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同室操戈”还是“入室操戈”?别再用错了,免得贻笑大方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同室操戈”还是“入室操戈”?别再用错了,免得贻笑大方
收藏 0 0

“同室操戈”大家都懂,“入室操戈”却鲜为人知,两者有何不同?“同室操戈”还是“入室操戈” ?别再用错了,免得贻笑大方!

“同室操戈”还是“入室操戈”?别再用错了,免得贻笑大方

喜欢古代史的朋友,对于“同室操戈”一词非常熟悉。同室:一家,指自己人;操:拿起;戈:古代的兵器。自家人动刀枪,指兄弟争吵,意思就是一家人“窝里斗”,现泛指内部斗争。

确实,在权力与利益面前,亲情是那么的苍白无力,所以,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史上,同室操戈、祸起萧墙之事时有发生,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

“同室操戈”还是“入室操戈”?别再用错了,免得贻笑大方

李世民并非“同室操戈”的肇始者,有史可证的“操戈先驱”,当属郑庄公与共叔段两兄弟,其事见诸左丘明《左氏春秋传》中的《郑伯克段于鄢》,因其入选了中学教材,而广为人知。

《郑伯克段于鄢》讲述的是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郑庄公设计并故意纵容其弟共叔段与其母武姜,其弟骄纵,于是欲夺国君之位,庄公便以此讨伐共叔段。这种兄弟相残的故事,在其后的帝王宫中,成为家常便饭。

“同室操戈”还是“入室操戈”?别再用错了,免得贻笑大方

“同室操戈”一词的出处,则与春秋时期郑国王室的公孙黑与公孙楚兄弟有关。这一切是源于一个女人——郑国大夫徐吾犯的妹妹。徐吾犯的妹妹非常漂亮,被公孙兄弟同时看上了,徐吾犯十分为难,就去向子产讨教。子产让徐吾犯的妹妹自己决定。结果,徐吾犯的妹妹看中了公孙楚,两人结婚时,公孙黑不服气就全副武装冲进公孙楚的家,公孙楚拿戈相迎把他赶出家门。

郑徐吾犯之妹美,公孙楚聘之矣,公孙黑又使强委禽焉。犯惧,告子产。子产曰:“是国无政,非子之患也。唯所欲与。”犯请于二子,请使女择焉。皆许之,子皙盛饰入,布币而出。子南戎服入。左右射,超乘而出。女自房观之,曰:“子皙信美矣,抑子南夫也。夫夫妇妇,所谓顺也。”适子南氏。子皙怒,既而櫜甲以见子南,欲杀之而取其妻。子南知之,执戈逐之。及冲,击之以戈。子皙伤而归……《左传·昭公元年》)

“同室操戈”还是“入室操戈”?别再用错了,免得贻笑大方

而“入室操戈”则是发生在一对学者之间的故事。事见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郑玄传》,故事的主人公是郑玄与何休。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何)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戈以伐我乎?”

“同室操戈”还是“入室操戈”?别再用错了,免得贻笑大方

郑玄是后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从小勤奋好学,太守杜密认为他是个可造之材,于是推荐他进入太学读书。后来郑玄又拜大文学家马融为师,在他门下学习。学成回家后,与好朋友何休一起相互切磋。

何休写了《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三篇文章。郑玄读完后,不同意他的见解,于是就写了《发墨守》、《针膏肓》、《起癈疾》三篇文章来反驳何休。何休读完后,发现郑玄是利用自己文章里的观点来反驳自己,而且很有道理,不得不憾慨地说:“你这样不是进来我的屋子,又拿我的武器向我进攻吗?”

“同室操戈”还是“入室操戈”?别再用错了,免得贻笑大方

“入室操戈”的意思是,进入我的房子里头,拿我的兵器来对我进行攻击。指拿着对方的观点来批驳对方,这就是郑玄版的“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

危言耸听是说大话吓人,“危言危行”是危险言行吗?许多人都用错

下一篇

放死囚回家过年,400死囚节后如期回归,李世民:统统免死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