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曾国藩与左宗棠的恩与仇,是清末一场高明的官场厚黑戏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曾国藩与左宗棠的恩与仇,是清末一场高明的官场厚黑戏
收藏 0 0

提到晚清,曾国藩和左宗棠是绕不开的两个名字,曾国藩,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他一生知人善任,推荐和保举的下属有很多,在他保举的这些人中,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多人。胡林翼对曾的评价是“曾公素有知人之鉴,所识拔多贤将”,曾国藩的死敌,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评价曾国藩:“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在当时民间有种说法是:“国之重臣,悉出曾门”。可见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明!

曾国藩与左宗棠的恩与仇,是清末一场高明的官场厚黑戏

伯乐荐才,名符其实

在曾国藩的这些所举荐之人中,左宗棠绝对算是一个一等一的名臣,也就是说曾国藩是左宗棠的伯乐,对其有知遇之恩,但是就是这么一层关系,曾国藩和左宗棠却最终闹的势同水火,格外的不相兼容。但在最初的一段日子,曾国藩和左宗棠在初期还是非常交好的。

左宗棠,20岁便中举,但在会试中却屡试不第,逐渐心灰意冷,开始回到老家务农读书,直到40岁才以湖南巡抚张亮基幕僚的身份正式入仕。因为成功抵御太平军,保卫长沙有功,以及帮助湘军搞好后勤工作,时人称赞左宗棠是“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曾国藩与左宗棠的恩与仇,是清末一场高明的官场厚黑戏

左宗棠在崛起初期,曾国藩对他十分看重,曾数次向朝廷力荐这个人。在平定江南的过程中,左宗棠率领的楚军表现突出,立下不少战功,对曾国藩的平叛助力不少,也因此曾国藩对他更是有惜才之意,左宗棠也一度将曾国藩视为恩师。

曾国藩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大胆放权给左宗棠,出钱出物,让他在湖南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开赴江西、安徽等地与太平军正面作战。左宗棠也是不负所望,能征善战,捷报频传。

咸丰十一年,曾国藩疏荐左宗棠任浙江巡抚,没多久,清廷便正式补授左宗棠为浙江巡抚。同治二年,左宗棠升闽浙总督;同治三年3月,左宗棠收复杭州,加太子少保衔,赐黄马褂。

此时的左宗棠和曾国藩差不多平起平坐,甚至有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味道。左宗棠从48岁开始带兵打仗,仅花了4年时间便快速弯道超车,追赶上了湘军统帅曾国藩,成为了清朝的九大封疆大吏之一——闽浙总督(曾国藩是两江总督)。

瑜亮之争,起于太平天国之战

但两人性格南辕北辙,曾国藩心机深沉,万事都要在肚子里打上百个转,看准时机方才出口,忍耐功力堪称一流,是个细腻谨慎之人;而左宗棠则武生性格,率性而为,凡事直来直去,不会拐弯抹角那一套,这可能也是日后造成两人误会渐生,矛盾难消的原因之一。

同治三年之前,曾国藩和左宗棠两人关系和睦,常有书信来往;但因为一件小事,曾左两人彻底闹翻了,关系破裂,老死不相往来。究竟是为何呢?严格意义说,曾国藩是左宗棠的“恩人”,为什么两人最后闹到绝交?

曾国藩与左宗棠的恩与仇,是清末一场高明的官场厚黑戏

两人公然翻脸的起因,是在湘军攻克太平天国首都南京之后。众人报知曾国藩,洪秀全之子洪天贵福死于混战之中,曾国藩大胜之下心情激荡,未能认真查证便上告朝廷。可是不久之后,太平军残部窜入湖州,洪天贵福集结旧部预备反扑,第一个得此消息的是左宗棠,他未曾多想,便将此消息直接上奏朝廷。此举无疑是当众打了曾国藩的脸。因为曾国藩一生最看重的就是“诚信”二字,而左宗棠说他撒谎,就是侮辱他的人格。

曾国藩与左宗棠的恩与仇,是清末一场高明的官场厚黑戏

曾国藩恨其不顾昔日交情,如此作为,气得破口大骂,认为左宗棠这是故意为之,无非是想故意邀功请赏,而左宗棠也对他的这个说法十分恼怒,他洋洋洒洒数千言,指责曾国藩欺君罔上,瞒而不报,对朝廷没安好心。于是两人正式绝交,之后便再无书信来往。

