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回到唐朝参加科举考试,我会遇到什么题目?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回到唐朝参加科举考试,我会遇到什么题目?
收藏 0 0

假如你穿越回到大唐,参加科举考试,你会遇到什么题目呢?

回到唐朝参加科举考试,我会遇到什么题目?

唐代科举制度一般来说主要有帖经、墨义、口试、策问、诗赋五种。

“帖经”就是将书本上的某行贴上几字,要求应试者将贴住的字填写出来,类似现在的填空题。

《通典·选举三》:“帖经者,以所习经,掩其两端,中间开唯一行,裁纸为帖。凡帖三字,随时增损,可否不一,或得四、得五、得六者为通·”

回到唐朝参加科举考试,我会遇到什么题目?

“墨义”相当于现在的简答题,是一种简单的对经义的回答。

如果考生用笔来回答问题,就称之为“墨义”,若以口来回答就称为“口义”。

《旧唐书·宪宗纪上》:“壬申,礼部举人,罢试口义,试墨义十条,五经通五,明经通六,即放进士。”

“策问”是比帖经、墨义高一层次的考试方法,大概与现代的论述题相近。

回到唐朝参加科举考试,我会遇到什么题目?

“诗赋”是为克服考生存在的多背诵经义和旧策,而乏真学实才的现象,在后来加试的一种方法。即在经义策问的基础上加试一诗一赋,当时称“帖诗”。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

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

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唐初最高级别科目是秀才,要求:才华绝等的宣国人才,名额极少,全国1-2个,要求地方官推荐和主动报考,若是考生未达到要求,还要向推荐的地方官和参加考试的人问罪。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不敢报考,地方官也不敢推荐,整个唐代大概也就十位秀才。

后到高宗时被废止。

此后,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最看重的是进士。

明经考察对儒家经典的背诵记忆能力,相对比较容易。

进士科“先杂文,次口试,次答第三道”。

杂文即考生当场按考题内容作诗、赋各一篇。

策问是指应试者当场回答主考官所出的各种方略和时务问题。

殿试是科举中最高级别的考试。

殿试后分为三甲:

学子成为贡士后,才可以进入殿试,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考状元”。

回到唐朝参加科举考试,我会遇到什么题目?

殿试题一开始是策问,后来改为诗赋。殿试的文体,开始是骈体文,皇帝殿试时就时事政治或经义史事提几个问题,应试贡士须按照骈四骊六对偶工整的句式文体作文。

回到唐朝参加科举考试,我会遇到什么题目?

上一篇

董卓,有的时候我也是个快乐的天真汉?

下一篇

登上民国时期的时代周刊人物,你认得几个?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