原因

首先,朱元璋建立王朝所依赖的红巾义军,归根结底,还是要算到明教身上。

明教起源于波斯,唐朝时传入中国,明教的神叫做明王。明教在唐武宗灭佛时被禁止,从此转为民间的秘密宗教,在北宋时曾经在福建兴盛一时,相传北宋末年,在江南造反的方腊,就是明教教主。

到了元末时,明朝又与弥勒教,白莲教这两种宗教发生融合,声称明王降世,煽动人民起义。

元顺帝至正三年,百姓遭受元朝残暴统治,苦不堪言,明教教徒韩山童,趁着宰相脱脱又征召天下民工修改黄河河道的机会,就在黄河岸边,散布“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岸边天下反”的谣言,被教徒推举为明王,以头裹红巾为号,准备起兵造反。

不想事情泄露,韩山童被杀,但红巾军起义最终还是爆发,他的儿子韩林儿最终被韩山童手下大将刘福通奉为小明王。

虽然朱元璋的部下起源于郭子兴的红巾军,郭子兴的红巾军又与刘福通所部互不相干,而是他自己拉起的队伍。

但毕竟是借了这部分信奉明教的红巾军的势。

只是不像金庸小说中所说的那么干脆,朱元璋不是直接的明教教徒。

其次,有继承小明王,彰显明王已经降世的意思。

韩山童被推举为明王,韩林儿又称小明王,朱元璋曾经在名义上做过他的部下。

但是在小明王被朱元璋杀掉后,这个世上就没有明王了,那明教号称明王降世,拯救世人的明王又是谁?

这时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正是向天下人宣布,也向明教教徒宣布,他朱元璋就是已经降世的明王,而且是“大明”,是继小明王之后最正统的明王,不要再期待其他明王了。

朱元璋本人虽然不是直接的明教教徒,可朱元璋的很多部下,却是明教教徒,甚至有些曾经是小明王的手下。

所以定国号为“大明”,这一点,十分有利于他取得部下的支持,也笼络他统治下的明教教徒。

当然,朱元璋十分知道明教这种宗教在民间传播的危害,称帝后又马上禁止一切邪教传播,包括白莲教、弥勒就、明教。

尤其是明教,被朱元璋以与国号相犯为由被强制取缔。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的位置变了,这时的朱元璋已经是统治集团,而不再是底层的造反者,他当然要防着别人造他的反。

然后,日月为明。

朱元璋的统治集团,可不是只有淮西那帮泥腿子,还有很多大儒,比如李善长,朱升

刘基,宋濂等人,他们自然会为明朝找到合法性的支持。

天上地下的万物,莫不以日月为大,朝日夕月。

历朝历代皇家祭祀,没有不祭祀日月的,而从文字上来拆解,日月为明。

取“大明”为国号,正是最为正统。

因为从历代算起,若论得国最正,恐怕除了汉朝,就是明朝。

我国近代史学家孟森,在他的《明史讲义》中,开篇就有“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唯汉与明”的语句。

在后面他更是进一步解释:

“匹夫起事,无凭借威炳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自始皇以来,得国正者,唯汉 与明”。

汉朝是刘邦持三尺剑,三年灭秦,五年灭楚,为义帝报仇得来的。

而朱元璋却是驱除鞑虏,恢复华夏,是赶跑异族,恢复了汉家天下,得国最正,可以称得上最正统。

这样正统的王朝,用这样日月为明的国号,最适合不过。

再次,适合我国阴阳五行,还有五行德行的学说。

我国历朝历代有五行德行之说,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

比如王莽篡汉之前,沿用五行相克,周朝为火德,秦朝为水德,汉朝为土德,此后又发展出了五行相生。

总之,相克还是相生,全根据统治者的需求。

到这时,元朝被定为金德,明朝为火德。

而“明”字本身的意思就是光明,也就是火的意思,怎么能不克元朝呢?

而且元朝在北方,明朝在南方,按照五行方位而言,北方属水,南方属火,刚好火克水。

取“大明”的国号,刚好。

明朝天启年间,有一位叫袁文新的人,写出了一本《凤阳新书》。

袁文新在这本书的《太祖本纪》里,就写出了几点明朝定国号为“大明”的原因,与上面这些内容相印证:

“太祖定鼎金陵,则故祝融墟也。… 故建国号大明,其有祖也。”

“夫祝融大明,容光立照。… 所以我太祖以大明建国,亦以大明光天,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所重民历,以示三纲五常,以昭日用,以引趋光而避凶,此皇明治天下,潜移默化之大旨,所以四海来朝,亦以是赐之耳。”

“知此道者,其可以语我太祖取号大明之秘义乎。”

“故汉德若水,我皇明其德如日月之明,汉得地道,我皇明得天道,三统之义,皇明统于天矣。”

看到没有,得国最正的汉朝和明朝,汉朝是土德,取之于地,而日月为明,取之于天上,天大于地。

明朝为何定国号为“大明”,绝大多数人只知道五个原因中的一个

正是因为强调受命于天的正统性,所以圣旨里有“奉天承运”这句话,也是从朱元璋开始的。

而不是像电视里古装剧演的那样,哪朝哪代都是这句话开头。

最后,就是朱元璋姓朱,“朱明”的特殊意义。

因为他姓朱,所以把皇帝的姓和朝代一起合称为“朱明”。

而“朱”字本来就是红,火的意思,更加增长了“明”字火的意思。

而且在我国古代的神话里,“朱明”是太阳神的别称。

两宋之交的学者洪兴祖,在他的《楚辞补注》里说:

“《博雅》曰:朱明、耀灵、东君、日也。”

另外就是“朱明”也是夏天的别称。

战国时,楚国的的思想家尸佼在他的《尸子》里说:

“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他的《汉书·礼乐志》里也说:

“朱明盛长,旉与万物。”

夏天正是日光最盛的时候,刚好与光明,日光,火德这些都相符。

综合以上原因,明朝定国号为“大明”,真是怎么都合适。

上一篇

从“西域”词意的不断变化,看唐朝疆域向西的拓展

下一篇

李清照晚年再嫁遭遇家暴,不惜坐牢也要将渣男绳之以法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