曾国藩晚年曾讲到他之所以对左宗棠耿耿于怀,就在于,他一辈子忧国忧民,最讲究的就是诚信二字,到头来却只因为一个无足轻重的洪福瑱被说成欺君,也是久久不能舒心。

虽然两人不再来往了,但是左宗棠还是不想就此罢休,他在军营中、衙门里当着幕僚和客人的面,动不动就大骂曾国藩是个伪君子,说他是假道学、做人虚伪,并以此来取乐大家。

后来,曾国藩和左宗棠的共同朋友郭嵩焘写信将此事告诉了曾国藩,说道:“在营一日两食,与左君同席。未尝一饭忘公,动至狂诟。”意思是说:只和左宗棠吃了两次饭,他就次次都提到你曾国藩,而且是狂言污蔑嘲笑你。

君子之争,光明正大,心胸气度,相互钦佩

然而两人就算闹成这样,其实私心里两人对对方的人品和能力都是一目了然。同治七年,为平定陕甘回乱,曾国藩一手建立的湘军名将刘松山部被划入了左宗棠麾下,对此曾国藩并未有任何微词,同治九年,刘松山不幸战死,慈禧召见,曾国藩也未趁机背后构陷左宗棠,反而实诚地说道,他认为刘松山之死虽然对湘军是一大打击,但左宗棠的调度并没有问题。

曾国藩与左宗棠的恩与仇,是清末一场高明的官场厚黑戏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日,曾国藩积劳成疾,因病在金陵(现南京)去世。而后,百姓巷哭,朝廷闻讯,辍朝三日。上至皇帝下至曾国藩的学生和部属,都送来了挽联,而“老冤家”左宗棠的挽联最为引人注目: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这对挽联是何意呢?即:左宗棠谦称为国家谋划之忠诚、识拔人才之英明,不如曾国藩,但两人同心同德,一起做大事,如金子一般坚固,纵使是直言不讳挑对方的毛病,但这也不辜负两人一生的交情。

通过这副挽联,我们也可以看出,左宗棠对曾国藩的愚忠以及才能还是比较钦佩的,但内心对曾国藩的人品依然不敢恭维。

直到多年后,发生在曾国藩小儿子曾纪泽身上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左宗棠的看法,也使得左宗棠对曾国藩的人品佩服得五体投地!

曾国藩去世后的第5年,次子曾纪鸿因家人病重无钱治病,便向父亲的嫡系老部下刘锦棠借钱。左宗棠知道此事后,大为感慨,堂堂一品大员的儿子,竟然无钱看病,于是派人给曾家送去三百两银子,并且写了封信给曾纪鸿,说道:“吾与文正交谊,理当相助。所争者国家公事,而彼此性情相与,固无丝毫芥蒂,岂以死生而异乎?以中兴元老之子,而不免饥困,可以见文正之清节足为后世法矣。”

明争暗斗,实是政治需要

左宗棠首先强调和曾国藩的交情很深,即便是互相争执也都是为了国家公事,不是个人恩怨;然后感叹道,作为一代中兴元老的儿子,生活过得如此清贫,可见曾国藩为官之清廉,以及他高尚的节操。

从此之后,左宗棠打内心里钦佩曾国藩的人品,并尽力支持或接济曾国藩的后人,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左宗棠曾向光绪皇帝保举曾国藩大儿子曾纪泽当两江总督(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左宗棠当上两江总督后,把曾国藩小女儿曾纪芬接到总督府上久住,还开玩笑说:“满小姐已认吾家为其外家矣”,即让曾国藩女儿把左家当成自己的娘家。

曾国藩与左宗棠的恩与仇,是清末一场高明的官场厚黑戏

其实曾国藩和左宗棠两个人只不过是政见不合,平日里两个人也是有交情的,他们都是精通人情世故的人,当身处高位的时候,突然画风一变,两个人不管在哪都针锋相对,甚至到了“不死不休”的程度。

可是从后人的解析中可以看出,两人如此交恶只不过是演戏给慈禧以及庙堂一些人看的。他们的权力完全可以影响清廷的统治,如果两个人团结一心,那么势必会引起猜疑,这样两人都只会落得“鸟尽弓藏”的下场,这其实是一种政治生存的高明之道。

曾国藩与左宗棠的恩与仇,是清末一场高明的官场厚黑戏

《庄子》曰:“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

鱼离不开“水”,就像人离不开“道”。庄子用鱼和水的关系,来说明人和道的关系。当人远离“道”时,就像鱼离开水,只能靠“相濡以沫”来苟且残喘,活得很辛苦;当人能做到“无事而生定”时,自然人不远道,就像鱼儿回到水中一样。左宗棠与曾国藩的所有恩怨情仇都彻底放下,只不过是两个品格高雅的君子之间的一种默契,一种官场生存之道,一种厚黑的官场之戏而已。

上一篇

被称为“野兽”猛将的清朝海兰察,是无敌悍将也是纵欲妖人

下一篇

虚假的贞观盛世,不要太相信历史,盛世就是大众的幸福感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