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我们需要鲁迅!需要鲁迅的“文字”;更离不开鲁迅的“批判”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我们需要鲁迅!需要鲁迅的“文字”;更离不开鲁迅的“批判”
收藏 0 0

一九零六年的一月,在日本。某医学专科学校的教室里,有一部“战争教育片”在放映:日俄两国在打仗;一个中国人,被当作俄国间谍拉出来枪毙。“万岁!”台下拍掌欢呼起来。一条条马尾辫也兴奋地上下攒动着;像极了鱼儿上钩时,上下跳动的水漂;交织着紧张与欢快。

当然,在座也不尽是叫好的;鲁迅便以“冷眼”看穿了光绪爷治下的子民们的麻木。那种深刻入骨髓里的麻木,与当下狂热的哈韩、哈iPhone、哈巴的粉粉们比起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要紧的是,这些深受封建礼教荼毒的大众们,却是毫不自知的;正如时常把“我早怎么没有发现呢”挂在嘴边的人们。还好,被鲁迅看穿了;鲁迅深刻地认识到,“医国民之病,莫若医国之病”的道理;于是,毅然弃医从文。那年,鲁迅二十六岁。

我们需要鲁迅!需要鲁迅的“文字”;更离不开鲁迅的“批判”

鲁迅笔下,大清时期从官僚到大众的麻木

“在一个赛神的晚上,阿Q赢而又赢;……,阿Q发了!转而很快又被抢走所有的大洋,还被无缘无故暴打了一通。阿Q没有反抗,或者他在用一种很“特别”的方式反抗;他朝自己脸上狠狠抽了‘别人’两记耳光,心满意足地睡着了”。

这便是鲁迅笔下的阿Q。像极了日俄在争夺我们的东北而打仗的那会,躲在京城看热闹的皇上、太后、及大清国的栋梁们;甚至于,当列强们大模大样闯进总LI事物衙门,要求签订利益合约时;大清的当权者们,又何尝不是在用“‘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不免’要在纸上‘画画圆圈’,签个合约”来麻痹自己吗?何况,洋大人们“临走时,却总被从边门送出去”,在大清国面前可是丢尽了“面子”呢。

我们需要鲁迅!需要鲁迅的“文字”;更离不开鲁迅的“批判”

鲁迅的作品,正如这样一面“镜子”。照出了“上到当权者,下到劳苦大众”深入骨髓,而又鲜被察觉的麻木。当我们在谈论“去鲁迅化”的时候,又有没有人试想过呢?假如有一天,全世界都找不到一面镜子,人类又会是怎样的呢?恐怕不多久,都会如路边的“沈大师”那样吧。

鲁迅的批判——对国民精神的鼓舞

当然,这也决定了鲁迅的作品,又必定是一篇一篇“讨‘帝’檄文”;甚至于,鲁迅自己也曾向《新潮》杂志的记者说,刊登骂我的文章会更容易卖的。这样以来,在我们的头脑中,鲁迅有了一个“战士”的形象;连他最具代表性的发型,都像一支支竖起的钢叉,看的人不免要心生畏惧的。

有人说,禹是一条虫,鲁迅要“横眉冷对”;有人觉得“吃外国火腿”有“面子”,鲁迅又极显其“刁毒”之能事,对其嘲讽挖苦。其实,鲁迅的这些“斗争”,皆是出于对国民精神的鼓舞;而非裹挟私怨,报复争论一事之长短。当然,与当下的网络上为了博取流量而互怼的“猩猩们”,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我们需要鲁迅!需要鲁迅的“文字”;更离不开鲁迅的“批判”

鲁迅的文字——将汉字的“生命力”燃烧到了极致

有人说,鲁迅的文字太晦涩了吧!真的吗?或许,不过是不适于“浏览”吧。如果你静下心来去读;一字、一句,逐字、逐句地取揣摩;其实,鲁迅的文字并没有那么深奥。不过是,与其他作家“以‘字’结合成‘词’,以‘词’组成句子,又由句子中渗透出思想”的文字运用方式有所不同;鲁迅“以‘字’为思想的骨架”,而使其行文的思想传达更加有力度而已。

缘于对诗歌的偏爱,其实,我对“文字”总有种近乎病态的痴迷;以至于,对作家们“文字”的评价,一向都是极为刻薄的。然而对鲁迅,却极为推崇。首先,鲁迅对于文字的敏感,使其极为精准的文字运用,将汉字的“生命力”燃烧到了极致;其次,鲁迅总能将其对社会的深刻观察,“藏”在某一个“点睛”的文字之中;于简短的文章中,蕴涵了丰富的内容。

我们需要鲁迅!需要鲁迅的“文字”;更离不开鲁迅的“批判”

如鲁迅在《论“面子”》中说:“他们(指洋人)以为这一件事情(指“面子”),很不容易懂,然而是中国精神的纲领,只要抓住这个,就像二十四年前的住了辫子一样,全身都跟着走动了。”鲁迅为什么要用“拔”字呢,而不是“揪”?其实,正是这个“拔”字,又道出:前清时候,那些跪趴下,将头顶在地上任由外国人“拔”起辫子的劳苦大众的悲哀。

我们需要鲁迅!需要鲁迅的“文字”;更离不开鲁迅的“批判”!

上一篇

刘邦是如何走上大秦的对立面的?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