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武则天是如何重视人才选拔的?翻着倍中举,投份简历就当官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武则天是如何重视人才选拔的?翻着倍中举,投份简历就当官
收藏 0 0

武则天能够以女人之身驾驭大唐数十年,治国能力在五千年中华历史中,绝对可以排到前几位的。别的不说,武则天对人才的重视就超过了历代大唐皇帝。

武则天从“二圣”时代开始,提拔了一大批能臣,狄仁杰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除此之外,她非常重视通过科举、自荐等手段选拔各路人才,真正做到了不拘一格选人才。

武则天是如何重视人才选拔的?翻着倍中举,投份简历就当官

这些手段中,最具有武则天特点的是“自荐”和“试官”。“自荐”就是任何人觉得自己有能力的,都可以向朝廷推荐自己。朝廷也敢让他们证明自己,给个官职先试一下。真是投个简历就能做官啊。

她派出十名存抚使到各地搜罗人才,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找到130人。其中有很多是落第士子和私塾教师。武则天亲自面试了这些人,然后全部授予朝廷官职。

武则天是如何重视人才选拔的?翻着倍中举,投份简历就当官

前代也有官员试用制度,授官试用一年,合格者方可转正。与之相比,而武则天的试官制度大不一样,是直接从民间和基层选拔人才到朝廷中枢任职,这般的魄力确实非同寻常。

不过,不要以为当上官就万事大吉了。这些官职都是试用的,做得好自然可以转正。做得不好,踢出去没商量。如果有制造假简历,欺骗女皇的,那就洗干净脖子等着吧。

武则天是如何重视人才选拔的?翻着倍中举,投份简历就当官

武则天对科举的重视也是超出前代的。在她执政期间,通过科举选拔的人才超过一千多人,超过太宗时期的四倍。不仅如此,武则天开创了糊名、殿试和武举三大措施,一直沿用到近代科举被废。

原先科考的卷子是公开的,考官可以看到考生的名字,这会导致考官偏袒某些相熟的学生。糊名制就是把考生名字等信息用纸糊上,这样考官无法知道是谁的卷子,以保证批卷的公正性。直到今天,这一制度仍在使用。

武则天是如何重视人才选拔的?翻着倍中举,投份简历就当官

武则天是殿试的创造者,她的殿试与后来考状元的殿试还不太一样。载初元年二月,武则天在洛城殿逐个考问各地来的贡士,一连考了好几天,贡士上万人,通过者便可以成为进士。后世的君王在武则天面前只能自愧不如啊。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可以看出武则天在细节上对人才的重视。每年春节时,各地进献的贡品都陈列在大殿上,贡士排在这些贡品的后面。人才还不及这些物品重要吗?武则天命令贡士要排在贡品前面,先看人,再看东西。

武则天是如何重视人才选拔的?翻着倍中举,投份简历就当官

武举也是武则天的发明,主要考射箭、举重、摔跤等等。通过武举考试就可以授予武官职位,这对提倡民间习武之风,吸收武艺出众者从军,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为了照顾岭南、福建等文教落后地区的考生,武则天特意设立“南选”,区别于普通考生的“东都选”。使这些落后地区的人才能够更多地出仕为官,从而带动当地的文风。明朝也学习武则天,把科考分为南北榜,防止某些地区的考生占有太多的进士名额。

武则天是如何重视人才选拔的?翻着倍中举,投份简历就当官

武则天选拔任用了大量的人才,不但使自己的大周朝欣欣向荣,还为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培养了诸多相才,如姚崇、宋璟等人。确实对大唐两大盛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当然,武则天也有重用武氏家人、酷吏、男宠等不良记录,给她自己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造成了很多冤案。

不过,总的说来,武则天对人才的重视确实是超乎寻常的。这既是她治理国家的需要,也是为了对抗关陇贵族等旧朝臣。减少施政的阻力,使她能够始终掌握住朝局。

参考文献:《旧唐书》、《全唐文》、《唐会要》

上一篇

李渊三女儿,聚兵七万,助父攻克长安,为什么大唐公主这么厉害?

下一篇

马嵬坡刚过,唐玄宗又遭遇叛乱,这回又是哪位女性救了他性命?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