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现代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带您了解大学最初的模样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现代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带您了解大学最初的模样
收藏 0 0

大学萌芽于黑暗的中世纪

提起欧洲中世纪,我们总会升起一股莫名的晦涩感,那是一个黑暗的时代,除了灰蒙蒙的一片薄雾之外什么都没有。但是当我们将这片薄雾拨开,您会发现其实中世纪也并非一无是处。我们如今的大学,其实就是起源于那个“黑暗”的时代。

欧洲中世纪开始的时间大约是公元5世纪,到公元15世纪结束,长达1000多年。期间曾经有过三次文艺复兴。第一次文艺复兴是在公元9世纪的时候,由第一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曼发起,他自上而下的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第二次文艺复兴则是开始于公元12世纪,一直持续100多年到13世纪结束,我们今天的“现代大学”就是从这里开始萌芽的;第三次就是我们最熟悉的那一次了,发生于公元14世纪,结束于16世纪。

现代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带您了解大学最初的模样

一开始的大学是行会

真正意义的上第一所大学应该是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他的成立是由学生作为主导,由一群自由的学生联合,成立的行会。行会是中世纪的一个重要标志,那时候的人们在教权的引导下,信奉“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的普世格言。

行会起到的作用,按照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团结一致与敌人进行斗争到底。当时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学生的主要敌人是谁?当地的原住民。

现代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带您了解大学最初的模样

这个问题很好理解,就如同今天您要去某个远离家乡的地方上学,又不太满意学校提供的宿舍那么怎么办呢?如果一个人有这样的诉求,还不缺钱的话,倒也无所谓任凭房东们宰割就好,但是当一群人面临同样的情况就没有这么好解决了。

他们会联合起来与“房东”对抗,要么降价,要么不在这里消费,打包走人。这种操作方式是非常有威慑力的,大批博洛尼亚的商家纷纷妥协,从“房东”再到“面包作坊”、“理发店”等等。

现代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带您了解大学最初的模样

从下至上的办学结构

在我们大部分的认识里面,学校怎么看,怎么都是一个从上而下的结构组成。学生在其中只有“任人鱼肉”的份,但是在大学刚出现的时候却不是这样,他们是从下而上组织起来,由学生说的算,这股潮流在如今很多西方大学中都还有所保留。

民国时代的大学就非常有欧洲大学的风气,老一辈学者回忆起年轻的往事,总是对大学充满向往。民国新儒学派宗师牟宗三回忆在北大读书的时候就说:“当时的学生非常嚣张,权威很大。每学期开学聘请老师和上学的科目,都要这帮学生来决定,虽然十分开明,但是站在教育的立场说,这种风气会导致没有老师敢教学生的。”但是,书归正传,我们也都知道民国时期是中国出大师最多的时代,这种学风到底是好还是不好,真的无法定论。

现代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带您了解大学最初的模样

北大出现的这种风气,就是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组织结构。欧洲学生似乎更加过分,对老师的要求也更加严苛,比如当时欧洲大学明确规定,老师如果要出城探亲,必须给学生缴纳一笔保证金,以免这个老师一去不复返。

老师一点师道尊严都没有,有点像是学生凑钱请来的长工,他们提供的服务是知识,收入是学费。如果按照市场经济的逻辑,这个理论似乎很公道,很有契约精神。儒家最反感的契约精神,恰恰非常适用于陌生人社会,我们都不认识,没有亲情与宗法纽带,用冰冷的方法来处理就好了。

现代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带您了解大学最初的模样

老师的反击

老师之所以能够成为老师,就是因为他比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智慧更高。老师的反击也来的润物无声,他们同样组织了以老师为主要成员的教师行会,对抗学生行会。双方之间在游戏规则内平等对抗,无论是学识,还是心理、行为学生都明显落于下风,这样就逐渐兴起一批以教师行会为主导的大学,比如只比博洛尼亚晚50年的巴黎大学就是这样。

副产品

学生与老师的对抗,带来的副产品就是大学教育越来越正规,大学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这个我们是很好理解的。就拿今天的商业竞争来说,在既定规则下两只独角兽互相角力的时候,往往是最容易将这个行业规范化、正规化和规模化的时候。

随着大学的规模扩大政府的力量也介入到了其中。政府的力量一旦真心介入某个领域,是非常具有权威性和摧毁性的。所以老师行会不得不发出通告与学生行会联合,向政府争取更大的权利,这下三方势力都介入到了大学的组成与组织架构中,最后的胜出者不用说都应当是政府。

不过在学生与老师的联合下,还是最大程度的争取到了相应的权利,比如一些传统大学中就设置专门的校警,规定如果学生或者老师与当地人发生冲突,只能由校警出面处置,政府不能干涉。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至今都还保持着这一传统。

现代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带您了解大学最初的模样

那时候的大学教什么?

欧洲中世纪大学刚刚具备规模的时候,他们的课程设置肯定不会像同时期中国学堂那样教授“天理、天命、性、自然、道”这些高大上的东西,他们一般是分为七科,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些是必须学习的“必修”课程。

另外还有相当丰富的“选修课”。“选修课”的课程那就分门别类,异常精彩了,只要能够赚钱的课程统统都有,当时学生行会最多只能算是飞扬跋扈,不像今天的大学生已经达到了“狂迷取乐”的境界。

那时候愿意加入学生行会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一心想要靠知识改变命运的人,钱很重要,自己努力挣钱更加重要,所以他们设定的选修课,统统可以称为“技术工种挣钱课”非常务实,这个传统持续了超过500年,无论主课如何变化,选修的内容总是那么“人性化”,与今天的教育完全是两码事儿了,同时有了这样的条件,才会有学生行会与老师行会在既定规则下竞争的基础。

现代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带您了解大学最初的模样

好了,关于这篇文章到此结束吧,虽然还有很多东西来不及讲,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但是因为篇幅限制,我们就留给评论区或者以后探讨吧。今天的内容您只需记住四点:第一、现代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第二、大学一开始是由学生行会主导形成,是一种由下而上的结构;第三、在双方角力的时候最容易出现规范化、正规化和规模化;第四,大学一开始教授的“选修课”非常务实。

上一篇

为您解读一个豁达、幽默、贪吃、有趣的“苏东坡”

下一篇

干宝在《搜神记》中,编排孔子破例解释怪力乱神,目的是什么?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